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德系BBA即將全面退出中國“價格戰”!大眾、豐田、本田、沃爾沃等多個品牌跟進!

https://hao.cnyes.com/post/98901?utm_source=cnyes&utm_medium=home&utm_campaign=postid

日前,寶馬中國退出價格戰,將從7月起,通過減少銷售量來穩定價格,緩解門店的經營壓力。據終端市場消息顯示,包括奔馳、奧迪在內的傳統豪華品牌也紛紛跟進結束“降價保份額”策略。

據紅星資本局17日報導,大眾、豐田、本田、沃爾沃等多個品牌均決定,從7月起調整終端政策,降低終端優惠力度,或不再進一步降價。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日產、奔馳和奧迪在內,一些經銷商表示未收到品牌方調價的正式通知,但會根據市場情況動態調整,對“減量穩價”持積極態度。

據券商中國17日報導,有寶馬汽車4S店的銷售員工表示,目前寶馬全系產品的價格均有所上調,漲幅在3萬—5萬元不等。

工作人員介紹稱,貸款分期情況下購車,此前關注度較高的寶馬3系車型,之前優惠後裸車23萬元左右,落地價格大概27萬元。本周調價大概上漲了3萬元,落地價在30萬元左右。

銷售人員還表示,如果考慮購車建議盡快出手,未來大機率還會上調售價。

寶馬中國方面日前也表示,下半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支援經銷商穩紮穩打。

據e公司17日報導,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寶馬宣佈退出“價格戰”,帶來的輿論效應要強於實質行動。從上半年的資料上來看,寶馬在中國的銷量雖然有所下滑,但總體還是超過了奔馳和奧迪。預計接下來寶馬還會根據市場變動指引經銷商靈活調整價格,完全不進行降價促銷的可能性較小。



有接近寶馬經銷商的知情人士透露,價格戰之下,預計2024年全年,BBA(寶馬、奔馳、奧迪)三家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將損失約50萬輛的銷量。

另據終端市場消息顯示,包括奔馳、奧迪在內的傳統豪華汽車品牌也紛紛跟進結束“降價保份額”策略。

有奔馳4S店銷售人員表示:“每賣一輛C級車要虧7萬元,這種情況肯定是不會持續的。目前奔馳價格還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接下來肯定會漲價。”

另外,奧迪某經銷商也表示,包括奧迪Q5L、奧迪A6L、奧迪A4L在內的主銷車型價格都出現小幅上調,後續可能還會陸續往上調,但幅度不會太大。

這意味著,BBA即將全面退出“價格戰”。

為何退出“價格戰”?
今年上半年,包括寶馬、奔馳、奧迪在內的豪華品牌紛紛打響“價格戰”。但瘋狂降價並沒有帶來銷量的增長。據寶馬集團公佈銷量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寶馬在全球的交付量達到109.65萬輛,同比增長2.3%,但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卻出現下滑,為37.59萬輛(含MINI品牌),同比下滑4.2%。

意味著,用價格換市場似乎非常艱難。與此同時,持續大幅度降價無疑會對豪華汽車的品牌價值造成巨大損失。

分析人士指出,BBA退出價格戰的另一層考量是,保住品牌價值。近年來,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在包括豪華車市場等的多個領域都在不斷提升市場份額,這給寶馬這樣的傳統豪華品牌帶來巨大挑戰。如果捨棄一定的銷量,能保住豪華品牌的價值,對長期發展未嘗不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國際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在下滑,其中保時捷下跌趨勢尤為明顯。據其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保時捷在全球共交付15.59萬輛汽車,同比下滑7%。其中,中國市場的交付量為2.96萬輛,同比下降33%,遠超全球市場平均跌幅。

對此,保時捷解釋稱,主要是中國市場以價格為導向等因素導致這一結果。
2024-07-18 18:40 發佈
前陣子iphone在大陸賣的不是很好,於是降價求售,結果買氣增加很多。
文中所述這些款降價還賣不好,廠商自己該好好檢討一下是哪裡不好才是,居然演變成:賣不出去加價賣!
viajoyce wrote:
前陣子iphone在...(恕刪)


可能是為了保持品牌價值吧

畢竟降價了並沒有提高銷量

有些人買車就是為了買品牌買面子
viajoyce

能理解,但是某些標榜豪華品牌的耐用度(妥善率)不佳,可是沒再檢討的,環保材質的都是假議題。

2024-07-18 21:40
太多東西被中國學過去了
中國國產車外型內在甚麼都有,還更便宜
不意外
摘星子 wrote:
可能是為了保持品牌價...(恕刪)


現在路上除非像法拉利,藍寶堅尼...
這種外觀極為張揚
跟普通車外型完全不同的
這開出去才能吸睛百分百,才有面子

雙B? 在台灣像菜市場仔車...滿大街到處都是
BBA 開出去有面子?...想太多了
根本不會有人多看你一眼
viajoyce

確實,還覺得自己的B車很貴別人不敢撞過來,殊不知現在超額險大家都有保,只是不想跟B計較,撞上了短時間沒車用是挺困擾的。

2024-07-18 21:38
ady1983

白色B的300系列還一堆吸毒仔詐騙仔在開,丟死人了

2024-07-22 7:29
摘星子 wrote:
可能是為了保持品牌價...(恕刪)
喔!
退出價格戰只會讓銷量下跌更嚴重而已。

而且對 BBA 來說,真正的困境並不是賣 20 萬還是 30 萬。現在消費者想買的是新能源車,可是 BBA 卻只端得出消費者已經沒興趣的燃油車和沒有競爭力的新能源車,這樣他們當然買不下去。

何況現在對岸的新能源車銷量已經差不多佔新車銷售量半數並且還繼續在成長,加油的需求越來越小,可以想見再過幾年對岸加油站就會因為市場需求遽減大量關門,換做你是消費者,你會去買一輛幾年後可能找不到地方加油的新油車嗎?
台灣這種小島, 西岸百公里內就串連多個城市, 比較適合純電EV車的環境.

大陸這麼大, 隨便跑都幾百公里, 上海以北冷的電池沒力,
電桩基礎設施又不行, 怎麼想都不適合電車.
上次二月過年春運, 就一堆人抱怨電車的問題了. 上千公里的回鄉之路很痛苦的.
西方列強車廠和需要蹚這渾水 ? 依照華人改不了崇洋的個性,兩岸一堆人還是願當凱子去瘋狂,崇洋的個性自八國聯軍後就改不掉了...

而且打價格戰別說那些先前花大錢的車主反而會氣森森,比竟被當韭菜的滋味可不是有人能接受,再來人家祖國車廠打價格戰可是個賠本生意,樂了消費者但卻沒樂到自己和供應商,公司底下的勞工和主管可不是不用錢去雇用的,就算祖國底層階級的薪資在怎麼不高。
這種宣告~老實說只能待後續銷量才能見真章.......本多終勝???!!!!!!!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