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改車,卻因原廠配備的剎車燈遭開罰?《NOWnews今日新聞》接獲一名林姓讀者投訴指出,他日前因賓士轎車剎車燈異常閃爍遭到舉發,但他的車子配備全都是原廠,完全沒有改過車,事後詢問車廠服務人員,得到的答案是這款車的剎車燈是LED燈,肉眼看雖然是正常,但錄影時會發生光頻閃爍的現象,他後來向監理所承辦人申訴,但仍被判決敗訴。
林姓讀者表示,日前接到一張舉發的罰單,指他擅自變更車子的後照燈,但他的車子全部都是原廠,沒有改過車,他原先以為是誤會,因此向警察交通隊反映這件事,但對方告訴他「根據錄影的影片看來確實剎車燈異常閃爍」,他後來去監理所申訴,監理所調閱影片觀看後判他敗訴,並將影片寄給他。
他收到影片後觀看,發現自己的轎車在畫面中有異常閃爍現象,相當納悶,因此去賓士濱江原廠詢問技師服務人員,技術人員解釋「這款車的剎車燈是LED的,肉眼看是正常,但錄影看會發生光頻閃爍的現象」,技術人員帶他現場測試3至4輛同款型號的賓士轎車,用手機錄影都會呈現剎車燈閃爍畫面。
**********************************************
越來越多車採led燈設計....
不知怎連絡警察交通隊與監理所單位
要知道以下原理。不單是LED燈問題
關鍵就在於光源、快門、感光元件的頻率不一所致
流言追追追 破解手機隱藏功能---這個節目也有提到手機的快門設計。
*************************************************
手機採用的是捲簾式快門(另一稱--滾動快門)
「全局快門(Global shutter)」和「捲簾快門(Rolling shutter)」。
正如翻譯過來的字面意思那樣,全局快門上所有像素同時感光,整個場景是在同一時間曝光完成的。使用全局快門的感光元件上所有像素點同時收集光線,同時曝光。
而捲簾快門和全局快門不同,它是通過感光元件逐行曝光的方式實現的。曝光開始的時候,感光元件逐行掃描逐行進行曝光,直至所有像素點都被曝光。下面一張動圖能夠很好地說明兩種快門的工作原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news/2zmq59.html
*********************************************
http://www.techbang.com/posts/17861-principle-analysis-of-cell-phone-camera-water-ripples-all-fluorescent-lamp-frequency-labranche
LED也有頻閃現象
傳統日光燈是非連續光波,會隨著交流電的頻率一暗一亮閃爍,假使室內環境使用的是連續光源,像是在鎢絲燈下拍攝,就不會發生頻閃的現象。不只是日光燈管,即便是LED也會發生類似的問題。你說LED是吃直流電,為什麼會有交流電才會發生的頻閃現象呢?的確,家用的LED燈的確是將市電的交流電轉為直流電,再將直流電讓LED運作,但其中交流轉直流的設計就相當重要。但LED價格越來越差,廠商為了節省成本,將部分元件省略,可能會導致LED的表現變差。這類LED頻閃的現象,即為業者所謂的LED Flickr。
滾動快門(捲簾式快門)造成柵欄波紋
目前手機感光元件大多使用CMOS,單眼也逐漸走向CMOS發展。CMOS與CCD感光元件的特性不同,導致對於日光燈的反應不同。手機使用的低價CMOS感應器,快門不少都是Electronic Rolling Shutter也就是電子滾動快門。CMOS感光的時候是從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的順序持續感測,直到「滾」完整片感光元件。對於人類來說,CMOS的感光方式看似一瞬間完成,但實際上仍是有些微的時間落差。
由Rolling Shutter架構CMOS拍攝完的照片,並非整張照片都是同個時間點完成曝光,而是第一行先掃、第二行再掃,直到整幅影像掃完,相片嚴格來說就像是地球時區一樣畫分,並且攤平在平面上,等於是將time domain展開在space domain上。
至於CCD則很多是用Frame Transfer架構(即為Global Shutter的效果),整片感光元件都是同時開始曝光,同時結束曝光。也因為這樣的特性,就不會有一行行的水波紋效果。因此就算是拿CCD拍不連續光源,也拍不出CMOS底下獨有的水波紋。
CMOS與CCD是否會拍出水波紋的關鍵,並非在於感光元件種類,而是在於感光元件的架構。採用Rolling Shutter必然會出現水波現象,用Global Shutter則怎樣也不可能拍出來這樣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