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 交通測速的熱度又有人討論
不禁想到了 相同熱度的話題 汽車關稅
有道是 錯誤的政策比貪腐更可怕
我想台灣民眾大部分的心聲都相同
汽車的高關稅 根本沒有保護到國產車 反倒養了幾十年的阿斗
我想這跟交通罰單原理類似
高關稅 沒有錯 國產車也沒啥大錯
錯在政府收了關稅之後,真的有拿這些收入 去輔導 要求 跟監督 國產車嗎?
如果可以引進或是研發新的技術之後再給予獎勵 補貼
國產車是否會再多進步一點
交通罰單 亦然 只有光收錢到國庫
這些費用政府有去改善交通狀況嗎
路面鋪好一點 坑洞少一點 安全教育 駕照考試多做一點
道路標示多花點心思研究一下 交通設計多學學國外
說實在,過去2~30年台灣的交通安全有哪些提升
我想不到
除了強制安全帽 強制安全帶 兒童安全座椅 酒駕提升罰則
這些有稍微改進之外
其他道路設計 規劃 限速 教育 等等 跟2~30年前根本沒差多少
政府收了關稅 收了罰單罰金
卻沒有利用這些資源去做正確的事情
才會導致關稅沒有保護到國產車
罰單也沒有減少交通事故
稅金一年收多少錢
罰單一年收多少錢
我想都查的到
花去那裡用去哪裡 就要看官員的良心了
JOE wrote:
這兩天 交通測速的熱...(恕刪)
關稅與違規無關,關稅是大家都需要繳的,但是罰則是違規才須繳,
關稅是繳錢給中央機關,但是違規罰則是繳給當地政府與處罰機關,
你一張眼過生活就要繳各種稅費去超商買瓶飲料就要繳5%營業稅喔,
拿你我的稅收去補貼各式各樣國營企業與補助政策才真正是不公不正。
及其背後的家庭的「生計」
及他們的「選票」
及執政黨的「意識形態」
台灣人現在口袋有錢,進口車關稅疊上去已非負擔不起,而換來的品質受到消費者認同。
國產車要競爭,就得提升品質,否則遲早會變成只有"營業用"會買國產車。
在自用小客車領域,本土品牌基本上都已經涼透了,美言叫國產車,實際上由日韓美三國車企品牌瓜分,台灣的汽車,無論國產或進口,都是外國車企主導,台灣沒有強勢品牌,工廠只有替別人賺勞力財的份。
政府能做的就是盡量保障這些人的生計,想辦法讓外國品牌把部分汽車零件訂單下給台灣工廠生產,因為政府需要工廠來養人民。
其實國產車要提升品質不是這麼難,是看那些美日韓車企的策略是否正確、要不要放資源進來而已。
既然政府不願意讓中國品牌進來打美日韓品牌,那就只能靠消費者自己給這些美日韓的國產車壓力,怎麼給? 買進口車。
JOE wrote:
這兩天 交通測速的熱度又有人討論
不禁想到了 相同熱度的話題 汽車關稅
有道是錯誤的政策比貪腐更可怕
我想台灣民眾大部分的心聲都相同
汽車的高關稅 根本沒有保護到國產車 反倒養了幾十年的阿斗
我想這跟交通罰單原理類似
高關稅 沒有錯 國產車也沒啥大錯
錯在政府收了關稅之後,真的有拿這些收入 去輔導 要求 跟監督 國產車嗎?
如果可以引進或是研發新的技術之後再給予獎勵 補貼
國產車是否會再多進步一點
交通罰單 亦然 只有光收錢到國庫
這些費用政府有去改善交通狀況嗎
路面鋪好一點 坑洞少一點 安全教育 駕照考試多做一點
道路標示多花點心思研究一下 交通設計多學學國外
說實在,過去2~30年台灣的交通安全有哪些提升
我想不到
除了強制安全帽 強制安全帶 兒童安全座椅 酒駕提升罰則
這些有稍微改進之外
其他道路設計 規劃 限速 教育 等等 跟2~30年前根本沒差多少
政府收了關稅 收了罰單罰金
卻沒有利用這些資源去做正確的事情
才會導致關稅沒有保護到國產車
罰單也沒有減少交通事故
稅金一年收多少錢
罰單一年收多少錢
我想都查的到
花去那裡用去哪裡 就要看官員的良心了
開單的警察是可以抽成
以前檢舉達人也可以抽成,結果有人發現很好賺,就幹起專職的抓扒子的工作。
政府發現不太對,這些人應該去產業裡的公司工作,怎麼開始不事生產
其實本來就應該取消民眾檢舉這個政策,讓工作回歸給專業的警察
畢竟許多人不是真的滿滿正義感,反倒是情緒上來,檢舉發洩用。
關稅有沒有保護到國產車? 說代工當然有<和泰>
說品牌? 裕隆牌 ! 當然也有,但是不是因為這個保護才讓它長不大???
不是
原因自己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