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如果你是汽車工程師,你會這樣做嗎?

把煞車系統與電子系統聯動,目的在省油與智慧煞車模式,如果你是工程師,你會這麼做嗎?
說一下個人看法,如果是我設計,我用基本智商來想,就絕對不會這麼做,舉個例子來說好了,
熱水瓶好了,如果一個熱水瓶只有電子給水,如果電子系統壞掉,怎麼出水?所以如果讓個人
做選擇,絕不會選擇只有電子出水的產品,同樣的道理放到煞車系統,這樣相信連一般家庭
主婦都了解吧!

當然在家店使用上面來玩電子科技,這個坦白說買來玩玩,壞了了不起修一下或換一台,可是
煞車煞不住,如果還活著有機會修,那ok,問題是,你確定你還有機會修嗎?相信這是相當單純
的問題,而這問題也與之前談過的"抓鬼"說法前後呼應,技術主管要有能力能夠對高科技產
品是否適合量產,有判斷輕重緩急的能力,節能或防滑等煞車科技當然重要,但如果高科技影
響到最根本的安全,那還是要這樣做嗎?

談到節能,太陽能大家都知道,也不是沒希望,在這邊先談其他能源,十多年前在網路上就談過
,以後可能加水就可以上路,當時可能許多人認為純屬嘴砲,但相信美國或歐洲在二十年前甚
至更早就開始研發了,就個人所知道的,目前可以做到氫能源的地步,方向跟我說的相反,加入
的是氫能源,最後產生水,台灣有否這方面研究就不清楚了,想節能可以往能源取得方式來思
考,而不是犧牲安全來取得,這顯得有些荒謬.

2010-02-07 18:4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汽車工程師
bmw_m3 wrote:
把煞車系統與電子系統...(恕刪)


你想太多了吧...

所以現在還是有手煞車阿

汽車的煞車系統逐漸加入電子元件的原因
不是單純所謂"省油"與"智慧煞車"就可以解釋的
更不是能跟熱水壺相提並論的

Brake-By-Wire的架構就先不談~
一般最常見的煞車系統仍然是採用油壓系統
而煞車的安全裝置如ABS、EBD之類
均為在原本的油路中加入油壓的控制元件
再以獨立的ECU控制~

當系統失效時~
這些元件的電磁閥會全開~
使油路回歸最原始的狀態以保持其煞車效果~
而且手煞車依舊採用原始的鋼纜作動~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仍能將車輛停下~

至於為何要使用這些系統~當然不是為了爽而已~
當車輛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對車輛的依賴越來越高
車輛工程師將煞車從原始的"只要能停下來就好"的目標
改為"煞車距離要更短"、"反應要更快"等
以及解決各種條件下可能發生的其他問題
譬如防鎖死、防打滑、以及循跡控制等
甚至於主動式的安全系統
例如自動巡航、及與前車保持距離等

然而,當電子元件越來越多
系統的可靠度也是越會被挑戰的問題
要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
就是車輛工程師的目標~

再來,談到節能的問題
煞車的回充能量其實很可觀,錢都要開源+節流才能有效利用
能源難道不是如此嗎?
當然,加上回充煞車,代表可能失效的元件又多了一種
但是原始的油壓煞車依舊會保存,不會讓車子停不下來的

我只能說,你真的想太多了~

所以你不是汽車工程師

不過可以派去品保當檢驗的

現在生活已離不開電子系統

從你post這篇文章開始,從中經過了多少電子設備,包括從核電廠送出來的電....

電子化是不可少,什麼都用機構也未必安全,排檔桿排到斷掉也是很危險,煞車油管爆掉也不是沒發生
但它們也沒用到電子設備呀,所以嚕,電子化可靠度遠大於故障率,誰不用電子系統?
更何況電腦比起20年前進步那麼多
唯一擔心的是製造那些元件的廠商有沒有確實執行品質管制,而不是千分之一故障也算正常!!
與其說不設計在一起,倒不如設計時或是耐久測試就能確定品質無虞!!
換檔撥片也是有可能故障呀,卻沒人覺得它危險!!萬一瘋了亂換檔,那
活在現在社會用每樣東西都有風險呀~~
bmw_m3 wrote:
把煞車系統與電子系統...(恕刪)


現在車子的煞車還沒有線傳的吧(沒用線傳也是考慮到安全問題)只是增加補助力道而已 其他電子方面的ABS 循跡系統也不會讓煞車失效
目前還沒看過電子熱水壺(出水用按的),按鈕壞了,還能按出水來.

很多人不喜歡用高度電子化的東西,是其容錯率較低.

就舊型熱水壺,就算加熱器壞了,還能當水壺用.

當然電子式熱水壺可設定溫度.

所以有一好沒二好.

東西正常時,會想到電子式的好處.
故障時就會想到機器式的好處.


我個人比較喜歡1980-1990左右的車
因為機械性的直接反應
你給他多少,車子就得出力多少
不過低速市區路邊停車,在沒有動力方向盤輔助時
你就得使盡吃奶的力氣跟方向盤博鬥(或者用角力也可以)

起步時你得小心拿捏離合器的收放,在接合的同時補點油門
不然他會熄火給你看(我同學的自手排只要油門一踩,就是一次完美的起步衝刺)

時代在進步,電子設備的介入是必然
有時後偷開老爸跟老姐的新款車,真的是對舒適與簡單的操作深深著迷

不過現在新車變重,馬力翻三翻,記得以往300P以上叫作超跑
現在300P跑房車比比皆是
以往1.6大約一噸出頭,現在都多個幾百公斤
更大型車我想差更多
所以這些東西都得倚賴電子設備去幫我們處理
不然我也不敢叫我女朋友開著我的手排上路
因為現在人對車輛的定義是私人捷運
並不想讓自己太麻煩
所以電子化是不可逆的演變
只是希望在安全上真的是要多考量
不過有時後也會覺得太過頭
例如
路邊停車或緊急自動煞車系統
我還是建議有充分的準備在上路啦
這些過度輔助系統真的是讓更多人降低上路的危險警戒心
我想我的譬喻應該算很適切了,看不懂的朋友我也沒辦法,當然電子控制會讓某些情況的煞車更為安全
,甚至目前能夠利用煞車做到發電,這些都足以讓人感到佩服,在這邊還是回到我的譬喻,一些最基本的
力學設計或許很笨,可是卻很確實,電子控制或許很聰明,可是卻潛藏危機,只是想點出這個問題而已.

所以我才說現在活著,到處都風險呀
既然文明要進步,過程絕不會是安全的

就像我也怕一覺醒來,存款因為銀行電腦故障而空空如也~
但你活在現代還是要接受吧!!
就像我家人待的新貨輪,開船用"滑鼠"捏,不再用舵那邊轉呀轉
但如開板的想說的,有風險,
那他們難道會笨到這麼重要的東西,不用傳統機構來做?
但,勢在必行!
他們不是不知道,而是你不這麼做就退步了,這樣車廠撐不到幾年就差不多了~
油電車召修換什麼零件?
完全沒有!!
因為問題不在電子化,而是公司品管!!軟體測試考慮的點本來就不單單只是機上操作
路上可能發生的問題,我想T牌因為這次會更強化吧

要點出生活上很多電子化的危機實在多到不行.....
忽然想到F1紅軍的Pit stop!!
後半改成人工放行,但我相信他們還是會想辦法用電子取代人力
畢竟花了幾個億研發車輛
沒道理輸在人工操作上!!是吧?
上面說了算,不是工程師說了算!一項產品牽涉很多因素,尤其是成本,工程師
算哪根蔥呢?他只是聽命行事。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