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為什麼華人做不出日、德汽機車的品質?

大陸人、台灣人到底讀一堆死書要幹嘛?
根本是浪費時間(養活一堆沒實務的老師跟補習班)跟拿來嘴砲比學歷用的嗎?
2020-08-05 6:02 發佈
既然樓主問了, 那我就認真的來回答這個問題好了

兩個答案: 市場跟研發經驗

市場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了, 台灣市場小, 區區兩千多萬人口, 做出來如果又無法賣到其他國家去, 那任誰投資都穩死的。 聽說研發一台汽車要花 1 億台幣 (這可能還是拼裝車 - 核心技術如引擎, 變速箱, 電控系統都還是外購), 要開那麼多模具說真的 1 億台幣可能還不夠; 別忘了設計變更 (設變) 還要花很多改模費用

而中國呢? 中國的民情是要便宜貨當道, 有錢人也不可能買國產車, 這也跟面子多少有點關係, 這樣自然不可能研發出真正面面俱到的好車子。 也許再給他們 10 年時間一切會改觀?

如果樓主細細去了解賓士, BMW 的發展史, 這兩家都超過 100 年 (BMW 快了) 就知道有很多因素才能撐起一個汽車工業; 比賽車, 由賽車技術下放到一般居家用車, 還有兩個大車廠過去這幾十年來共研發了數百種車, 這都是錢燒出來的, 而人家的市場是全世界。

再來就是研發經費了, 車廠沒賺錢就沒研發經費, 沒有研發經費就無法 Try by error 一直開發下去。 最近比較重要的趨勢, 就是自動駕駛的發展了, Benz 跟 BMW 不也在哎哎叫?

台灣人跟大陸人都習慣了做代工, 畢竟有量, 有足夠的營收比較重要, 整車發展? 沒錯, 台灣人沒膽也沒資金可以玩這一塊

而唯一敢玩的, 納智傑吧, 不也又回到上面說的兩點了?
aderek wrote:
大陸人、台灣人到底讀一堆死書要幹嘛?
根本是浪費時間(養活一堆沒實務的老師跟補習班)跟拿來嘴砲比學歷用的嗎

想得太簡單!
你行的話
何不一個月賺10萬給我看看?
不行 也不是在砲自己?

科技的發展與創新都是知識的累積! 知識的累積! 知識的累積! <-------最重要講三遍!
日本在明治維新帶入大量的西方知識技術,建立工業的基礎...派大量的留學生到德國!
(日劇 白色巨塔 財前醫師說'手術刀 メス "是用 荷蘭文(Mesu) 德文(Messer) ,日本小學生背的書包ランドセル也由荷蘭語Raenzel)而來!
所以日本 在二戰就能建大量的飛機,潛水蜓,航空母艦, 還有最核心的引擎!!!!!

台灣工業技術還不足!
大陸也是要近幾年才能造航母!

先去 讀一下西方歷史再來發砲!!!!!!!!!!!!!

----------------------
1609年,荷屬東印度公司與日本在長崎的平戶開始貿易,1640年交易地移至出島。之後二百餘年,荷蘭的學術、文化、技術等,總稱為「蘭學」持續傳入日本,是德川幕府鎖國期間日本與歐洲的唯一聯繫。此過程中一定數量的荷蘭語詞彙進入了日語。日語里部分來自英語、德語借詞與荷蘭語借詞有重疊。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主要發生在英國的工業革命,是一個起於1760年代,一直持續到1830年代的時期。 在這段時間裡,人類生產逐漸轉向新的製造過程,出現了以機器取代人力、獸力的趨勢,以大規模的工廠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稱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業革命。 其中西歐(包括英國、德國、法國、低地國家和丹麥)和美國以及1870年後的日本,工業得到飛速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緊跟著18世紀末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並且從英國向西歐和北美蔓延。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代表,電燈的發明為標誌。

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名第三次工業革命(數位化革命)、資訊科技革命、數位革命、資訊革命、科技革命,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電腦和電子資料的普及和推廣而在各行各業發生的從機械和類比電路到數字電路的變革



技術的發展

工業革命的開始與18世紀下半葉開始的少量發明密切相關。在19世紀30年代已取得了以下重要領域的進步:

紡織業 — 一開始由水車、之後由蒸汽機驅動的機械化紡紗大大增加了工人的產量。織機將工人的產量提高了40%。棉花轆轤使去除棉花中種子的效率提高了50%。羊毛和亞麻的紡織和編織也產生了生產率的大幅提高,但它們沒有棉花那麼顯著。
蒸汽動力 — 蒸汽機的效率提高,使他們只需原先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的燃料 。固定蒸汽發動機對旋轉運動的適應使它們適合於工業用途。高壓發動機具有高的功率重量比,使其適合運輸。1800年後,蒸汽動力迅速普及。蒸汽機改變了以往的生產只能依賴人力和畜力的局限,為工業生產、交通運輸提供了廉價而充足的動力。
鋼鐵生產 — 用焦炭代替木炭大大降低了生鐵和鍛鐵生產的燃料成本,也增大了鋼鐵的韌性和強度。使用焦炭還增大了高爐的最大大小[8],擴大了經濟規模。鑄鐵吹塑氣缸首先在1760年使用。其後通過使其雙重作用得到改進,這使更高的爐溫變為可能。鋼鐵業的進步,為技術革新生產的各種新機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時也將英國大量的煤炭資源利用了起來。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中北部,和英國中北部擁有大量的煤炭和鐵資源是分不開的。
aderek wrote:
大陸人、台灣人到底讀...(恕刪)

主導台灣產業走向們的老闆都很有錢,
但大多數二代不太需是本科系就可以當你主管
短視近利的老闆們!!!沒有時間讓你做太多研究
所謂的研發在台灣大多只是拿現品分析,參考(抄)進行開發
因此很難理解到設計產品的目的還有中心思想
即使你想多做研究,產品導入系統性的分析,
但大多數為了成本還是挑比較不好的去做
請了一堆高學歷的人才作出來的研究根本不太參考......
這大概就是目前各慘業狀況
拿對岸與台灣相提並論,有點小瞧對岸了.

對岸的本土車廠,近幾年發展快速,開始在要求耐操好用
的第三世界國家打開銷路.
會慢慢長大
當初對岸高鐵生意幾個大國不是要搶
後來他們自己做了

特斯拉去設廠 技術複製應該也很快
soziwow wrote:
台灣工業技術還不足!
大陸也是要近幾年才能造航母!


重點是大陸的航母遼寧號,等級是美國20年前的規格...
八月二十 wrote:
重點是大陸的航母遼寧(恕刪)

大大說的沒有錯!
國防工業(戰機 船艦 ) 大陸應該落後美國20~30年以上!
但對岸的追趕能力不能小看!
對岸有自己的GPS衛星!
2019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周四(1月3日)成功在月球馮·卡門(Von Kármán)環形山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月球背面。------> 航太通訊與遙控的精準度! 最近又發射到火星的探測器!
aderek wrote:
大陸人、台灣人到底讀一堆死書要幹嘛?
根本是浪費時間(養活一堆沒實務的老師跟補習班)跟拿來嘴砲比學歷用的嗎?


看你問的問題就知道你大概懂多少

就像3樓大大講的,不然你一個月賺個10萬來看看

歐,你可能月收入有超過10萬

那不然講個極端一點的好了

你跟比爾蓋茲都是人,人家秒薪多少?你月薪多少?

比不上?那你讀一堆死書幹嘛?
aderek wrote:
大陸人、台灣人到底讀(恕刪)


台灣的機車品質不錯啊,我的老豪邁,都騎20年了,還很好騎。
那隻賊汽車,確實不怎樣。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