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行人過馬路常常需要按電線桿上鈕後, 十字路口紅綠燈才知道有人過馬路而啟動紅綠燈功能, 這功能在台灣很少見, 常常深夜連隻貓都沒有也需要停車等候, 這不是浪費荷包的coco嗎, 哥本哈根會議我們國家不但沒參加, 政府能源政策好像也不明朗(常看文茜週報, 有一集提到這方面的問題), 如果全世界真的實施碳交易政策, 我們國家不是就完蛋了, 產業競爭力除ECFA影響外, 又多了一項負擔, 那台灣國民真的會無法承受, 所以心裡有一個疑問請教各位大大, 如果台灣各地在人口密度較地地區的十字路口增設紅外線or感應線圈方式,來偵測非主要幹道的十字路口方式來啟動紅綠燈, 這種方式是否可行呢? ,也就是主要幹道長綠燈, 非主要幹道長紅燈, 有車才啟動這方式, 這技術上是否可行呢? 以這種方式節能減碳我想效果比 ETC 好多了, 請教各位大大的想法, 搞不好交通部真的採用, 台灣人民能為全球暖化盡一分心力
每次等紅燈=25秒==都覺得像傻瓜,
有想過能不能設個約60秒綠燈,3-5秒黃燈,5-7秒紅燈即可,
5秒黃燈=要顯示讀秒=讓路口前x公尺的車流加速通過,x公尺後的車流減速一下就可以了=因為馬上要綠燈了
==我覺得這種路口應該是車少,但是發生車禍幾次,就會評估是否裝紅綠燈,但是這些公務人員也不想多事吧?害








==就裝了一個大多數人,大部分時刻都不想遵守的紅綠燈, 然後如果又有車禍=那就加裝照相機吧,成本一直加高,反正又不痛不養....害








===其實我覺得許多路口,尤其是車流很少的路+主幹線的路口,很適合如此設計,不知有可以加強的地方嗎?
可以給設計單位參考嗎?
只要多個讀秒顯示器,和告示牌=前方路口(小字)=短紅燈(大字)=設計(小字),小路寫= 短綠燈,
成本應該很低,比感應器少很多,且幾乎不必保養。
例如=50秒綠燈,5秒黃燈,5秒紅燈即可=無行人地區,偶而有人就加=行人按鈕=10秒紅燈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