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從多起緩撞車事故來檢討到底台灣是不是一個不長進的國家 (並提供解決方案)

最近這幾年來, 高速公路 / 快速道路上已經發生了很多起緩撞車被追撞的意外事故

但真正令我感到可怕與可悲的是, 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還是完全沒有被解決的方式, 但卻只看到網路上兩派人馬在做沒必要的口水戰 (之所以說沒必要, 是因為主要主管政府單位也無動於衷根本也沒有解決方法)

沒解決, 就表示這種事情只會一直發生下去, 然後呢? 發生意外的自認倒楣, 沒必要的口水戰一直持續下去

台灣到底是不是一個不長進的國家? 政客是否垃圾不分顏色, 只會上台後忙著貪汙, 鞏固自己的權益權利權力, 其他事情就你們這些死老百姓自己命賤, 倒楣就是自己的事, 誰叫你要不長眼選出這些沒用的政客?

各單位官員呢? 沒人盯就繼續皮下去, 反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做可能多被罵, 那就甚麼都不要做繼續讓問題臭在那等退休就好

我人生第一台車, 就是買有標榜半自動輔助駕駛的車, 而且我那時只相信 German Technology. 我買車是在 2019 年, 那時候一些國產車雖然也標榜自己有半自動, 但知道的人就能回顧, 那時候大部分國產車的半自動輔助駕駛跟閹雞有點像; 功能不完全, 只有某些時速區間可以做動. 那時候我心裡就在想, 這些車種算是不成熟的輔助駕駛技術嗎? 那不成熟為何急著賣給大眾?

當我交車後, 開心的駕駛著我的新車享受著駕馭德國科技的初期幾個月, 雖說大致上滿意, 但初期也常常被 BMW 的半自動輔助駕駛嚇得半死; 車道維持會在電腦判斷車速過快轉彎幅度過大時無預警自動解除; 也會在匯入匯出閘道口路段時因為無法辨認標線而突然自動關閉 (這些問題有的似乎有在日後的每次回原廠保養時因軟體更新而有所改善)

初期, 有了幾次被半自動輔助駕駛嚇到的經驗後, 還好我是學工程的, 很快就了解, 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於系統本身, 而是駕駛者對它的極限有沒有充分了解, 以達到可以駕駛時 "人車合一", 由系統輔助駕駛大部分的路段, 但駕駛需要知道系統的極限, 準備接手

試問, 有哪家賣車的業務, 不管品牌, 不管車種, 有充分教導客人該車半自動輔助駕駛的使用與其極限, 還有要注意的各種事情? 甚至實際上路確認車主都知道 (有體驗過)?

沒有!

所以這些賣車的業務, 車商有沒有問題? 有!

我自認為是個動作反應算快速的人了, 但我們並不能要求大家都有這能力, 特別是開車這種事情, 往往反應時間就只有那短短幾秒鐘就決定了結果是安全躲過或是嚴重的死傷, 更何況是又多了一個變數; 人跟車電腦間的反應時間差.

************************************************

我並不知道我們高工局是何時導入蠍子車這種防撞緩撞車; 但我跟大家一樣確實也觀察到, 這些保護緩撞車的使用, 確實也造成很多人的麻煩 - 特別是慢速行進中的緩撞車, 常常後面是沒有放三角錐的!

好, 高工局跟很多酸民可以推卸說, 半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不該被依賴, 半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無法辨識緩撞車; 那是否該在現有的緩撞車後面架一個車型看板, 讓有半自動輔助駕駛的車輛可以多一個識別的機會? 有問過緩撞車原廠對於這個問題有甚麼解決方案?

再者, 多善用三角錐, 並且導入被撞也不會傷車的材質的三角錐, 這樣很難嗎? 對, 我想嘴巴會說不會但卻不願去做, 因為安放跟回收三角錐本身的成本跟風險, 讓很多低價競標的維修廠商根本不想去做這件事情.

但三角錐的安放卻是防止重大意外的第二道防線 (第一道是施工距離幾百公尺外的施工警示看板), 三角錐的安放間隔, 與施工處的距離, 應該確保行駛車輛在撞擊到三角錐後還有足夠的煞停距離, 把傷害降到最低, 這才是重點.

廠商施工便宜行事 (沒在足夠距離內設立安放三角錐) 只依賴緩撞車來保護施工人員, 這是很嚴重的失職!

**********************************************

附上一張我先前一段時間就設計好的 "防撞自走充氣式三角錐" 草圗, 如能開發量產, 廣泛採用這種三角錐, 將能把不必要的車禍傷亡降到最低.


從多起緩撞車事故來檢討到底台灣是不是一個不長進的國家 (並提供解決方案)
2023-12-01 18:44 發佈
george306 wrote:
但真正令我感到可怕與可悲的是, 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還是完全沒有被解決的方式,


真正令我感到可怕與可悲的是,台灣駕駛取得駕照過於容易以及開車過於隨便的心態
有時也能看到台灣人在日本自駕的事故
難道不該歸責於駕駛人?? 還是也來檢討日本的道路規劃?
sunland

發生在日本大家就會說日本大葛格好棒棒了

2023-12-02 14:23
ccs911

kurokawa079 開車恍神是別人的責任?什麼心態

2025-02-11 11:48
george306 wrote:
最近這幾年來, 高速...(恕刪)


購買緩撞車是沒有問題的(雖然不便宜)
執行後 卻是將 施工人員死亡問題 轉換成 追撞問題
當這議題持續發燒 高工局會被要求改進措施(也許已經在做了)
能改進的方式很多 例如在1公里前豎立燈光告示牌 500M 250M 再豎立一個
敬請期待選舉政見
chengjer

開高速公路也要抬頭看看上面的告示牌,都會幾K到幾K有施工有掉落物的提示.

2023-12-02 13:08
bluesway

fgfg98231 不注意就讓他撞啊,你寧可讓智障撞緩撞車才停、也不讓他先撞到告示牌就停嗎?

2024-07-02 15:16
就是駕駛人的責任而已
還要什麼檢討?
完全是駕駛人的駕車行為
駕車注意道路及車前狀況
有那麼難嗎?
誰叫你開自動駕駛
靠著科技
發生事情活該
多比較

機械車輛以1.5為例:3、40萬就可以賣人。官商合力下,現在可以搞到7、80萬。有的電子設備,只是把人類,變呆罷了!

2023-12-02 8:32
這些會在內車道撞緩撞車的人 就是想要輕鬆無腦開的人 把大家的內側超車道當成他個人的無腦巡航道。 自己不想要花力氣開在中線或是外線與其他車互動。 覺的卡在內車道, 前方一遍空曠, 都沒有車,開的輕鬆又自在, 可以無腦順順開, 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然後無腦到連緩撞車都看不見


問題解決辦法就是 遵守 [內車道為超車道] 請這些無腦巡航仔到外側車道去巡航, 讓超車道留給超車的人使用

要超車的人需要集中注意力, 確認周遭車輛相對位置, 也更容易注意前方路況

弄個三角錐 只是在 [包容] 這些無腦巡航仔占用內側超車道以及不注意路況的惡劣行為
vm wrote:
購買緩撞車是沒有問題...(恕刪)


目前一年80次撞擊 死亡人數小於10

若改良成 一年可能撞8次,但結果會死更多人.. 這樣就不是好方案


放告示牌,天真

誰放,怎麽放,又再動用另一台緩衝車 來提高撞擊機會?

整條路插滿告示牌,需要用就點亮他 這樣嗎

宣導不要占用 都能視而不見了..

只想發呆開車,沒這麼好的事啦
Omega2626

在荷蘭比利,二公里外就有電子看板顯示前方道路施工,禁止使用自動駕駛,一公里前開始道路封閉,車道上方會有(X),500公尺左右開始放三角錐從內向外放,然後才會有防撞車,沒聽過有發生任何意外

2023-12-02 15:14
臺灣南波萬

Omega2626 你確定不是駕駛人素質的因素?[笑]

2023-12-04 16:18
幹嘛這麼麻煩,
直接立法撞緩撞車的一律吊照10年,
這樣不但能減少傷亡又能清空內線~
ccs911

在台灣有沒有駕照有差嗎?

2025-02-11 11:48
其實把緩撞車改成貨櫃車或砂石車,一來高度夠可以遠距離看到,二來撞上去後大型車輛幾乎不會損傷,撞上去的駕駛人只要賠自己車的維修
這類新聞看到都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
身邊竟然還真的有開車的朋友會在那邊該罰則太高了啦
現在駕駛都沒人權了 等等的
看看這些事故.....台灣駕駛這種素質
只怕是制度、罰責都還遠遠不足吧
george306 wrote:
最近這幾年來, 高速...(恕刪)


你在說笑吧.....充氣式三角錐,我第一台車小march,大一點的車子從身邊開過都會有側推的力道了,充氣式三角錐,車子高速開過它萬一騰空而起飛走了,又產生可能引發其他人車禍的因素這樣有比較好?

台灣不長進的是三寶駕駛,還一大堆想要保護三寶駕駛的才神奇~~~援撞車撞了三寶駕駛安全下車,賠一賠下次再也不敢這樣開了,撞了一台等於減少了一個可能下次直接撞擊塞車車陣的車輛,這樣不好?

上面有個人提到中間用亮燈提示駕駛(這個或許對一時分神或是彎道區產生的視野時角會有用),但這個可能需要全線架設,至於怎麼設計路段施工時再他亮可能也需要施工單位跟官方單位看怎麼配合。
釣客

蛤...沒看錯的話你說這是你設計的不是嗎?而且這東西作充氣式的根本多多此一舉,甜桶疊一起並不站空間,高速公路上一分時間一分險,還有時間搞充氣?

2023-12-03 12:24
釣客

另外擺三角錐如果發生像這種情形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2WxaqDwT4在高上公路上一撞可不是小事。

2023-12-03 12:33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