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府補助購車者三萬, 車廠卻也漲三萬, 這是在幹嘛?
當車廠敢於漲價, 就代表它們認為就算漲價買的人也不會減少,
既然這樣, 為什麼要浪費政府的稅收去扶助漲價的車廠?
為何不把有限的資源拿來扶助對消費者最友善的車廠?
如果你認同這樣的觀點, 就請打電話告訴你選出來的立委,
要他們在這個法案完成三讀通過前, 務必要修正一讀的決議,
把這個除外條款加進去. 不然真是浪費民脂民膏.
而且除外條款還要訂周延一點, 不漲車價減配備也要視為是漲價.
因為政策再怎麼變~
業者還是會想盡辦法來圖利..
俗話說的好~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最可憐的還是人民.....

小子,從今天開始,你就是華府的低等下人,9527就是你的終身代號。開始做事!↙
我的意思是漲價的車廠把政府補助購車者的補貼,
用漲價的方式, 吃到自己的肚子裏去了.
消費者購車的支出並沒有因為補助而減少.
因此消費者對購買該款漲價車款的誘因, 並不會增加.
這樣要如何增加或維繫銷量?
當車廠都不在乎銷量, 只想用漲價來跟消費者搶食補助款了,
那又何必浪費政府的稅收在這樣的車廠?
當漲價的車廠不顧銷量, 卻用漲價來跟消費者搶食補助款,
是的, 車廠本身可以因此一時不倒, 可以度過這次經濟危機,
但是它的上下游廠商卻會持續因銷量萎縮而受害, 裁員或倒閉,
難道政府的補助只是為了要維繫少數幾家組裝廠的生存嗎?
政府真正在意的是上下游都倒閉了, 那對經濟的衝擊才大呢.
靠上下游在吃飯的人遠遠多於組裝廠區區幾千個組裝員工啊.
至於沒漲價的車廠, 消費者就真正能享受到補助的美意,
車廠雖不漲價, 但是因為銷量得到支撐甚至成長,
車廠還是會得到利益, 它的上下游才能跟著存活下去.
政府的錢才不會白花, 如果不能達到這個雙贏的目的,
這些錢還不如拿去救助已濒凌生死關頭的弱勢族群吧.
其實類似的例子去年十月在家電業也發生過,
政府為了環保而宣布要補助消費者購買某些節能家電產品,
先從合格小家電開始做起, 補助1000-2000元,
結果那些合格節能產品的廠商在政策施行前就先漲價,
消費者一點好處都沒得到, 政府花了錢卻沒達到環保的目的.
現在這套舊劇本又要重演了, 錢呢? 當然是舉債支應啦,
既然是舉債支應, 就是你我的子孫要還, 就是慷你我子孫之慨,
考慮你我子孫的負擔, 能讓這樣粗糙漫無限制的法案隨便就過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