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
前天老婆接到一張違規紅單,本來想說自己開車不小心違規了,自認倒楣去超商繳掉就好,可是後來認真看看違規事項”直行車占用左轉專用車道”,我老婆是直行車,那個車道沒有車子,一般的行車習慣,大家一定都是直接開過去,不可能沒車子然後去變換車道,如果因為這個”左轉專用車道”,突然去變換車道,不是反而會增加車禍的機會,下面是紅單,有圖有真相!


再來我順便說明那邊的交通狀況,台灣大道七段,英才路口快車道本來是三線道。最左邊有畫一個左轉專用道,住在海線的人都知道,左邊是靜宜夜市,周一二四晚上才有營業,平常就是一個大停車場,所以這個左轉專用道根本是多畫的。
加上過了英才路口,快車道一下子就縮減成兩個車道,因為右側的車道變成公車專用道,如果所謂的"左轉專用道不能直行",不是反而增加行的危險性,請大家告訴大家,經過那一個路口時,千萬要當心,如果遇到惡意檢舉的正義魔人,荷包就會大失血!!!
以下補充說明
我本身在台中海線地區工作超過十年,那個路口一直都設有左轉專用道,不過在2014年設置BRT後,應該就要改變設計,只是大家沒有因為這樣一直收到罰單,所以也就習以為常。加上台灣大道上下班車流量大,造成那個路口變成一個瓶頸點,其實往下大約100公尺處在靜宜大學路口就有一個避車彎的左轉專用道,應該要把這個左轉專用道改掉才對。
交通法規和交通號誌的設立,目的是為了要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如果在遵守交通法規和交通號誌的狀況下,反而增加交通事故的發生,那是不是要去檢討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狀況一
在內線無車子停等左轉的狀況下,大家的行車習慣應該是像以下的圖示,這種狀況下車流是最順暢,但是內線車就佔用左轉專用道(我老婆的情況),中線車也違規(因為如果要不違規,中線車過英才路口後要往中線切,如果還是開在中線道,變成變換車道沒有打方向燈),只有外線車道沒有違規的問題。

狀況二
有車子在左轉專用道上,內線道如果沒注意,有可能直接追撞上去(增加車禍風險),為了閃左轉車子,勢必要右轉至中線車道,在變換車道時候車禍風險是會增加的。而且三個車道的車子都匯集到中線車道造成車流增加(增加車禍風險),中線車過英才路後,如果沒有切入內線車道,按照交通法規也算是違規。

狀況三(其實和狀況二差不多)
如果沒有車子在左轉專用道上,內線車如果為了不違規,勢必要放慢車速變換至中線道(這時候會增加後車追撞的風險),在變換車道時候車禍風險是會增加的。而且最後還是造成三個車道的車子都匯集到中線車道造成車流增加(增加車禍風險)。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老婆也學到開車時要多注意交通號誌。
違規一定是錯的,我之所以po這個文章主要是要討論台灣大道和英才路口的標線是否有改善的空間,才不會讓許多人誤踩地雷,造成荷包失血,不過看起來大家的重點還是放在違規行為,而不是去探討道路的設計...
我內心的想法很簡單,道路設計出來就是讓車輛去行駛,一個好的道路設計,就是要讓車流順暢,並且減少交通事故發生...
如果一條道路設計出來,會讓許多人困惑,那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當然我不是交通專家,我只是提出我的想法而己。
下面是我提出來的改善方法,取消左轉專用道(因為使用率不高),左轉車可以往下100公尺至靜宜大學路口待轉(有避車彎,不會影響到直行車流),快車道右側畫提前變換車道標線,提醒用路人,因為前方有公車專用道,這樣一來也不會有所謂的行車陷阱產生,也不會影響車流行進方向,應該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