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Toyoya宣佈2019年式RAV4可回廠升級全速域ACC與LTA車道維持功能,推估影響2萬位車主。
剛好自己也是那時買新車、有半速域ACC智慧車距跟車功能,每次開長途高速公路使用,分擔不少精神。進入塞車路段,腳鬆開油門(本來就只是輕鬆踩著),ACC煞車比自己開車明顯,稍稍分心盯看速度不會掉到40以下(半速域ACC 25以下失效)、自己就不會踩下煞車。
隨後下雨時、也繼續使用ACC。ACC說是輔助、也是主要,自己除注意前方、也看儀表板ACC一直有抓到前車、可以不擔心和前車距離。
在買到有ACC智慧車距跟車功能的車子後,才注意網路早有對於ACC開車的討論。「右腳砍了車子還是能跑」,所以有踩油門、有放煞車旁邊地墊、有懸在煞車上的幾個說法。
經過2~3年,賣出更多有ACC智慧車距跟車功能(不管是全速域或是半速域)的車子,有ACC功能車子的朋友也變多,路上有ACC功能車子的駕駛也變多。
自己只有剛坐上駕駛座時,會採在地墊。之後準備按電起動引擎,右腳腳跟大概就成為支點,幾乎不往後移,即使用了Auto Hold,也是讓腳踩鬆一些、原則上不離開煞車。對我來說,
當作童心好奇吧,各位版大不吝分享,
1. ACC智慧車距跟車功能夠上手:是自己有駕照就是厲害、手冊讀過就會,看網路影片介紹也算清楚,是親戚朋友好心指導,是業代試車徹底講過,...
2. 使用ACC智慧車距跟車功能時(右腳當然不可能一成不變,但主要是):輕鬆踩著油門維持開車ing的精神(前面可能有狀況時轉到煞車那邊「不踩下」,狀況解除又轉回踩下油門),還是放煞車旁邊地墊待命,還是緊張型懸在煞車上隨時可以煞車才有安全感,...
3. 特殊時機下是否也使用ACC智慧車距跟車功能:塞車好(敢)用,隧道內好(敢)用,雨天好(敢)用,下匝道車慢好(敢)用,...
不要像有一篇開著豐田進口車的車主停等紅綠燈時腳完全離開油門或煞車,結果車輛突然往前移動撞擊前面車輛,事後還把責任完全推給車輛。
車子可是駕駛員在掌控的,輔助系統也是駕駛員應該掌控的一環,系統發生錯誤時,就應該立即停止運作,而不是目睹讓它發生。就像在半自動化科技廠房工作一樣,你看管的設備發生異常,你就站著旁觀嗎?事後檢討肯定責任少不了。因為內部設備都有配置緊急停止裝置,汽車的緊急停止裝置就是煞車系統,除非緊急停止裝置也故障,否則你就是有部分責任要承擔。
個人使用ACC已經兩年半,不外乎需要介入最常見情況
1.他車變換車道未保持安全距離,這比例佔90%,台灣駕駛人觀念切換車道普遍很差,不論在內線跟車,或是中線最高速限行駛,都會有人以距離5~20公尺就切換車道,造成原車道急煞或發生事故情況。
2.路上障礙物,比例約8%,個人開國道最常見就是大車輪胎皮,剩下就雜七雜八物品,其次就是事故車、工程車及前方遠處塞車。
3.ACC失效,比例約2%,偶爾會有某台車抓不到,無法跟車情況(個人覺得應該是安裝測速干擾器),車子會以設定值去加速跑。再來是雨天情況,建議先看手冊使用ACC狀態,雨天是不建議使用,如要用,車子硬體設備就要加強,前檔玻璃鍍膜,雨天能好視線,排水性好的輪胎,較少漂移情況,加大卡鉗碟盤,增加煞車力道,減少煞車距離,系統會失效,還在自己手動開吧,看過不少雨天分享開ACC情況,視線不清,車道偏移失效,左右漂移,還在用ACC,置安全不顧。
個人使用ACC只會在國道或快速道路,其餘部分,平面道路突發狀況太多,交流道彎道太彎車道偏移會失效等是不使用。
開ACC腳放位置,車多時候放油門踏板,車子少放煞車踏板後面踏墊。
跟車距離設定 (速限/2距離),85%系統自己作動能完成。
個人開ACC跑,沒在看抬頭顯示器或儀表板,基本上是觀測周遭車輛情況,開內線或中線遇後方車輛接近,適度讓車,設定在速限內沒在care測速照相,個人覺得盯儀表看有無抓到前車是危險觀念,系統有沒有抓到前車,觀察是否跟著前車速度步調,就能知道了,低於自己認定安全距離,就要介入,不論系統是否有抓到前車,而不是看著車子往前撞。
以上經驗分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