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小段日子住在美國
看到台灣的救護車和國外,真的很不同
在國外,救護車的警笛聲超大聲,就是要你閃邊,遠遠幾條街就聽到。而路上其他車輛駕駛一定迅速往兩側靠停,救護車是毫無懸念一直開。
在台灣,救護車的警笛聲大小不一,有時真的已經在路口才聽得到。而路上其他車輛駕駛慢慢的往前開,慢慢的讓出空間,救護車是戰戰兢兢的開。
仔細觀察,除了人民素養,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救護車及其用途。
我親眼看過並跟隨,民間救護車鳴警笛闖紅燈開入一條小巷子,我就等綠燈後開了進去,發現那裡不是醫院丶也不是去救援,而是救護車公司。
我也看過,民間救護車鳴警笛下交流道,然後停在路旁讓一個女性下車,然後就關警笛開走了。
再來是不少民間救護車,出趟是用來載快往生,要回家或殯儀館的,也是沿途開警笛。(這種回家斷氣的風俗真有必要嗎?)
還有更奇怪的是,幾年前住在汀x路上的某大醫院附近,到傍晚的一個時段就常常會有救護車鳴警笛開上建國高架…(怎會這麼剛好?)
我常在想
台灣是不是民間救護車太泛濫
且用途也沒人在管(或許是難管)⋯
可是就以鳴笛聲來說
如果救護車不濫用
每天出趟相對減少,相對居民是否更能接受大聲的鳴笛聲?就不會有民代要求降低警笛聲?
再以禮讓救護車來說
如果救護車不濫用
每天出趟減少,相對路上駕駛人遇到救護車機率變小,是否就會更加謹慎禮讓?
我想,這個議題牽扯的利益或許不小
所以能改變的可能不大
只是覺得如何讓救護車有效率且安全的執勤?
需要大家集思廣益

另外想到,是否應該修法重罰那種胡鬧打電話叫救護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