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右轉就要等紅燈超久
為什麼不像其它國家用地面感應來加速紅變綠?
你如果到歐洲,會發現當地的紅綠燈多傾向短間隔頻繁切換
也就是假設一個對等的路口,它會傾向綠燈30秒、紅燈30秒,而不是綠燈60秒,紅燈60秒
採用短間隔設計的優點是,兩邊車流可以持續推進,不會一邊停下來等超長,另一邊走到後面沒幾台車
但缺點是,如果起步車輛很龜,一個綠燈可能過兩三台車就紅燈了
而如果你看歐洲汽車綠燈起步,油門都是一拜在起步的,因為一來他們有自覺,前面的不加速,後面的車流就會被卡死。另一方面是他們很重視路權,既然我是綠燈,那就不會有人闖紅燈侵犯我的路權
在臺灣呢? 即使你是綠燈,進入路口時沒減速如果發生事故,你也要吃上肇責。再加上臺灣人普遍不敢重踩油門,如果用短間隔的話,真的會一個綠燈過不了幾台車
簡單說追根究底,交通政策失敗是根本原因,路權觀念沒有深耕駕駛人,然後考照制度放任不適任駕駛上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