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道路設計應以行人為優先

台灣的道路設計一向都是以車輛優先,最後才考慮到行人,
所以路邊優先考慮畫停車格或禁停,很寬的道路才考慮劃設人行道,
反正沒人行道的地方,行人借車道來走就是了,
車道那麼寬,行人走起來一定寬敞舒適是嗎?

道路設計應以行人為優先

以這張照片為例,
巷道兩側都以停車為優先,所以行人只能跟車輛爭道,
這就是以車輛優先思維來規劃道路的結果。

其實這條巷道附近其他巷道都有劃設綠色人行道,
偏偏人車最多的這一條巷子,
可能因為商家太多,利益喬不定,所以沒劃人行道,
結果就是人只能走在馬路中央沿路閃車子。

不只是人行道,交叉路口設計也是一樣。
在某些落後地方(例如桃園龍潭和宜蘭冬山),
遇到斜叉路口就會有很可笑的斑馬線設計,
行人走到斑馬線前,
會發現路口雖然有紅綠燈,卻沒有行人這個方向的紅綠燈,
斑馬線同時穿越道路A和道路B,
但是道路A和道路B輪流綠燈,斑馬線這邊永遠沒有綠燈

什麼時候政府才能換腦袋,以行人優先來思考馬路設計?
2019-03-05 9:28 發佈
我個人覺得移民比較快
對政府來說這種無關選票的事情都做很慢
確實有在做
但是就是慢又隨便
台灣真正要做的事情是

汽機車數量大砍一半

這個做到以後才有辦法去改善目前交通規劃

能夠達到此目標,只有學新加坡的高價擁車證

但是一定會被全國民眾罵到臭頭,歧視弱勢

就看誰敢這樣做了

CcCManCcC wrote:
汽機車數量大砍一半
這個做到以後才有辦法去改善目前交通規劃
能夠達到此目標,只有學新加坡的高價擁車證

現在這樣做太慢了,
以個人開車騎車的方便性為交通規劃方向已經實施了數十年,
現在除了少數都會區,大多數地區的大眾交通運輸都還在蠻荒時代,
根本沒有條件管制私人車輛。
早在數十年前就該大力發展大眾交通了。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徹底的實施機車退出人行道、騎樓

只要是停在人行道騎樓都屬違停,開單、拖吊

還給樓主的行人通行權
yuffany wrote:
現在這樣做太慢了,...(恕刪)


其實不會

像是日本,大家覺得他大眾運輸規劃完整,那是因為大家觀光都去都會區

如果去去伊賀、奈良這些古都

也是只有一般火車能搭,還是得靠巴士

而且他們上班時間塞沙丁魚擠電車也不是新聞了


真的不要想說每個區域都要捷運,才能生活

就連日本也不是每個縣市都有這麼多運輸系統,他們也是能生活的

台灣人,懶慣了是真的
政府幾10年來連騎樓佔用跟平整的問題都不管了,哪還會管到行人怎麼走馬路比較安全。
汽機車數量根本不用管制,管制就會炒作牌照,只會造成少數人得利而已。只要落實取締違規停車,行人走路就會安全跟順暢很多。人手不夠就讓檢舉違規有獎金,比去打零工還好賺,自然就沒有人敢亂停車。不過我笑這個政府不敢得罪開車跟騎車的鄉民,所以一定做不到。

jason 567 wrote:
徹底的實施機車退出人行道、騎樓

只要是停在人行道騎樓都屬違停,開單、拖吊

還給樓主的行人通行權


真的...
我推個娃娃車外出,就只能走到馬路上去了...

yuffany wrote:
台灣的道路設計一向...(恕刪)


那天看到一則報導
是說外國人來到台灣都很訝異
因為國外都是以行人為優先
所以禮讓爲最基本的行為
但不知道為何台灣總是爭先恐後的想衝第一
雖然說國情不同
但台灣駕駛者行為確實有很多不好的
導致許多外國人對於台灣事物的改觀

seatree wrote:
政府幾10年來連騎樓佔用跟平整的問題都不管了,哪還會管到行人怎麼走馬路比較安全。.(恕刪)


真的,到南部去看看,騎樓占用的問題超嚴重,
騎樓不平整也罷,只要騎樓有做生意的店家,幾乎都會被占用,
好一點的會留通道,惡劣一點的會直接把整個騎樓用棚布包起來不給通行,
收店後生財工具直接鎖在騎樓佔地為王,
只要哪條街上有一排店家,那邊的騎樓就不是給人走的
這問題幾十年來也沒法改善

每次去日本大城市觀光,拉著行李安心走在人行道上沒問題
台灣人行道設置小,騎樓又難走,人都被趕到馬路上跟車爭道,
台灣的城市道路是為車設計的,不是為行人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