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對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汽燃費隨油徵收」之說明
* 詳細內容:
有關民眾於國家發展委員會建置之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議「汽燃費隨油徵收」,交通部回應表示,現階段仍維持目前徵收方式,但將請運輸研究所就隨油徵收之相關層面影響,另案辦理專案研究通盤檢視。
汽燃費之徵收係依據公路法第27條第1項規定:「公路主管機關,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所需經費,得徵收汽車燃料使用費」,因此,汽燃費為車輛使用道路所衍生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所需經費,本質為道路使用費,與多數民眾認為依燃料使用量課徵以達到節能減碳及空氣污染防制之目的性質有別,且目前燃料油已有附加空污費。另隨著非汽柴油車輛(如電動車等)之發展,車輛用油多寡與對道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成本之關聯性已非必然。
綜觀國內外汽燃費之徵收,有採隨車徵收者,如新加坡;亦有採隨油徵收者,如美國,並非一成不變。我國目前採隨車徵收方式,主要係鑑於以往採隨油徵收方式時,所導致非車用油流入市場,造成市場混亂,弊端叢生而調整。況且目前隨車徵收之費率,係依據每車每日平均行駛里程與用油量推估而得,其徵收之精神仍為隨油徵收並未改變。
汽燃費徵收方式變革,宜一併確保道路養護財源穩固及避免徵收成本大幅增加。倘實施隨油徵收,因非用油車及節能車輛價格高於一般汽柴油車,所得較低者買不起,將造成低所得者需負擔較多汽燃費,衍生低所得者補貼高所得者應負擔養路費用之不公平現象。另於加油時須區分使用道路車輛為徵收對象,避免一律附加於油品銷售時課徵汽車燃料使用費所衍生適法性問題,農漁機械、民生、工業等非車輛用油須建構複雜身分辨識及用途證明作業機制,整合難度高且有擾民議題。一旦車用油及非車用油存有價差,不論管理稽查方式為何,人性追求低價之心理,未課徵汽燃費油品之流用及轉售問題將無法避免,導致費收短徵,道路養護修建所需經費需由國庫款增加挹注,將衍生非道路使用者補貼道路使用者之另一個不公平現象。
道路既為公用設施,即使車輛未使用仍須定期養護及管理,現行徵收方式,道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之固定成本支出可由車輛使用人依據平均用車習慣共同分擔,尚屬簡易合理之可行作法,並在財源穩健之基礎下,確保車輛所有人隨時使用道路之安全性與便利性。惟民眾對於徵收技術上採隨油方式之建議,本部將請運輸研究所就汽燃費徵收制度,進行專案研究通盤檢討。
* 聯絡人: 路政司朱科長大慶
* 聯絡電話: 0223492155
其中
「倘實施隨油徵收,因非用油車及節能車輛價格高於一般汽柴油車,所得較低者買不起,將造成低所得者需負擔較多汽燃費,衍生低所得者補貼高所得者應負擔養路費用之不公平現象。」
為什麼聽起來怪怪的@@
那應該幫耗油的超跑多負擔汽燃費嗎?
那電動車也有上路,電動車有收這筆"公路養護費"嗎?

汽燃費之徵收係依據公路法第27條第1項規定:「公路主管機關,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所需經費,得徵收汽車燃料使用費」,因此,汽燃費為車輛使用道路所衍生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所需經費,本質為道路使用費,與多數民眾認為依燃料使用量課徵以達到節能減碳及空氣污染防制之目的性質有別,且目前燃料油已有附加空污費。另隨著非汽柴油車輛(如電動車等)之發展,車輛用油多寡與對道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成本之關聯性已非必然。
如果電動車沒收燃料費,也是低所得者補貼高所得者應負擔養路費用?

汽燃費徵收方式變革,宜一併確保道路養護財源穩固及避免徵收成本大幅增加。倘實施隨油徵收,因非用油車及節能車輛價格高於一般汽柴油車,所得較低者買不起,將造成低所得者需負擔較多汽燃費,衍生低所得者補貼高所得者應負擔養路費用之不公平現象。
台灣是有出現為了炫富去買電動車節能車的人潮嗎?真正有錢人不會去買電動車,他們只會去買大車、跑車、高價進口車,反而買電動車的不是因為有錢,我騎電動機車,因為窮只能騎車,它是比汽油車貴,但也不是一般人買不起的地步,我們是為了讓空氣更好,被你這種官員說成我們要逃避養路費用的小偷???回家去照顧好你的羚羊啦~
哪叫(若照)他那樣講,腳踏車跟行人也有用路,通通抓來繳汽燃費啊!
瞎掰一堆理由,其實只是不想做事情而已,標準的傳統公務員心態,難怪能當到那麼大的官,心態上揣摩上意,跟空心菜一樣只想維持現狀~
人家挪威是產石油國家,卻有24%車輛是電動車,並打算在2025年禁止汽柴油車上路,鼓勵綠能車的做法很多,免燃料稅之外還免停車費、公路通行費,跟人家先進國家的官員比起來,台灣的這些中央官員應該去切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