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高速公路限速車道分流想法

如國道三號
內線道
120~140
中線道
100~120
外線道
80~100

部分路段才可以進行車道切換
如:交流道3公里處
1.其他路段禁止切換
2.龜車開罰

這樣可否減少塞車問題?
2018-05-23 11:50 發佈
mida0308 wrote:
如國道三號內線道12...(恕刪)


會造成交通嚴重回堵,特別是交流道前三公里內才能變換車道這條。
想太多...除了浪費時間...你還污辱到那群僵化公務員...
何必這麼複雜
就像大部分國家一樣
內線是超車道,除了超車外不得逗留

開過幾個國家,只有台灣內線都會有車佔線開著
這樣內線就更塞

台灣車輛密度太高了

加上又經濟掛帥分秒必爭

絕大多數人都不想前面被車擋到

導致每人都想擠進超車道

內線為超車道只有在車輛密度低的國家才適用
高速公路現有法規,即有"車道區別速率"的精神,
大車行駛中/外線,速限90 km/hr,
小車行駛中/內線,速限100或110 km/hr(視路段而定),
依法規精神,的確是"外側車道流速低,內側車道流速高"。

可是,現實是,"大車開的比小車還快",
不僅,無法達到"車道區別速率"分流的目的,
還讓很多小車駕駛,習慣性躲到內車道(大車快且愛逼車)。

根本原因,在於執法單位無法"有效率地取締大車超速",
如果,這個原因無法消除,就無法做到"車道區別速率"分流。

無法"有效率地取締大車超速"的原因,
在於沒有"適合的執法工具"(現有測速照相設備無法區分大車?小車?),
導致大車習慣性車速維持110或120 km/hr(已超速),還有恃無恐。

除非,使用"影像辨識設備+區間測速"的執法工具,
才有可能實現"外側車道流速低,內側車道流速高"的理想狀態。
限速再怎麼調升,問題就是太多人常佔內線車道又開很慢⋯⋯
早就有這樣分和宣導了!
只是沒強制力,沒啥駕駛道德的駕駛人根本不會理!

0933 wrote:
內線為超車道只有在車輛密度低的國家才適用


這不完全對,

應該說"內線為超車道只有在駕駛道德及駕駛技術水準較高的國家才適用",

鬼島就算了,

有這種製杖的交通部長怎麼可能改善交通?
不管什麼政策和方案,只要龜車在路上的一天

就沒有任何解決塞車的方法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