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有被驚艷到,也突然覺得滿感嘆的

其實之前不時看到媒體在那邊說中國電動車多進步,一直覺得沒什麼感覺
直到親眼見到小米SU7、親眼看到路上真的滿街跑的電動車,叫計程車也幾乎都搭到電動車,才真的有感:啊,台灣真的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啊
也讓我感嘆,本來BYD、吉利、奇瑞、理想、華為等中國電動車,其實都預計要來台灣賣了,而且無論價格規格都是滿吸引人的車款
結果因為和泰獻策自製率政策,似乎一切可能性瞬間歸零

我覺得討厭中國車,想要抵制不買絕對沒問題,個人意向我絕對尊重
但那些中國車來台灣,至少能讓台灣電動車市場有些競爭跟火花啊!
對於愛台灣的人來說,可以多一些品牌選擇,可以買到更好規格且更低價格難道不好嗎?
對於愛台灣的人來說,看到台灣電動車在台灣銷量痛宰中國電動車難道不好嗎?

台灣電動車市場沒辦法往前邁進一步,我猜原因之一是沒什麼競爭?
世界12強棒球賽台灣隊奪冠難道沒有給大家一些啟發嗎?
在台灣的主場讓台灣隊直接跟國外強隊對抗(讓各國含中國電動車來台灣,台灣消費者有偏好MIT產品的屬性,對於台灣電動車就是變相促進升級進度,就跟這次台灣隊在習慣的台灣大巨蛋和台灣球迷的加油聲中搶下日本決賽門票一樣)
但國產自製率直接擋下這些中國電動車,某種程度上跟台灣籃球某個快樂盃是一樣的,沒有競爭當然贏的是台灣,但實際上沒有贏,最慘的還是台灣隊和台灣消費者(球迷),真的碰到強隊雲集的國際籃球賽(奧運資格賽之類的),就只能一直被電,連看都不想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