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想若是平常有在關注於汽車媒體的人應該會發現
行車紀錄趣的車評人廖剛已經在十一月底離職了
也在他的youtube頻道(汽車私房話)發表了一段影片
其中只有以下一段話附上了字幕
(以下截自廖剛私人頻道影片中字幕)
-------------------------------------------------------------
我期待的是一個良性的媒體經營方式
能跳脫出既有的、還有傳統的經營獲利模式
也就是這個媒體,必須做為一個永遠的「在野黨」
一直都站在監督、批判的角度
來替消費者、獲公平、正義發聲
所以,正常的媒體不應該以廠商的滋養
作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獲利來源
因為這個經營模式存在著極度的瑕疵
如果是那樣地話
媒體工作者就無法公平客觀地扮演好自己該做的角色
我希望能改變些甚麼
但也曉得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都要吃飯、我也要吃飯
正確的獲利模式應該要避開「被評論的對象」
或著是「被評論對象的競爭對象」
而從他處取得應有的利益
這樣才能秉持住一些公平、公正
未來,我會希望我的獲利模式是來自影片收視的第三方廣告費
或著是我直接販售的一些小產品
我想,消費者要看的
絕對不是一些被充值的評論
而是一個憑著良心所闡述的真相
-------------------------------------------------------------
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認真的看完以上一段話
就拿最近當紅的sienta來看好了
因為最近剛好也有換車的機會,就在網路搜尋了一些試駕資訊
下面就有兩個對於引擎出力及底盤的描述
以下片段擷取自 king auto 國王車訊 ------- 熱賣的預感 ─《Toyota Sienta》尊爵版試駕
在行經野柳的山路上,筆者以S檔嘗試Sienta在高速過彎下的動態反應,以Sienta不到1.4噸的空重,搭配出力140ps / 17.5kg-m的1.8升引擎,動力自然不會不夠用,在數個將近180度的大型髮夾彎中,進彎前稍減速至60km/h賞下直接切入彎道,Sienta的車頭指向相當直接,車尾跟進也不遲鈍,過了彎頂點加速出彎,Sienta的循跡反應也相當直覺、明確,高速過彎的表現,讓人在駕馭Sienta時充滿信心,車速稍微再多一些過彎,Sienta的底盤其實也應付得來,這樣的動態表現與底盤回饋,也讓Sienta再次向我們證明它確實有其優勢。
以下擷取自 aoto online 汽車線上-------【國內試駕】TOYOTA Sienta 前衛七人座新選擇
動力部分,販售有1.5升與1.8升兩款引擎,1.5升引擎與Yaris相同,1.8升則跟Altis一樣。試駕車型為1.8升動力,有Valvematic可變正時汽門揚程系統,最大馬力140hp/6,200rpm與最大扭力17.5kgm/4,000rpm的爆發力,搭配上CVT無段變速系統,嗯!!表現上沒有太過於兇猛的出力,一切走的是家庭、舒適、順暢,如果要喚起稍微有點加速感的力道,深踩油門會先得到高亢、嘶吼的引擎聲浪,不是很悅耳但卻不可避免。五人座車型每公升平均油耗15.1公里,七人座則有14.7公里。
底盤設定前麥花臣、後拖曳臂,這是Toyota車系最大宗的結構,Sienta避震器非常柔軟,乘客上下車從車身的晃動感受明顯,乘坐路感柔順,吸震能力很好,換得過於搖晃車身動態。一般都市走行無過多可挑剔之處,畢竟Minivan是以家庭、機能性為設計出發點;場景換到山路上,車身的側傾會令人吃不消,尤其是第二排乘客,沒有扶手可支撐身體的抗衡G力,只能乖乖的隨著車身搖擺,除非請駕駛開慢一點,或者抓住車頂上的把手。
老實講,如果把文章內一些關鍵字刪除大部份的人一定會以為這是兩台不一樣的車
在當今主流媒體並不再能替消費者,甚至是社會公平正義發聲時
我們還能做些甚麼呢?
廖剛的這一段話老實講滿引人省思的
在我小時候,學校裡教的是媒體是公正客觀,擁有監督政府的第四權
當我稍微大一點的時候,我就知道事實完全不一定是這樣
最後,希望台灣能越來越好
也希望網路媒體如01和其他主流媒體
能在公正客觀與獲利收入間達到最好的平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