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國瑞:台灣製品質真的不輸日本

原文來源:天下雜誌

看不到的朋友可以看聯合新聞網

【文|劉光瑩】

「你終究要買進口車」,是常聽到的廣告詞,卻有一家國產車業者不服氣。當進口與國產車市佔率死亡交叉,國瑞以強大的技術火力展示,希望獲得挑剔的台灣消費者青睞。他們能力挽狂瀾嗎?

上百支機械手臂迅速動作,抓取車側板進行溶接、無人搬運車在工廠裡自在穿梭、年輕工人在車輛組立生產線上忙碌作業……,這是產出台灣4成國產車的國瑞汽車,成立36年來,首度開放媒體參觀位於中壢的汽車生產線。

他們正在忙碌組裝的,是豐田(Toyota)今年新一代國產車Corolla Cross。這類型車被稱為CUV(Compact Utility Vehical),因為用的是轎車的底盤,但卻有著與休旅車(SUV)類似的外型與功能,價格也更有競爭力。

「我們品質真的不輸日本,」身形高大的國瑞汽車總經理林永裕,在同仁拿著麥克風對媒體講解國瑞自動化產線的時候,多次強調這一點。

台灣國瑞超過Toyota所有海外廠

「前3年我們連續3年零缺點,超過所有豐田海外工廠,」林永裕驕傲地說,日本技師來檢查車子裡裡外外好幾個小時,都找不出瑕疵。

根據和泰汽車指出,一個月來,Cross預購已超過6600輛,預估年底前能接單1.5萬張、交車1.2萬輛。

儘管第4季買氣不差,但大環境不站在他們這邊。

在國內市場,進口車關稅愈來愈低,百家爭鳴。國產車與進口車市佔率,今年上半年已經「死亡交叉」。

國瑞:台灣製品質真的不輸日本

屬於同一品牌,也不免出現進口打國產的尷尬狀況。豐田在台灣市佔率高達3成,但今年前9月掛豐田品牌的車當中,就有超過44%屬於進口車,豐田進口車銷量比去年同期成長15%。

台灣市場小,國產車要出口卻不容易。「到處都是關稅壁壘,」林永裕說,菲律賓進口關稅超過10%,很多國家自己有汽車製造業,例如泰國。國瑞只能往中東或非洲去。他透露,最新的Corolla Cross就將出口北非。

「很多進口車廣告詞都會說:你終究要買進口車,」一位國瑞員工有點憤憤不平地說,「但台灣國產車明明就不輸人啊!」

勝過日本母廠的台灣國瑞

行至Corolla Cross的底盤產線,一位產線主管在導覽時大聲強調,「用國產車價格,卻可以用到跟Lexus相同的底盤,」驕傲中,似乎還帶有一點委屈。

從沖壓、車身、裝配到品管,許多國瑞的「祕密武器」,都是首度曝光。

包括達2400噸級、三層樓高的沖壓機。除了日本豐田之外,只有國瑞有這麼厲害的沖壓產線,更是全台最大。

在整個裝配生產線上,有200多支日本Kawasaki的機械手臂,忙碌而精準地將車子的各部件進行精準熔接,一輛Corolla Cross有高達4000多個熔接點,林永裕都強調,「一定要做到零缺點。」

在品管方面,國瑞汽車更從4年前開始啟用自動光學檢測系統(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 AOI),這是豐田製造全球工廠中唯一。幾支機械手臂拿著相機在全車裡外拍下無數照片,再把影像跟完美狀態比對。一名國瑞工程師說,AOI 真的可以檢查出非常多肉眼看不見的瑕疵。

強大的火力展示,希望強調國瑞的品質不止超越台灣的對手,更超越日本母國技術水準。

搶救國產車的最後一搏
面對進口車的進逼,產出台灣4成國產車的國瑞,壓力真的很大。「以前大家說百萬以下都是國產車市場,但現在一堆進口車都不到百萬元,台灣市場又這麼小,根本是殺戮戰場,很辛苦啊,」林永裕微皺眉頭說。

從2004年的最高峰,國瑞年產量超過20萬輛車,至去年產量腰斬至只剩10萬多輛,國內市場只剩高峰時期的約6成。

就連研發部門人員也覺得心焦。「其實這款車已經慢了5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研發工程師說,這幾年小休旅車蔚為流行,包括Nissan Kicks和Honda CRV都很受台灣消費者青睞。「我們已經落後競爭對手很多了,希望現在可以急起直追。」

Cross是否能成為新一代神車,將牽涉國瑞汽車旗下3000多名員工,與數百家本地零組件協力廠商的上萬個工作機會,是否有機會續命。

======================================

其實產線組裝等流程我真的不懷疑國瑞的品質,但是我們懷疑的是鋼材強度啊,國瑞的潰縮區範圍也不輸世界吧,
小弟家裡有台2018買的 10.5代 Altis,我老實說相較於傳統印象,只有兩個雙前門有加強(不知是多少Mpa的),其他地方一樣是鋼板界的衛生紙,手一按就凹了。

原先以為NISSAN會好點,結果公司公務車是LIVINA,將7-11咖啡放在車頂,車頂的鐵皮會出現水滴紋呢!
難怪國產車愈賣愈貴卻市佔率愈來愈低,真的把我們國民當盤子。
電子業界小業務
2020-10-28 10:25 發佈
cink8 wrote:
其實產線組裝等流程我真的不懷疑國瑞的品質,但是我們懷疑的是鋼材強度啊,國瑞的潰縮區範圍也不輸世界吧,
小弟家裡有台2018買的 10.5代 Altis,我老實說相較於傳統印象,只有兩個雙前門有加強(不知是多少Mpa的),其他地方一樣是鋼板界的衛生紙,手一按就凹了。

原先以為NISSAN會好點,結果公司公務車是LIVINA,將7-11咖啡放在車頂,車頂的鐵皮會出現水滴紋呢!
難怪國產車愈賣愈貴卻市佔率愈來愈低,真的把我們國民當盤子。


基本上現在已經沒人再看板金了,一按就凹的故事,放在現在的觀點並非全然正確,因為保護車內的人不是看板金凹不凹,當然車廠現在都會說板金有彈性是為了保護行人。

其實懂得就知道,不就是成本控制的一環,依照質量法則,板金做在厚,只是增加重量,增加油耗,像過往VOLVO坦克那樣,所以他們換個說法,這是用來保護行人,一來減輕重量油耗又漂亮,排放更容易過。

而且說真的增加那麼一點板金厚度,也不會起到什麼保護作用,真正起到保護作用的,還是所謂的車體結構,所以現在是強化所謂ABC柱、防撞樑等,基本上看到非常嚴重的車禍,即便是引擎、變速箱什麼的全飛掉,其實都無大礙,只要A柱之後車室是完整的,表示內部的人員有受到相當的保護的,也讓救護人員能順利開啟車門,不用動用到破壞機具,大幅減少救援時間才是本意。

但現今在歐盟排放嚴格的掌控下,車體結構也是各家車廠能操作的一環,畢竟還是穿著外衣,沒人知道你裡面包著什麼,甚至某車廠被抽測小偏移側撞,結果副駕駛整的凹陷撞爛,又趕緊加工生一個檔塊來增加合格的機率,我只能說這種老師都說會考哪題,我就只要看那題,反正其他也不會考的心態,測撞這東西真的能說服人嗎? 或許可以吧,就是說服而已,實際情況是.....
引擎變速箱都用最老舊的,在那邊自我感覺良好
看過prius 撞focus

再看altis撞focus

還是會選日製的
可是日本說不給就不給

再怎麼精良 永遠都是代工廠不是嗎??
把撞測影片公開就可以證明了,有需要講那麼多廢話?
DropBox連結 http://db.tt/9Mlss6ef 感謝加入
想一想 一些海島國家進口3-5年的日本二手車,搞不好安全配備還遠高於台灣國產的新車。

其實要分幾個面向討論:
1. 國產toyota是否有根據市場調整規格與配備? 例如鋼材、保桿內鐵、安全氣囊等⋯台灣內銷因為法規沒要求或是大家反正只在意影音配備⋯ 像是幾年前後座中央都只有二點式安全帶 而做的調整。不見得是台灣做不出來,像是福特幾年前也有外銷國外,外銷各個市場會依各地的法規要求而調整規格。
2. 是否真是日本母廠不願授權。

我在澳洲、紐西蘭、日本、台灣都開過幾款Toyota,先不提開關門主觀的紮實感,或是看得到或看不到的主動被動安全配備,光是GPS與錶速的差距,就是台產的差最誇張。

追根究底還是關稅壁壘加上台灣對台廠過度保護⋯
以島嶼彈丸之地而言,新加坡及香港 不分日歐系車幾乎都是進口的,就會在同一個基礎上比較了。
kobe13794823 wrote:
基本上現在已經沒人再(恕刪)



當然沒辦法說通過測驗的一定比沒參加測驗的安全

畢竟這個邏輯跟 測驗分數高的比測驗分數低的安全

是不同的比法


所以現在你要選擇一台車

你要選通過測驗的還是沒參加測驗的?

你可以假設沒參加測驗的很安全

但一樣意思 你沒參加測驗然後自己在那邊說品質沒有比較差

也只是你的假設

沒有任何實驗根據

然後一堆人用奇怪的邏輯在那邊討論各種假設
DropBox連結 http://db.tt/9Mlss6ef 感謝加入
已經有中古車商買一台Corolla cross來拆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CbMtou_n8&t=867s
請從5:34開始看,塞保麗龍在保桿潰縮區......

難怪高速上一堆頭又大的小鴨、神車都搶進超車道以為車子飛快的
其實是用料很輕! 不知撞了會如何
Weimin369 wrote:
已經有中古車商買一台Corolla...(恕刪)


不要瞧不起保麗龍。
你去特力屋買一個保麗龍做的空心磚,然後你用你的頭或身體去撞看看。你就知道保麗龍的承重與耐衝擊力有多強了。

無知的人才在那邊迷信不知道材質內容的金屬鋼板。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