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已經有停車位或是透天獨棟別墅...
試想一般勞工薪資2~3元都養不活自己, 生財工具可能就是一台機車或汽車,
而且還是租屋族, 你要他們去哪裡買一個停車位???就算買得起房子有可能也買不起車位啊.
會逼死那些人的.....
yuyu
但不應該限制車位只能私有,租賃不應該被排外
當然這樣就會有很多漏洞,譬如租三個月後不租(這大概就是樓主的用意),然後又到處違停
另外老家在鄉下,家裡三合院可以合法取得十幾張購車證明
用老家的車位證明買車在都市開,這也是一個漏洞
不過第一步是總量管制,有多少車位才能賣多少車,不溯及既往,老車總要淘汰,沒綁車位的老車少一台就總數少一台了
當車庫法實施後,下一步是取締違停的力道可以逐年加重。因為理論上,你有車一定是有車位,那自然不應該違停了,尤其是違停在巷弄裡的情況。
當取締違停的力道加重後,不租車位的車就會變少,一個月開兩張違停罰單就超過租車位的費用了
再來是少開違停在路邊的老車也會因為受不了罰單又不想負擔停車位租金而減量
第一階段是,沒有停車格的路邊,都禁止停車。現在是大家白線隨便停,黃線當停車位在停,紅線當臨停來用
要改成路面邊線不分顏色,路邊,就是禁停就對了,沒有之一。只有畫了停車格才能停,而停車格全面收費
第二階段是,取消所有路邊停車格,路,是用來走的,不是用來停車的。
多出來的空間就來規劃人行道跟自行車道。

新加坡公共住宅、私人公寓樓、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區,停車位都“只租不售”,除極少數有專屬停車場的機構可能會設幾個管理層的停車位外,公共住宅樓、私人公寓樓和商業服務區內都不設置單個固定的租車位,停車實行“先來先停,有空可停”的做法。這樣的停車方法,最大的好處是停車位的利用效率極大的提高,不會出現“有空位但不能停車”的現象。反觀很多國家,停車位已經隨同房子按位出售,變成私産,車主往往會給自己的車位上鎖,那怕空置,也不讓其他車使用。這種做法,不僅降低了這些車位本身的使用效率,同時,還無形之中成倍地增加了一個城市總停車位的需求量,因為當這些車主把自己的車開走,把自己的“私産車位”鎖住空置的時候,他必須在另一個地方佔用一個車位停車,形成事實上的“一車兩位”的情況。如果一個城市中,有上百萬這樣的車主,對城市所造成的停車壓力可想而知。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