• 6

Intel 真不做手機CPU ??

FROM techbang


10 天前Intel公佈了 Q1 財報,在 PC 市場整體下滑的趨勢之下,Intel居然賺錢了,更出人意外的是,雖然賺錢,Intel緊接著就宣佈裁員 1.2 萬人。很多人都很好奇,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呢?

分析師 Patrick Moorhead 在福布斯上的一篇分析,或許可以幫我們理解他們的行為。他指出了一項 Intel 最新的戰略:原定於 2016 年發展的 Broxton 和 SoFIA 平台的行動端 SoC 產品,Intel可能已經取消。

Anandtech 網站也在第一時間透過他們的管道,採訪了 Intel 的有關人士,而他們得到的回答,也證明了這的確屬於Intel未來新計劃中的一部分。

這是Intel自從宣佈進軍行動平台戰略建立以來的最大改變,同時也是第一次顯著縮減在行動端 SoC 領域的投入。

這也意味著,我們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不會再看到 Intel 行動平台新的 SoC 產品。同時可以預見,這將極大的改變 Intel 在行動端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

...

當然,僅僅是裁員和取消前景不好的研發計劃肯定不夠,這一點英特爾 CEO Brian Krzanich 直接在其官方部落格向所有人進行說明,他們未來的發展計畫有 5 點核心:雲端、物聯網、晶片解決方案、5G、晶片製造能力。而和這次取消行動 SoC 發展計劃戰略緊密相關的則是第四個—— 5G
雖然近幾年來Intel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入 SoC 的研發,但是 ARM 佔下的先機,以及Intel本身架構上的差異,讓最終產生的產品並不受歡迎,市佔率更是有目共睹。

與其繼續深陷泥潭,倒不如先行脫離,進行下一步技術的研發,這個狀況,不由得讓人想到在2010年,Intel宣布裁撤負責推動全球WiMAX發展的專責單位 WPO,卻同時還宣佈他們會是WiMAX技術及市場最大支持者之一一樣。既然打不過,就另闢戰場。


所以是開發 5G

那 cherry trail 真會末代 atom 嗎?
Intel 真不做手機CPU ??
Intel 真不做手機CPU ??


數十億美元打水漂?Intel或將退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
4月12日,Intel 英特爾公司公佈了2016年第一財季的財報,公司營收同比增長7%,達到137億美元,淨利潤增長3%達到20.46億美元,同時英特爾還宣佈了頗讓市場驚訝的裁員11%計劃。今天,又有外媒消息稱,英特爾可能即將退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這意味着此前英特爾下注該市場投入的數十億美元或將打水漂,凌動處理器的低市場佔有率和平板市場的滑坡可能是英特爾選擇退出的原因。英特爾將未來的關注重點將放在了至強服務器芯片、雲計算、FPGA,以及硅光子學等領域
2016-05-02 21:4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Intel CPU 手機
硬幹切不進去,當然換個方式,如果物聯網/車聯網/萬物皆連網能夠逐漸成真,最重要的將會是廣域跟區域無線連網技術,Intel手中有4G/WiFi/藍芽...等等無線技術,尤其是4G baseband基頻,已經切進iPhone 7的供應鏈。

你看推出ARM手機/平板處理器晶片的幾十家(包括僅供自用的Apple),但真正掌握4G基頻技術能打世界盃的,一隻手就數得出來,前者幾十家廠商都需要後者幾家的4G基頻產品或授權,哪個是紅海,哪個是門檻相對還頗高的寡占藍海,用BCG矩陣的Dog/Cash cow/Star/Question Mark模型畫一畫,就很清楚了。

Intel的歷來毛利都有60%上下,股東、法人(特別是Pension Fund退休基金的法人)跟董事會的胃口都被養大了,由於紅海殺戮,Intel手機晶片很難有60%的毛利,4G基頻晶片反而有機會維持相對較高毛利,當然實際還是要看跟Qualcomm基頻的競爭態勢,Qualcomm最近雖然有點悶,好消息不算多,但廿年累積的實力還是很可觀的。不過物聯網/車聯網/萬物皆連網若能發展起來,市場很大夠幾家分食就是了,也包括台灣的聯發科。

另外,雲端的後面,不管是Amazon AWS或是MSFT Azure,是伺服器;臉書/Google後面,也都是伺服器;這些不管是標準伺服器或是客製伺服器,還有超級電腦,處理器大宗是Intel供應,也是Cash Cow產品線之一,雲端繼續壯大,得益的還是Intel,所以中國政府才想自主處理器,眾多廠商也想用ARM設計微伺服器處理器,只是生態系跟軟硬體整合能力不成氣候。

至於有人說用ARM做PC/筆電,先看微軟跟各國大企業的資訊長願不願意買單吧,PC跟伺服器對企業是生產力工具,換架構牽涉到上上下下應用程式的既有有形投資跟無形轉換成本,不是一廂情願就好,企業市場還是PC/筆電相對毛利較高的市場,微軟/HP/Dell/Lenovo得罪不起這些大企業客戶,消費性PC/筆電則是廝殺戰場。

Intel購併FPGA的Altera,跟持續投資新固態儲存晶片技術,也是戰略之二。

Whistle Blow wrote:
硬幹切不進去,當然...(恕刪)


atom 會消失嗎?

還是說ATOM X86 平板還有, 但不賣手機 z3580 那邊 .


taiwan2008 wrote:
atom 會消失嗎...(恕刪)

有準備要採購ATOM產品嗎?畢竟您這麼關心也頗奇怪.....

=======================================
Update 5/02: In a newer statement, Intel has confirmed that Apollo Lake will be offered to tablet manufacturers. At this point it's not clear what the tradeoffs are for that versus Willow Trail, and whether Apollo Lake is suitable for all types of devices that the current-generation Cherry Trail has been used in. But this does mean we will see tablets using the Goldmont CPU core, while Intel Intel will flesh out the rest of their tablet SoCs with Core-based parts. Intel will also "continue to support" their tablet customers with Bay Trail, Cherry Trail, and SoFIA parts.

Also not discussed in greater detail is Intel's future plans for their overall Atom lineup. With Apollo Lake announced just earlier this month, it's clear that Intel's Atom efforts have not been cancelled entirely. We will still see the new 14nm Goldmont cores appear in low-cost PCs under Apollo Lake, most likely in several 11-to-13 inch high volume devices. However for the moment there is not an Atom core on Intel's roadmap beyond Goldmont.
========================================
taiwan2008 wrote:
FROM techbang10...(恕刪)

做了沒人有要用..

手機那塊早就GG,已經被ASUS放生,人家已領教過intel cpu 的問題
應該不是不做,但是手機已經很難期望有大幅成長了,與其在這紅海廝殺,不如搶佔下一個商機。
另外他們不也說過要搶5G了嗎?
大陸的雙系統平板還可以吧,
難道這雙系統是絕響了嗎?
大陸品牌出超多 ATOM X5 的機子,機海

ATOM X5 還有分 Z8500、Z8300 ...等等的型號,大部分機子,比較常見是便宜的 Z8300。

舉例幾台(僅是冰山一角):

弛為 H10 平板(台幣 5千)
10.1" - 1920x1200


台電科技 X98-PRO 平板(台幣 6千)
9.7" - 2048x1536 視網膜


品鉑 W9S 筆電(台幣 7千)
14" - 1366x768
高仿蘋果 MAC BOOK 的


品鉑 X9 迷你電腦(台幣 3千5)
8.9" - 1920x1200 多點觸控螢幕
要插電用的,自帶小螢幕,也可以外接螢幕


GPD WIN 遊戲掌機(未上市,台幣 5~6千)
6"

它其實是一台 UMPC,除了鍵盤還做了手柄搖桿(鍵位相容 XBOX 手柄),遊戲為主。類似 任天堂 3DS 掌機,翻蓋式的,尺寸大小也與 3DS 相似。


全部都是內建正版 WIN10。

微軟給使用這種 ATOM X5 處理器的,WIN10 免授權費。

整機無風扇(零噪音),因為手機用的 CPU,廢熱不高。就是 zenfone 手機那一顆 CPU。

都有 microHDMI 插槽,可以外接螢幕/電視。

有些機子是 WIN10 / Android 雙用的,多重開機。


ASUS 幾年前 EPC小筆電 也曾經風光過,但想不通這次 ATOM X5 ,Intel 特價供應,WIN10 免授權費,還相容 Android,怎不拿來做低價小筆電或平板。

台灣廠商的研發能力,真的是愈來愈弱。

都去大陸設工廠,說是為了成本,但成本低了,產品售價仍是那麼高昂。怎麼和大陸產品打?看看上面舉的那些例子,上等規格,價錢親民。

台灣廠商的3C產品,國際上根本沒有競爭力,就只會坑台灣自己同胞。
Whistle Blow wrote:
至於有人說用ARM做PC/筆電,先看微軟跟各國大企業的資訊長願不願意買單吧....(恕刪)

蘋果已經開第一槍啦!Macbook 使用自製 ARM
架構芯片,16nm 工藝,GG 代工。這顯然是為
了桌機做準備。至於 ARM 和 GG 合作開發的
7nm 芯片,就待新聞發佈它的產品功用吧!

MS 也開始為 ARM 架構寫軟體,一般企業的
個人電腦五年報廢,別忘了只要量大,即便是
軟體使用權也能在合約上喬隴。至於生產用的
軟體,多的是封閉性系統,和這無關。
stephenchenwwc wrote:
MS 也開始為 ARM 架構寫軟體,一般企業的
個人電腦五年報廢,別忘了只要量大,即便是
軟體使用權也能在合約上喬隴...(恕刪)

資訊長不會為了換架構而換架構,不光是採購成本的考量,更重要是TCO的因素,別忘了,任何重要導入的順利與否,關乎於資訊長的飯碗,特別是有千人、萬名員工的企業,別說換架構,光是既有軟體改版,一人抱怨一句超難用,就可以把MIS同仁淹死,特別是如果「為什麼變這麼難用」、「好好的為何要改」的意見是來自高層....

iPad Pro也是ARM,接近筆電的尺寸,Apple幫iPad Pro設定的客群也包括企業市場(因為消費平板飽和,企業市場才有油水),但也沒看到企業大用特用。微軟嘗試腳踏兩條船的WinRT,也是一個重大失敗,微軟更早的Windows NT早就嘗試過同時支援MIPS架構、PowerPC架構、Alpha架構、x86架構,也是以失敗告終。

Macbook筆電想換成ARM的風聲,從它購併PA Semi後就從沒斷過,加上Apple是自家封閉架構,要怎麼改,只看蘋果的決定,但是牽涉到換架構,應用軟體就不會是保證100%完全無痛轉換,不然Intel的Android平板晶片為何推那麼辛苦,模擬器系統軟體也都提供了,也跟Rockchip聯盟了,BSP也幫廠商準備好,補貼也提供了,但是無法完全解決的是軟體生態系/Native Code Android APP已經是針對ARM撰寫的問題,Android裝置的fragmentation現象本來就已經很嚴重,APP軟體廠商的日子本來就不好過,更何況是再把x86架構這個維度加進來,因此Intel最終還是回到Win10/x86變形筆電/平板的生態系,4G基頻則仍可供貨給手機晶片廠商。

工廠機台軟體更是兩件事,產線上還多得是DOS的軟體,還有PC-98這種老東西,不勝枚舉,且事出有因,不到非不得已不會換,這種更封閉的體系,也不是本篇談談ARM/x86之爭、微軟/Google/Apple之爭、雲端/On Premises孰優....就會轉換的。就算ARM明天又推出個新架構,跟工廠距離也還太遙遠.....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