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充電站營運商的生與死?
近期電動車的議題還挺火熱,事實上歐、美、中國等都已經發展得如火如荼,台灣一直到2016年中Tesla進入台灣車市,2017年因為空污嚴重問題才稍微引起大眾及政府的關注,電動機車分成換電式與插電式兩派,電動汽車則僅有插電式一種,這大概是市場未來走向,但小弟挺好奇電動汽車充電站的營運商,單單靠收取充電服務費與略高於台電的電費,是否足以存活,當然如果未來50%以上車輛全都是電動車,那應該是得以支撐,但是目前電動車佔有率不及1%應該是無法生存,是以市場上還看不到充電站營運商的出現,沒有充電站營運商的建置,車商也不敢進車,進了車我們消費者也不敢購買,真是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為充電站營運商應該可以經營什麼副業或是異業的結合,來勉強撐過前期的市場耕耘期,反正已經有電有網路,例如:
1.廣告出租
2.成為電信業者基地台(畢竟有些地下停車場收訊不佳)
各位覺得小弟見解如何!
vicaney wrote:
電動車充電站營運商的生與死?
近期電動車的議題還挺火熱,事實上歐、美、中國等都已經發展得如火如荼,台灣一直到2016年中Tesla進入台灣車市,2017年因為空污嚴重問題才稍微引起大眾及政府的關注,電動機車分成換電式與插電式兩派,電動汽車則僅有插電式一種,這大概是市場未來走向,但小弟挺好奇電動汽車充電站的營運商,單單靠收取充電服務費與略高於台電的電費,是否足以存活,當然如果未來50%以上車輛全都是電動車,那應該是得以支撐,但是目前電動車佔有率不及1%應該是無法生存,是以市場上還看不到充電站營運商的出現,沒有充電站營運商的建置,車商也不敢進車,進了車我們消費者也不敢購買,真是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為充電站營運商應該可以經營什麼副業或是異業的結合,來勉強撐過前期的市場耕耘期,反正已經有電有網路,例如:
1.廣告出租
2.成為電信業者基地台(畢竟有些地下停車場收訊不佳)
3.成為停車場營運商
各位覺得小弟見解如何!
不知道你們這些拼存在感的人到底是怎樣???
發個文為何都不會做功課???
他是能源公司,將來電力網鋪設完成後會成為備用調節能源
何必還要搞一堆事情?
網路凡走過必留痕跡!
vicaney wrote:
電動車充電站營運商...(恕刪)
ado016435 wrote:
前景可能會比曇花一...(恕刪)
您好,非常認同您的想法,但也因為未來充電就是到處的插座,所以我認為未來的充電站將不同於加油站集中式定點的型態,而是分布於各個公辦、私人停車場域中。
電池的容量與耐快充技術的進步確實會讓電動車更便利,但是以現行的插電式電動機車充電,110V一般插座是可以符合的,但必須充上三四小時,如果想要半小時充飽,或者是電動汽車大容量電池的快充,一般的110V家用插座 或是 220V冷氣插座就無法滿足了,勢必要專業的充電樁設備配上專門的大電流供電才能滿足。
平時上下班用車短途倒是可以每日回到家慢充,但如果是營業用車、或是經常長途差旅性質工作,或是假期長途旅遊,勢必還是會有在外充電的需求,所以充電站營運商應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才能提供我們用車人便利性,消除里程憂慮。
但是現在感覺是業者不敢大肆建站,因為電動車太少,無法創造獲利模式,車商也不敢引進電動車,因為沒有基礎建設,車子沒人敢買,就這樣僵持不下。
電動車的電費開銷,大約只有油車的1/4~1/5。
依各地電價不同,當然有所差異,但差不多都是在這個水準。
所以想單靠充電來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機車因為電池小,續航里程短,有機會開發成換電式
Gogoro 也因為如此,當換電站達到某個數量後,消費者接受度也跟著提高。
電動車換電成本太高,所以目前是以充電為主流。
因此電動車的使用的概念,和油車不同
應該是在家(或過夜的停車場)充飽電才出門
而不是像油車一樣,沒油了才去加油。
目前看到的好康,大概有幾種
政策補貼: 辦公室,百貨公司,旅館,…架設充電設備,有些國家會給予電價折扣或其它優惠。
吸引客群: 百貨公司,大賣場,旅館,Outlet,….利用充電設備,來吸引客群,這些地點通常架設慢充設備即可,成本較低,又可增加顧客停留時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