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台灣 搞車用電池的廠商就有必翔 能元 有量 尚化 新普 長園即時以後 電動車有可能成為主流但那麼多廠商進來競爭 未來會不會步入台灣那些IT代工廠的後塵為搶訂單 大家可能進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中 最後台灣所有廠商 賺取的利潤就是越來越低這也有可能影響到產品的質量 我真的不太想看到這種結果我覺得台灣 兩到三家去發展車用電池就夠了 現在實在太多了
電池廠一般有兩種說法1電芯廠 能元 昇陽等..2PACK廠 新普 順達 加百裕等...至於長園 他算是電芯場的材料商1類化學佔大部份 需要很厚的本 能元(國產集團撐)2類電子佔大部份 需要技術密集以現在台灣來說還算少的,去大陸看那才叫多,只是你敢不敢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