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經過承德路,看到機車被壓縮的到不成樣子行車空間。
於是前幾天跟台北市交通局反映了這個問題,經過10幾天後終於收到回覆。
----------------------------以下是本文--------------------------------------
請問,中山新橋進城方向為何禁行機車?
而為什麼在中山橋禁行機車的同時,造成進城的機車流量都集中到承德路上。
但是卻沒有給機車足夠的行車空間?
各位官爺可以尖峰時間到承德路跟通河街口來看看,多少機車都往一個車道集中。
承德橋上也因為只有一的直行車道,讓各種速度的機車都集中在這一個不滿
一個車道寬的車道上。而經常發生大小事故。有時候機車專用道擠的要命,
內側的汽車專用道卻空無一車。你們這樣真的規劃是有把機車騎士放在眼裡嗎?
這樣真的是保護機車騎士嗎?
或許你們會說可以去搭捷運,但是台北的捷運有很完善嗎?而且我們是民主國家,
民眾有自由選擇交通工具的自由。政府應該在各種交通工具都可以方便使用的
前提下,提供誘因來推廣大眾運輸工具。不應該因為要推行大眾運輸工具,就
極力打壓特定的交通工具。如果以提倡大眾運輸工具為理由,四輪車輛反而應該
是最該縮限的車輛。因為不管能源使用率,或是到路使用面積。四輪車輛都比
二輪車量大的多。尤其是當四輪車輛車內只有駕駛一人時。而我們的各級政府,
尤其是台北市,在打壓機車的工作上不遺餘力。以前面的承德橋來說,進城方向
因為最外側是右轉車道,所以進城方向三線車道,機車只有一線。出城方向共
四線,三線禁行機車,一線機車專用道極為狹窄,下橋前還有一個怪一的小彎
會讓車道再縮小一點,到了路口又會被內側要右轉的四輪車輛阻擋,而且上橋
前機車有兩個車道可走,上橋時卻只有一個車道,這時兩個車道要往一個狹小
的車道集中,不時有驚險鏡頭。你們能摸著良心說這樣是在保護機車騎士嗎?
再來看看一些跨縣市橋樑的機車引道。其中最經典的就是重陽橋台北市端的
上下橋引道。請問這條引道設計成這樣是要訓練賽車手嗎?中間還有伸縮縫,
請問這是在考驗機車騎士的穩定性嗎?尤其是下雨天,機車轉彎車身需要傾斜,
當壓到溼滑的伸縮縫,你們知道是多危險的事嗎?你們知道這兩個彎道常有
騎士滑倒嗎?這麼多年不見改善,完全是為了方便汽車上橋。你們官爺們要不要
找個機會自己騎車來體驗一下這種危險性。你們還要說是要保護機車騎士嗎?
個人認為,要保護機車騎士,就是讓機車除高速公路外可以跟四輪車輛有相同
的路權。藉由採取重罰來懲罰危險駕駛保護善良駕駛行的權益,而不是像現在,
因為官爺們認為機車與四輪車同車道,會撞到還是其他危險而單方面限制機車路權。
結果四輪車駕駛還是亂亂開,警察隊於四輪車也只有抓超速居多,惡劣駕駛沒人管。
機車騎士被迫亂亂騎,還要擔心各種交通陷阱。各種車輛無法良性互動,道路
秩序根本不會進步。
------------------------------下一篇是管制工程處的回覆---------------
處理情形:
(Case Status) 親愛的市民您好:
關於您所問的問題回復如下:
親愛的市民朋友您好:
您提出的問題我們已經知道,市長很重視您的意見,特別要我們回信向您說明處理情形。
有關您建議本市中山新橋、承德橋、重陽橋交通設施改善案,說明如下:
一、有關中山新橋交通改善1節:經查中山橋禁行機車乙節,因圓山路段係中山北路三段、士林及大直三個方向的車流匯集,動線相當複雜且交通量龐大,已無空間另外將機車之路權完全劃分開保護機車安全,開放機車行駛勢必讓機車陷入交錯的車陣當中,汽機車混合車流嚴重,將造成該區交通混亂及行車安全之疑慮,故以行車安全為優先考量暫不開放機車通行中山橋,另查本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近年來持續進行圓山圓環周邊之交通改善工程,包括中山二橋、中山橋改建、新生高架橋引道改建等,因施工交通維持影響,車流量更大,未來配合新生高架橋北引道拆除改建工程施工之交通維持計畫,原行駛新生高架橋之汽車均需行駛於中山北路通河街口以南平面車道,因交通量大,且該路段道路容量於尖峰時段已達飽和下,暫不適宜開放機車行駛,惟本處目前已調整中山橋北側彎道處路行,並取消北安路上午尖峰進城調撥車道減少動線交織,研議先予離峰時段車流較少情況下開放中山橋行駛機車之可行性。
二、有關您反映本市承德橋往士林方向機車道規劃不當部分:查承德路南往北尖峰時間之車流量,汽車車流量每小時約為3012小客車當量,機車車流量每小時約為1683小客車當量,汽車車流量約為機車車流量之2倍,現階段仍宜維持現況,未來本處將持續觀測承德路之車流量,以做為車道變更之依據。
三、另有關重陽橋台北市端上、下橋引道部分:查重陽橋目前汽、機車行駛分流方式為實體分隔,且為避免造成重陽橋機車與上下環河北路之汽車交織,採繞行方式進入重陽橋,並於機車專用道設有相關警示設施,若採汽機車併行將造成造成重陽橋機車與上下環河北路之汽車交織,使危險性增加。
謝謝您關心本市的交通,並且不吝指教。
如您尚有疑問或其他意見,歡迎與本處聯絡,本處承辦人:廖振宏
電話:27599741分機7311,本處當竭誠為您服務。(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敬祝 安好
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處長 郭宗生 敬啟
----------------------------------結束的分隔線--------------------------------
大意就是,反正汽車能好好走就好了,你們機車怎麼擠怎麼撞都無所謂反正不會死。
我們根本不想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