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看到這邊滿滿的路權言論,有感而發...
我住美國一段間了,對比之下發現,
我在美國開車時幾乎沒有在路上發過幹聲,
回台灣開車上路,除了一路幹之外,就是幹一路。
我家山下有條通往市區的道路要交叉過一條幹道,
跟著是一座雙向單線道的鐵橋。
鐵橋下是河流,旁邊是高爾夫球場及河濱公園。
我們經常去公園遛狗慢跑,釣魚烤肉等活動。
傍晚下班時間從市區通過鐵橋,
往住宅方向的車流往往被交叉幹道的紅綠燈擋到塞上有時候超過一英里,
這種時候從鐵橋邊的公園停車場小路上來,
不論是要右轉或左轉都會被車流擋住,
這小路還完全沒有紅綠燈號。
結果咧,我們只要在路口停著打上方向燈,
只要車流開始動作,一定有人在車裡揮手讓我們先過。
大家不會因為他們是幹道直行擁有路權就理直氣壯,
反而都能體諒我在這種情況下難以轉出來,讓我先行。
正因為如此,我每次碰到這種狀況,
也都很放心在路口等著不會強行想要插入車流,
我知道等下一定有人會讓我。
當然,反過來當我在車流中緩慢前進或停止時,
看到旁邊支道有車時也會揮手讓他們先行。
結論,除了遵守交通規則外,
禮讓,更安全,行車更順暢,也更愉快。
fs1013
fs1013 wrote:
這篇是看到這邊滿滿...(恕刪)
那一樓您也是看到了的,我們的國民水準還不足以形成社會壓力,使禮讓成為風氣
要讓那些自我中心的人能夠理解為何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實在是對牛彈琴
小弟自認修養不太好,早已沒那個耐性跟他們說理了
同時我也佩服那些還能在他們跳針式的論述方式下繼續勸世的網友
ryan00014875 wrote:
台灣是紅綠燈路口即使已經黃燈了也要趕快塞滿路口...(恕刪)
這我也很有感覺。
更前方的路口塞到我的路口,雖然我是綠燈,我還是停在停止線上。
十次有七次,我後面的車子會按喇叭,
十次有八次,按完喇叭後想盡辦法超過我去塞在路口中間,
十次有九次,後面有車繞過我去補滿路口空間。
seatree wrote:
台灣人要靠罰單才會守規矩,所以不要再講什麼互相禮讓了...(恕刪)
我之所以有感而發,正因為交通擁擠的狀況下,
光靠守規矩反而可能讓路怒更加嚴重。
如 #4 Octanol 兄提到的,
許多人自認未違反交通規則,得理不饒人的心態,
只會造成惡性循環。
拿排隊下交流道來說,當然刻意插隊很不應該,
問題你能每次都早早換到最外車道排起?
外地人沒想到會塞成這樣,接近了才發現已經排成長龍要怎麼辦?
還是拿美國開車的感受來比較,不論是高速公路還是一般道路,
當我需要換線道時,通常方向燈打下去,旁車道後面的車多會減速讓我。
台灣的感受正好相反,方向燈亮起,旁車道後車八成都是加速刻意不讓。
我真的不解,這麼多人喜歡開在內線巡航不讓後車,
然後到了交流道排隊也不讓別人插入。
你從交流道到內線,再從內線到交流道,一定要變換車道,對吧?
我就不信你每次都能在前後無其他車輛的情況下變換車道,
還不是一定要別人讓你?
imroamdog wrote:
讓我想起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在美國考駕照的趣事...(恕刪),
我太太也是考兩次才過,
第一次沒過的原因是她行車太靠近線道外側,問題她還是在線道內喔!
考官後來特別解釋,單線道路習慣性開靠外側,
對路旁自行車及行人會造成潛在危險,要求要靠中線。
另外,她當時緊張到換線道忘了回頭 shoulder check。
fs1013
fs1013 wrote:
我住美國一段間了,對比之下發現,
我在美國開車時幾乎沒有在路上發過幹聲,...(恕刪)
阿剁啊 在 youtube 上貼 Road rage (路怒症) 影音檔, 嘛係一大堆哦!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Road+rage
其實路上的那些小插曲, 過了就過了, 到下個路口前, 就要放下, 不要老記著.
每天在路上 你會過的幾千輛車, 會讓你看不爽, 真正數起來 也不過是個位數.
那自然你就會發現, 會跟你的互惠的駕駛, 遠多於不會互惠的駕駛.
那每天在路上 就都覺得很輕鬆娛快. 精神不會草木皆兵, 自然就比較不會和別人起糾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