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只要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100g/km的車型,通常政府都會給予優惠。
以英國為例,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100g/km的車款可享有免收道路使用稅與進入倫敦的進城(擁塞)費用。
法國,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110g/km的車款,則享有400歐元(約新台幣1.6萬元)的購車補助優惠。
在荷蘭相關的優惠方案,則是每年可省下約1000歐元的私家汽機車BMP稅
(資料摘錄自AutoNet 汽車日報)
如果改用碳排放量是不是比較符合國際的環保標準趨勢呀?
jakai wrote:
在歐洲只要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100g/km的車型,通常政府都會給予優惠。
以英國為例,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100g/km的車款可享有免收道路使用稅與進入倫敦的進城(擁塞)費用。
法國,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於110g/km的車款,則享有400歐元(約新台幣1.6萬元)的購車補助優惠。
在荷蘭相關的優惠方案,則是每年可省下約1000歐元的私家汽機車BMP稅
(資料摘錄自AutoNet 汽車日報)
如果改用碳排放量是不是比較符合國際的環保標準趨勢呀?
上面一些優惠都跟燃料稅無關?
另外
怎不強制車商制造出低碳排放量的車?
而是用補貼方式?
拿稅金補車商?
-----------------------------------------------------------------------
景氣不好,政府補貼 >全民買單.
匯率降 >車價也不變.
本來燃料稅就要隨油徵,用多少就繳多少.
車子碳排放量少,相對就是吃油少,自然就會少繳稅金.
但不管藍綠,就是沒人敢動燃料稅這一塊.

Dwing wrote:
本來燃料稅就要隨油徵,用多少就繳多少.
車子碳排放量少,相對就是吃油少,自然就會少繳稅金.
1. 燃料稅隨油徵收,比較實際:
不然,碳排放量低,可是常常開,里程數很高;
和碳排放量高,可是很少開,誰製造的污染多,還不知道呢!
隨油徵收,民眾就會依其需求,選擇比較環保的車型,或減少不必要的開車出門
2. 都會區進城稅
碳排放量低,在都會區龜爬,還是在製造污染啊,
一台汽車進來,還是佔用很多道路面積、停車位面積,都會區一樣擁擠...
進城稅還是要收,以車身面積(長x寬)分級收費,誰佔地多,誰多交錢,比較合理
(污染的部份,就以燃料稅隨油徵收來處理)
3. 停車政策:
台灣短期內大概很難實施買車要有車位證明,
但政府可以做到的是,嚴格取締違規停車,減少民眾不必要的開車出門
公有停車位要派人收費,不要變成當地居民的私人專用車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