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前言
依循Intel的Tick-Tock策略,這次Ivy Bridge從32nm進化為22nm
而本次最主要的差異除了製程演進至22奈米之外,就是繪圖晶片的強化了,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這是Intel首次採用三閘極(3D)電晶體的方式來製作處理器,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在相同體積下塞下更多的電晶體提高效能,但因為這次Tick主要是以推進製程為主,所以架構沒有大幅度的改良,仍然維持LGA1155的腳位,最重要的是相容目前的6系列主機板,這算是相當罕見的一件事(?)

對於三閘極(3D)電晶體,Intel這張圖真的是簡單明瞭!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本次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5-2500、Intel Core i5-3550
MB:MSI ZH77A-G43
RAM: Kingston Hyper X 4G DDR3-1600 *2
HDD: WD 5000AAKX
VGA:MSI GTX560Ti 1G Twin Forzr II OC
Power:CM GX-550W
-------
首先是3DMark06:
i5-3550 CPU 6362 總分24921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i5-2500 CPU 5993 總分23270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3DMark Vantage P:
i5-3550 CPU 19057 總分19630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i5-2500 CPU 17725 總分19249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3DMark11 P:
i5-3550 總分4839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i5-2500 總分4728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CPU Mark:
i5-3550 578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i5-2500 557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Super PI 1M:
i5-3550 10.062s (越低越好)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i5-2500 10.530s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CINEBENCH R11.5:
i5-3550 CPU 5.75pts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i5-2500 CPU 5.29pts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內顯測試 3Dmark06:
i5-3550 (Intel HD Graphics 2500) 總分4278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i5-2500 (Intel HD Graphics 2000) 總分3232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內顯測試 3Dmark Vantage P:
i5-3550 (Intel HD Graphics 2500) 總分2018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i5-2500 (Intel HD Graphics 2000) 總分1068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最後來看一下整理表格!!
由Sandy Bridge進化Ivy Bridge, i5-2500 vs i5-3550 測試分享
整體來說,這次IvyBridge除了在處理效能上有小幅度的進展之外,可以看到繪圖晶片的效能有大幅度的進展,在大部分的多媒體應用,甚至是一般的3D Game都可以流暢的來執行,而除了效能上的進展之外還有其他特點也是相當值得令人關注:
1.記憶體支援由SandyBridge時代的DDR3-1333進展為DDR3-1600
2.原生PCI-E 3.0的支援
3.繪圖晶片支援到DirectX 11、OpenGL3.1
4.Intel Quick Sync Video的轉檔速度提升了將近一倍的速度(SandyBridge->Ivy Bridge)
5.第三代的Intel WiDi(無線顯示技術),可支援無線傳輸Full HD的解析度
6.Ivy Bridge支援到同時使用三個螢幕
7.這次Ivy Bridge搭配Z77主機板使用Lucid Virtu軟體,除了可內顯獨顯切換外,還可透過內顯加速獨顯的效能,且任何品牌的顯示卡都適用喔!
8.22nm帶來更低的功耗表現
感謝各位的觀賞

2012-06-11 19:21 發佈
看到現在的處理器越來越強

看看我現在E6320似乎有弱掉了
有時候 故事像新詩 有時候 故事像散文 有時候 故事像小說 有時候 故事像電影 這是我的故事,而且,故事才剛開始!
現在處理器月做奈米越小

反而更省電

似乎可以把E6320給換掉XD
有時候 故事像新詩 有時候 故事像散文 有時候 故事像小說 有時候 故事像電影 這是我的故事,而且,故事才剛開始!

虛幻寶寶 wrote:
前言依循Intel的...(恕刪)


看樣子進步到22nm並沒有顯著的效能提升
主要是周邊附加功能的價值吧
Sandy還是很不錯的
現在價格又比較低廉了
กิิิิิิิิิิิิิิิิิิิิ ก้้้้้้้้้้้้้้้้้้้้ ก็็็็็
第三點錯了
原生USB3.0是來自於7系列的晶片組,不是來自於Ivy

7系列晶片上Sandy一樣有USB3.0
6系列上Ivy,一樣沒有原生USB3.0

虛幻寶寶 wrote:
前言依循Intel的...(恕刪)


其實這兩顆CPU的預設時脈並不同,就算還沒跑分數,也知道IVY會贏。
樓主的測試是用遊戲的軟體下去跑CPU的表現分數,看似有差異,不過真實的遊戲表現如何呢???(恐怕是想升級的人比較想知道!!!)當然,內顯的部份,IVY 大勝 SANDY這應該不意外!!!
只是買這兩顆CPU的使用者應該是用獨顯在跑遊戲

ANYWAY感謝樓主熱心的測試。
幾乎是無感升級了XD
虛幻寶寶 wrote:
前言依循Intel的...(恕刪)
一個小路人 wrote:
第三點錯了原生USB...(恕刪)

感謝您的更正,一時疏忽已經修正!
jason1204 wrote:
其實這兩顆CPU的預...(恕刪)

您好,這兩顆CPU預設時脈都是3.3Ghz喔,是相同的!

相信在一般使用可能不會有感受,就像低階跟高階SSD測試數據差很多,但實際感受不出來,Ivy這次可能要往他的附加價值來看,以及更低的功耗表現,我想遊戲表現可能獨立顯卡的差異會更為明顯。

而搭配這兩顆處理器也不一定是搭獨顯,像是有些工作用或者公司行號都不會配置獨立顯卡,如果想偷偷娛樂一下的話可能內建的繪圖晶片效能就滿重要的!


yuweime wrote:
幾乎是無感升級了XD...(恕刪)

以效能來看的確是如此啦,所以就得看Ivy Bridge帶來的其他附加價值囉!
其實現在處理器的效能都已經相當夠用了,小弟認為往其他地方來發展也不錯耶!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