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佔用版面,直接說結論
1. 早年100%自製率癡人說夢
2. 面對現實降到60%
3. 又自不量力提升到70%
4. 因應為了加入WTO降到50%
5. 加入WTO後完全取消自製率規範(2002年加入)
6. 2024年八月針對跟大陸沾上邊的制定逐年15%-35%的規定
7. 泰國7月也對大陸車提出40%自製率要求
以上蒐集相關文獻取得的訊息,若有誤敬請指正
我相信多數人並不是反對台灣製,而是擔憂「原裝零件轉台製零件,會降低規格」
這歷史有跡可循,導致國產車「信用破產」的始作俑者是一眾日系車,例如01上面曾討論過的知名的CRV,硬度僅有590MPa的鋼材,也號稱毫不妥協的安全價值,比對美規使用的規格,在地生產卻變成三等公民,叫人情何以堪
早年國產車沒有ABS跟氣囊,發展到氣囊永遠比人少、門板永遠比人薄,累積了戲稱國產車是棺材車的不滿
導致如今進口車市佔率每年提高、民眾對自製率復辟的不滿
政府只要求自製率,不監督品質,從民國70年代就已有專家在質疑,過了40年,毫無進步。
如今政府重新復活自製率規範,政策保護產業、強迫國民出錢支持,那對產業界的道德要求呢?
「原裝件改台製件,到底改了哪些?規格有沒有差異?」
人民不求完全同規,但業者理當要自律公開
政府把人民的錢輸送給本地企業的同時,這些透明化資訊不也是應該要給國民交代的嗎?
黑箱之下不可能有進步,立法院會監督這塊嗎?
各位認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