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擷取引用NOWnews今日新聞
AI熱潮席捲全球,使得半導體相關產業鏈開出亮眼成績,以及台積電熊本廠開幕,股市站上萬九等,在一片好消息中,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雖然AI帶動產業革命,帶給全球創新活力,帶動資本市場奔馳,但另外的世界陷入產能過剩的殺戮中,除了指出2024年中國過剩產能將大殺四方外,更點名台灣水泥、鋼鐵、石化、面板、太陽能電池模組、LED等產業,若是沒有積極轉型,「未來的殺戮會很久!」。
謝金河昨(25)日以「今年的慘業已呼之欲出!」為題表示,農曆年後,全球焦點新聞都在AI帶來的半導體產業奔馳,台積電設廠以及日本日經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還有台股觸及萬九等,都是令人興奮的好消息。但他也引述美國主管國際事務次長Jay Shamvaugh示警的話,指出中國正在把過剩產能銷到全世界,中共扶植製造業,將造成傾銷及貿易衝突。美國點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模組,其中,「今年看起來最慘的慘業很可能是電動車!」。
謝金河表示,最近比亞迪推出秦Plus只賣79800人民幣(約新台幣35萬左右)的超低價格,震撼了全市場。經歷全中國造車運動,中國已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廠,最可怕的是,中國低價電動車正銷往全世界。最近媒體報導,鹽田港停滿準備銷往歐洲的電動汽車。過去百年以來的汽車生產大國,從美國,德國,到日本都被撼動。
謝金河說,現在歐美業者都站出來要求政府要對中國的電動車課反傾銷稅,否則「整個產業會被中國殲滅!」。德國製造業已經感受到沈重壓力,而過去技術一直被嫖竊的BASF已經把中國工廠賣掉,德國汽車製造一向是德國的驕傲,如今也面臨削價挑戰。
謝金河表示,今年AI帶動的產業革命,帶給全球創新的活力,也帶動資本市場的奔馳。但是另外的世界卻陷入產能過剩的殺戮中。最近,中港股市在暴力救市下,連續上揚7個交易日,電動車的比亞迪、小鵬,未來反彈力道微弱,只有業績轉虧為盈的理想好一點。而更上游的鋰電池產業,在鋰價、鎳價大跌下,寧德時代、贛鋒鋰業,股價跌很深,彈力並不強。太陽能電池的隆基綠能,也是養豬虧損累累的新希望,牧原股份仍在創新低附近徘徊。
------------------------------------------------------------------------------------------------------------
今年開始買電動車的都是高收入族群,由衷的敬佩與羨慕。另一方面,MG上海(not U.K.!)這兩年的成功,部分家大業大的集團肯定會掛勾立法委員和政府高官陸續開放中國車系電動車在台組裝。尤其,從去年到今年為止,不斷在論壇上炒作中國車系的話題,目的就是讓中國傾倒過剩產能(某些網友就不喜歡被形容倒垃圾),溫水煮青蛙,對!是的!反對中國的電動車就是被標籤成綠蛙,即使你投票都投綠色之外的。
再來,產能過剩?是供過於求?中國破億人口還得往外傾倒,大家可以思考,電動車便宜到79800人民幣就能入手,為何還需要往世界各地倒呢?啊不是好棒棒?人人,或者家家戶戶起碼都要買一輛代步啊。35萬新台幣,連Colt-plus都買不到。
屆時,60萬入手中國車系電動車,特斯拉和其他日系韓系代理商,勢必會跳腳。下一次總統大選,中國電動車反傾銷稅就會是議題之一。60萬課徵30萬的稅,售價立刻翻漲成90萬以上。
補充1. 我支持自由競爭,我並沒有反對中國產品,而是期望政府不要干預市場。某些企業沒競爭力,就應該被淘汰。
補充2. 我討厭的是亂貼標籤與刻意偏離事實。產能過剩傾倒就是事實,還是多數國家當地媒體給予的形容,至於低價促銷的影響是市場決定,也不會改變傾倒這個用語。ps 電動車,不見得多數人都適合。個人不看好,其引進台灣會影響內燃機車型的銷售。
BlueSky5230 wrote:
以下內容擷取引用NOWnews...(恕刪)
這對消費者不是好事?
這幾年通貨膨脹實在太嚴重了.....
因為產能過剩 各項消費品保括電動車都在廉價促銷
荷包壓力會小一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