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平價六核誕生,AMD Phenom II X6 1055T測試



在4月27號,AMD正式發表了代號為Thuban的消費級六核心處理器,與INTEL處理器家族相同,六核心當然也是被標的在自家產品的最高位。
同樣採用了45nm製程,並且搭載了動態加速的TurboCore功能。

在腳位的策略上也繼續的接續了AMD產品可以部分向下相容的福利,採用了AM3腳位,並且繼續內建DDR2控制器,因此只要在主機板的供電與BIOS能夠配合的情形下,X6處理器一樣可以讓舊版子平台重獲新生。


上圖即為目前零售X6處理器家族列表,可以看到目前就是高階不鎖倍頻的1090T,以及較為主流的1055T,兩者熱功耗都是125W。
這次我們要介紹的便是1055T,而產品型號中的”T”字樣便是代表著支援TurboCore加速功能,在不久之後可能會出現的960T也是相同的命名規則,接下來就讓我們直接看測試。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Phenom II X6 1055T 全預設值
主機板:華擎 870 EXTREME3
記憶體:金士頓 HyperX Lovo 2G*2
VGA:HD5970
散熱器:利民 Venomous X
Power:Antec CP-1000
HDD:HITACHI SATAII 160G
OS:Windows7 &Catalyst 10.4

CPU-Z系統截圖:

然後是3DMARK06的CPU成績,拿到5184分。


接下來是支援多核心的Fritz CHESS BENCHMARK,用了Algebraic chess notation來
描述棋子的移動,同時也提供了PIII的基礎數據當作參考, X6 1055T拿到了9962K STEPS/SECOND,相當於PIII 1.0G的20.76倍。





CrystalMark 2004, ALU / FPU/ MEM的表現分別是44043 / 43813/ 34871,不過似乎CrystalMark在6核心的支援度不佳,數據不如預期。


CPUMARK,拿到452分。



接下來是SUPERPI系列,先跑4核同時運算的HYPERPI 1M,都在26.76秒內完成。



單個SUPERPI 1M,21.092 秒完成。



接下來是WPRIME,分別跑32M以及1024M,分別以9.509秒及266.734秒完成。



接下來是SANDRA 2009。
CPU ARITHMETIC 算數測試, 基本上是能夠上打I7等級CPU沒有問題的。



CPU MULTIMEDA 多媒體測試,也是得到了差不多結果,不過似乎成績更好一些。


接下來就是實戰時間了,也就是繪圖轉檔壓縮的部分。

先來看一下模擬繪圖的CINEBENCH R10 可以透過算圖來得出使用單一核心以及
多核心的結果及增長。

單一核心為3528分,多核心16039分,倍數為4.55倍。



Cinebench R11.5測試,5.01pts,也是接近了I7八線程的表現。


接下來是7-ZIP的內建效能測試,字典檔大小設定48MB,結果為16007MIPS。

再來是WINRAR 3.71,用壓縮最佳的設定壓縮一個2.71G的ISO檔,耗時11分08秒。


接下來是影片轉檔的部分,則是使用了X.264 BENCHMARK 2.0以及TMPGENC
EXPRESS 4來進行X.264編碼,以及將影片檔轉換成DVD格式的測試。

先看X.264 BENCHMARK,基本上就是將一個內附的720P MPEG2檔轉換成X.264
格式的檔案來評斷每秒能轉換的影片格數,原有內建的設定是採用了
X.264 V747以及V819的主程式來進行壓縮,另外再加上效率較高的V1096板來
測試看看。


結果如下:
Results for x264.exe v0.58.747
encoded 1442 frames, 77.81 fps, 3905.43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79.01 fps, 3905.43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79.01 fps, 3905.43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78.87 fps, 3905.43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23.27 fps, 3965.50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23.30 fps, 3965.50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23.32 fps, 3965.50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23.27 fps, 3965.50 kb/s

Results for x264.exe v0.59.819M
encoded 1442 frames, 78.27 fps, 3892.19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78.20 fps, 3892.19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77.87 fps, 3892.19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78.20 fps, 3892.19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25.00 fps, 3972.58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25.02 fps, 3972.58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24.89 fps, 3972.58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24.87 fps, 3972.58 kb/s

Results for x264.exe v0.59.1096M
encoded 1442 frames, 88.79 fps, 3973.85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88.88 fps, 3973.85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88.88 fps, 3973.85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88.80 fps, 3973.85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30.97 fps, 3929.70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31.04 fps, 3929.79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30.83 fps, 3929.31 kb/s
encoded 1442 frames, 30.98 fps, 3929.38 kb/s


接下來是TMPGENC,同時轉兩個檔,轉換成DVD格式,看耗費的時間。

設定如下:


最後耗費17分41秒以及18分11秒。

最後是兩個比較專業取向的軟體,分別是blender以及pov-ray,兩套都是免費的繪圖渲染軟體,也支援多核心,而且可以作效能測試,所以採用這兩套來做做測試。
先看BLENDER:
先跑一次算圖,再記錄秒數,耗時0分57秒17完成。

接下來是另一套軟體POV-RAY,可以更進一步針對單以及多核心作效能測試。
直接看結果:

單核心耗時5分21秒完成。

多核心啟動則是耗時1分03秒完成。

最後是溫度以及耗電的測試,這次改用Prime95跑15分鐘來榨取高溫,同時用EVEREST的工具來記錄成圖。

可以看到待機約在35度,而燒機的溫度則是在50度左右。


最後是耗電量,用了華擎的板子搭配他們自家的軟體來得到運作時的大略瓦數。

待機狀態,20.5瓦。


用Prime95模擬CPU滿載狀況,則是103.0瓦。





整理成圖表:



在傳說中的推土機架構出來之前,整個Phenom II家族的CPU架構都不會有更大的變動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增加核心數量是提升效能的唯一手段,X6家族便是因此而生。

效能方面,雖然比起INTEL最頂級的六核心980X來說還是得敗下來,不過靠著多出來的兩顆實體核心還是可以與I7四核心系列匹敵,
在價錢方面,相比於INTEL I7家族的高價,X6系列的價錢更是相當實惠,也是目前唯一在市場上能夠以低於萬元的價格買到的六核心處理器(1055T大約6500元..實在是挺平價的)。

對於常在繪圖、轉檔、壓縮的情形之下,更多核心帶來的好處不用多提大家也很清楚,
除了核心多之外,AMD的新武器Turbo Core也是個有趣的東西,之後有機會還可以進行實測一下Turbo Core到底有多威。
測試到此,謝謝收看。
2010-06-18 4:11 發佈
潮哥配潮U 六核心XDDDD


AMD是窮學生的最愛
eggy1009 wrote:
潮哥配潮U 六核心...(恕刪)

窮學生? 這我不認同喔,我不窮。
單純覺得Intel把人類當凱子,所以選擇支持AMD

改成AMD是理智學生的最愛
技嘉 5670 512 HM 1G , 210 512 TC 1G 這種混淆消費者、不老實的廠商,我唾棄你 2010/09/28
呵呵~!我也不窮,我也不喜歡貴鬆鬆的Intel,換了好幾次平台,每次都是不同世代的產品,
除了效能測試以外,一般應用幾乎感覺不到不同平台之間有什麼差別
所以最後都選擇AMD平台,還是便宜又好用比較重要!
其實有些學生不窮十年前讀書,在學生宿舍中,大家都用intel p2、p3、塞洋
只有我跟少數同學用AMD當時我配巫毒3,還蠻懷念的
好玩的是過完年,大家都變p3回來,當時的槍戰遊戲影響力真大,大家都狂升級自已的電腦
十年後,六千元的六核心時代真的進步好快喔..
其實選intel不見得就是有錢
有個東西叫品牌忠誠度
而通常經濟狀況較差的使用者
品牌忠誠度會相對較高
因為經不起東西壞掉的後續問題
寧願多花2 3成也不願意考慮別的品牌
當然我不是說便宜就會壞..
那是個人觀點的問題了

像我爸電腦就愛用華碩
明明華碩東西就是比較貴
主機板 顯示卡還是都用華碩的
可能是因為他第一台P3電腦就組華碩
6 7年都沒出過問題

然後他個性就是買東西選大廠
只要沒壞就不考慮更換
實際上很多人都這樣
尤其是對該產品較不懂的人通常都會做這種考量

所以說
INTEL的知名度是不是比AMD高(尤其是不玩硬體的人)
是嘛..
所以廠商有實力以外
媒體宣傳真的很重要
blueheart111 wrote:
其實選intel不見...(恕刪)


認同+1

intel在心理上贏AMD很多
而AMD背了一些無法抹除的印象

linsh09 wrote:
窮學生? 這我不認同...(恕刪)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我也不窮,我也愛AMD
既然決定來到這世上,我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AMD是窮學生的最愛 +1
這句話並沒有說不窮的學生不能喜愛AMD
我很窮我用AMD
班上最有錢的也用AMD
切入的時間點不同吧
我叔叔那輩懂電腦還是有幾個堅持一定INTEL
但是我當我第一次組電腦時 AMD給我的感覺就是比INTEL優
一路用下來也沒出甚麼狀況 也就習慣推薦AMD拉
而且現在AMD不是也越來越好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