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ars.tvbs.com.tw/car-news/277210
隱藏式車門把手恐走入歷史?致安全隱憂中國擬2027年起禁用
助理編輯 陳玟君 2025 年 9 月 8 日
中國汽車設計潮流中的「隱藏式門把手」正面臨重大挑戰。據傳,中國監管部門正在討論,為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實用性,自2027年7月起禁止新車搭載完全可伸縮的門把手,僅允許半隱藏或傳統機械設計,以確保緊急情況下能夠順利開啟車門。然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若這項變化正式實施,將使全球汽車產業重新調整產品規劃,以符合法規要求。
近日,據外媒《明鏡pro》報導,中國工信部召開會議,明確指出未來將禁止隱藏式車門把手,並要求所有車型必須配備機械冗餘,以確保緊急情況下可正常開門,而相關草案預計於本月底完成討論。目前,業界傳出這項禁令將採取「一刀切」方式,不過,會給予一年過渡期,讓車企有時間調整生產線,最終於2027年7月起強制執行。
事實上,隱藏式車門把手最早出現在1954年的賓士300SL,但當時並未普及,直到2012年Tesla在Model S上導入後,中國新能源車品牌也紛紛跟進。雖然隱藏式車門把手外觀新潮,及理論上具備降低風阻的效果而普及,但實際效益卻有限。據工程師測試指出,這類車門把手對風阻係數改善僅有0.005至0.01Cd,同時,電子裝置還增加7至8公斤重量,提高故障風險。此外,中國保險汽車研究院的撞擊測試也顯示,隱藏式車門把手在事故中成功彈出的比例僅67%,遠低於傳統機械門把手的98%,明顯增加了事故中的救援難度。
近年來,多起事故凸顯隱藏式車門把手的風險,包括斷電後無法開門,導致受困人員錯失黃金救援時間。去年,中國1輛搭載華為輔助駕駛的Aito M7撞上大貨車後起火,車門把手未彈出,3人不幸罹難。美國也曾發生類似事件,2019年1位醫師駕駛Tesla Model S撞車起火,消防員指出因門把未能彈出,釀成死亡。對此,中國工信部在今年5月著手制定強制性標準《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意圖從設計端強化安全規範。而本次傳出的禁令,可視為對隱藏式設計長期爭議的整頓。
延伸閱讀:
隱藏式車門把手引發安全隱患!中國工信部出手修訂標準保障逃生功能
隱藏式車門把手引發安全隱患!中國工信部出手修訂標準保障逃生功能
編輯 謝明翰
2025 年 5 月 13 日
隨著新能源車快速發展,越來越多車款採用了隱藏式車門把手設計,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車輛的外觀科技感,也有助於減少風阻,但其潛在的安全隱患卻引起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發生事故時,隱藏式車門把手的設計會導致車門無法正常打開,增加了逃生和救援的困難,這一問題引發了中國工信部的重視,並已開始著手修訂強制性國家標準。
隱藏式車門把手存在事故後逃生風險
隱藏式車門把手最早出現在1954年的賓士300SL中,當時是為了降低風阻而採用的設計,並且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特斯拉等車企也將其設計引入量產車型。這類設計的優點在於外觀科技感強,能有效減少風阻和噪音,提高續航里程,尤其在新能源汽車中更為常見。
然而,隨著這一設計的普及,隱藏式車門把手所帶來的安全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車主和乘客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可能無法第一時間找到車門把手,或者在高負荷的情況下(如斷電或碰撞)車門無法打開。這不僅增加了事故後的逃生難度,也使得救援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隱藏式車門把手所帶來的安全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車主和乘客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可能無法第一時間找到車門把手,或者在高負荷的情況下(如斷電或碰撞)車門無法打開。(圖片來源 / 翻攝自微博)
根據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數據,隱藏式車門把手在事故中救援的難度比傳統車門把手高40%。此外,隱藏式車門把手設計依賴複雜的電控系統,一旦斷電或在碰撞中系統失效,車門將無法正常開啟,這一問題在多起事故中已經得到了證實。
更多新聞:小米SU7撞車爆炸最新進度曝,罹難者男友與家屬現身:求一個說法
隱藏式門把手降低風阻成效有限
也有中國媒體報導指出,論文研究發現隱藏車門把手能減少0.12%的空氣阻力,這點成效若與低風阻的輪轂造型、低風阻後視鏡造型帶來相比,後兩項都達到了門把手的幾十倍。所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隱藏式門把手對降低風阻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因為重量大、封閉性差、噪音大而且都要靠電力驅動,缺電的時候碰撞打不開,恐怕後患無窮,所以旗下新車款設計已經放棄隱藏式車門把手。
然而,目前中國多達1,691個車系、涵蓋14,341款車型中,有253個車系、共計1,578款車型還是採用隱藏式車門把手,這其中有198個車系、總計1,174款車型為新能源汽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