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何不拉大車距?) 國1鼎金段5車連環撞轎車成鐵餅駕駛不治

碰到塞車就提早1km減速吧,避免事故的效果絕佳,且拉大車距(穩定車速)其實有助紓解塞車

在前方遭到波及半聯結車張姓駕駛(男性,57歲)表示,當時前方疑似有掃街車在作業,所以車道變窄,車流變慢,他的車是靜止狀態,正準備切往外側車道,突然聽到後方「碰」一聲巨響,車身猛烈震動,就知道遭到追撞,但下來查看後,才發現後方的小轎車被夾得這麼嚴重。

這起車禍小轎車被「三明治」夾撞擠成廢鐵,外界也相當關心肇事主因,網友紛紛猜測是「撿手機或玩(或滑)手機」,但肇事的潘姓駕駛因為氣胸目前還住在加護病房,尚未製作筆錄,國道警方不願意推測肇因,目前的說法是「未注意車前狀況」,但根據事發當時旁邊車輛提供的行車記錄器,肇事聯結車毫無煞車就追撞前方大貨車,肇事車到底為什麼沒注意到前方已經塞車?是最需要釐清的部分。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321/1537208/

碰到塞車就拉大車距、穩定車速吧,避免發生事故,有助紓解塞車







延伸閱讀:
《實測》拉大車距駕駛法2-「小區域塞車」運用


「西成活裕教授所提出的『吸收塞車式駕駛法』,就是在行駛時有意加大與前車的距離,這樣就算前車突然緊急煞車,也不需要立刻減速,能保持車流的行進,後方車輛也就不會跟著煞車,如此塞車的情況便能較快緩解

2019-03-23 8:35 發佈
在台灣,拉大車距,保持安全距離

下場就是,你會看到一台一台車鑽進來.



之前通車每早跑國道時,常看到通勤時間,內車道掃路車卻還在清掃?後面就塞了一票,一定要趕這時間跟人家湊熱鬧嗎? !
phanton wrote:
在台灣,拉大車距,保持安全距離
下場就是,你會看到一台一台車鑽進來.

插隊是不少人第一個疑問,其實並不影響此駕駛法的效果

拉大車距改善的是「後方」塞車,本來就沒有要減少我車的行駛時間

何況影片都後製箭頭給你看了,即便刻意放慢,最終和兩旁的車並無差距
碰到塞車就提早1km減速吧,避免事故的效果絕佳,且拉大車距(穩定車速)其實有助紓解塞車

今(23)日週末假期,沒想到一大早國道就不平靜!凌晨5時許,國道三號中和土城段接連發生2起車禍,先是遊覽車和轎車的車禍事故,沒想到當警消準備將傷患送醫時,後方又傳出4車的追撞事故,其中一名駕駛受困車內,意識不清,救出後也立刻送醫急救。據了解,第一起車禍送醫2人,第二起車禍送醫3人,共計5人。

https://tw.news.yahoo.com/救到-半後方又追撞-國三連2起車禍-020019667.html

影片示範以即時路況得知前方塞車,提早1km放慢速度,紓解塞車之餘,有效減少事故機會





一台車只能改善一個車道,若像美國警方這樣是全線都有穩定車速的效果



原理同國外的「機動速限」


來源:herblee大

延伸閱讀:
(何不拉大車距?) 國1鼎金段5車連環撞 轎車成鐵餅駕駛不治
(何不拉大車距?) 國1林口段聯結車自撞大塞10公里 接著又6車追撞
《實測》拉大車距駕駛法2-「小區域塞車」運用


「西成活裕教授所提出的『吸收塞車式駕駛法』,就是在行駛時有意加大與前車的距離,這樣就算前車突然緊急煞車,也不需要立刻減速,能保持車流的行進,後方車輛也就不會跟著煞車,如此塞車的情況便能較快緩解

只能說,保持車距及速度真的很重要,
ACC可以輔助減少交通意外發生率,但最重要的還是駕駛本身!
重點是台灣土財主的文盲、只有我最利害的少年郎很多。
雖然大多都知道要拉大車距
行車要保持安全距離

實際上卻是一但保持安全距離
只會變成前面不斷被插隊超車
台灣很常見的一種怪現象
高速公路的車距居然和平面道路相同
或許人人都是神反應吧
ahriman000 wrote:
台灣很常見的一種怪...(恕刪)

保持安全車距在這邊會被罵龜車喔
01一堆反應神人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