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kodak被淘汰原因探討

我朋友提供一個原因,photo to photo time,兩張照片拍攝間隔時間,不知道
大家有沒有其他看法.
2012-02-05 2: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Kodak 原因
數位方面,原本用kodak感光元件的CN兩大龍頭,一個自行生產一個找人代工
而高階的數位機背大眾買不起市場太小,利潤不夠養起Kodak
低階消費機kodak出的功能都很陽春,市場反應一直都不好同樣沒利潤

底片方面,用者越來越少,又沒樣富士那樣以手上的專利技術在其他領域開發新的應用

一些科技網站跟商業論壇都有追根過原因

較多的說法是

守舊跟堅持按部就班的做法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不適用
當發覺時,也來不及改變了


看看目前消費性產品業界
產部不用做到最好
但要不斷更新來刺激消費者
新技術不要吝嗇能用就用
最好能夠多方利用

軟硬體幾乎皆是如此
看看G開頭的
再看看水果牌

連愛悠哉的W牌都受不了了
而且也承認錯估情勢
我有看到網友提出當初柯達是最早做出數位機的相機(?底片)廠?
但擔心取代掉底片機,打擊到自己原有的領域,所以收手回顧老本行

但沒想到人貪求便利的天性卻讓數位機成長的速度大幅度躍進
時代在變,當初如果柯達能體認到這點,自行領導數位機走出來
先搶下數位機的市佔率,那麼相機的歷史就改寫了...

不過提這些也沒什麼用了,反正柯達也救不起來了..QQ
除了賣專利之外,就看有什麼品牌要把柯達收為旗下..

以上只是個人推測,有錯請指正
印象中柯達是有出過DSLR的
可惜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收掉了
數位相機部分一開始的確好用
但後來越做越陽春
如果你為了某件事站出來,永遠都會有人支持你或反對你。如果你不表明你的立場,永遠都沒有人會支持你或反對你。
像 kodak 這種老公司, 管理層 不知已經 換了 幾代了

如果 換到一個 不會安排 的, 就快會失去 想做東西來賣東西 的生命力..


像這種大公司, 找人生產, 找人做什麼東西, 其實都不是什麼問題.

要是 Kodak 來找我們做 OEM, 有那一家會不接這種大單呢?


那種一顆十元的打火機 看來很不起眼, 一堆檳椰攤 還去定製 來當小增品,

打火機廠這邊的利潤 搞不好 一顆才幾毛, 人家還不是活的好好的.


沒暴利的不賺, 沒爆量的不賺, 市場就會愈作愈小..


canon 只做相機嗎? 不是嘛..

一台不到一千元的列表機, 沒什麼鳥潤利, 人家 canon 還不是賣的很爽.

sony, panasonic 就不用提了, 簡直無所不做, 無不賣. 只要是吃 "電" 的, 都想要做來賣.

bmw_m3 wrote:
我朋友提供一個原因,...(恕刪)


最值重要的原因當然就是沒有跟著時代的潮流走,不知道消費者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沉浸在輝煌的過去。

富士如果只生產軟片能活到現在嗎?

如果日系像機廠在DC的設計再跟不上消費者需求的話,早晚會被智慧手機的照相功能取代。

bmw_m3 wrote:
我朋友提供一個原因,...(恕刪)


shot to shot的時間間隔太長,就我手上有的C1530與Z990來比較,C1530快多了,應該是部份機種的問題。

Z990目前算是Kodak的頂級機型,感覺韌體沒有測試很完整就推出市場,
時間跑掉,存取過慢,都是令人困擾的問題。

照片是用來凍結時間的最佳工具,結果Z990拍出來時間不對,在那珍貴的片刻按下快門卻沒反應。
這樣的相機就已經喪失他的基本價值。

目前時間問題已經有1.12版的韌體來解決,就看存取速度問題何時能處理。
據台灣Kodak的Facebook指出,他們已經反應給美國公司,但遲遲沒有回覆。

從這邊看起來,Kodak的組織已經鬆散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令人存疑,
無法解決問題,那創新產品這方面就更不用談了,因此才會從市場上節節敗退吧。
前幾天有看到報紙討論科達會倒的原因...

首先,發明了數位相機感光元件,卻怕影響到他的底片市場 做出了相關的策略區隔,是第一個原因.

再來 錯誤的投資標的,投資到醫療等等的是第二個.

第三,發明了照片分享技術 卻沒好好應用是第三..

反觀富士,除了維持傳統底片外,持續的在數位應用上做了更多開發,另外原本的底片部門有相當多的化學專利,也另外成立了化妝品部門.在日本也做的不錯..

我第一次到六本木的富士展示中心還以為我看錯了,富士真的有做化妝品!!
zaha0901 wrote:
前幾天有看到...(恕刪)


當初柯達也有投資生技醫療產業,富士也有。

兩家廠商皆繫望於膠片塗佈的微觀化學技術能在感光元件要取代底片時,幫助公司繼續走下去。

幾年後,生技醫療的投資未見起色,柯達請來當時的摩托羅拉前執行長,將柯達定位為影像處理公司,而將生技醫療相關部門轉售。

殊不知,生醫產業的研發非三五年可開花結果。

柯達毅然決然的退出生醫產業,也與富士在生醫產業的堅持,開始出現命運的分水嶺。

以上為小弟濃縮的雜誌報導,有興趣的攝友可翻閱近期的商業雜誌。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