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板橋文化路發生一起女機車騎士摔車後被公車輾斃,詳細新聞內容請參考 http://www.ttv.com.tw/102/04/1020402/10204024942202L.htm 因我騎機車偶而會經過該路段,就覺得該路段設計真的有問題, 1.車道中間的分隔島的設置不知有什麼用意? 沒用途就剷平可讓車流更順暢. 2.目前直行機車行駛動線是先靠右行駛,到交叉路口再靠左行駛,如此動線很容易造成車禍發生.
ghn586 wrote:4/2 板橋文化路發...(恕刪) 雨天路滑, 又壓到摩擦阻力低的白線輪胎用好一點的比較可以避免像是晴雨胎 , 但貴了300-400 (當作第一線的保險費)胎紋密一些的輪胎也可我原本也以為市區用最便宜的輪胎即可但這個事件後還是用防滑的輪胎好一些
ghn586 wrote:4/2 板橋文化路發...(恕刪) 我就在這附近上班,經常走這裡,老實說,這樣的道路規劃...只能說規劃的人腦袋有洞...而且文化路(往北方向)到那個地方的車道縮減太多,到那邊就塞住了,車多時還好,因為一整個就是慢變成更慢,但如果車流量較少的時段,車速會銳減,這時變換車道的危險性就會高一些題外話,前陣子有機車撞到從巷子出來的機車,摔到被後方計程車碾過的,跟這個事件的地點距離不到100公尺,所以...騎車還是慢一些小心一些比較好...
ghn586 wrote:4/2 板橋文化路發...(恕刪) 這裡真的很危險而且好像設計很久很久了路口前是3車道(禁行機車)加右側機車專用道過了路口變成2車道慢車道又常有紅線違停尖峰時間說不出事才真是幸運呀到底是幹嘛這樣規劃啊先把機車趕到外側的外側再匯入回縮減的車道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這路口如此設計,立意就已經很明顯,置機慢車安全於不顧,排他意識強烈;非要有人因此而喪命後,方可有檢討恢復改善之可能.把機慢車趕到外側後,再因路幅縮小而由外向內切,本身既已經是很危險的事實,何奈使用機慢車的用路人,政府交通主管機關既已是儘可能排擠與漠視,如今又造成壹條寃魂,事實證明政府交通主管機關規劃失當難辭其咎.而為政者心態不改,這道路規劃不當的問題,只會一再造成機慢車的用路人,不斷有人傷亡,一天到晚表演非常遺憾再檢討的爛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