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記錯的話,當初GOA(潰縮式車體)主要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在車禍時,利用車體來吸收撞擊的力量,
而且不單只是車撞車,主要還有「車撞人」,因為這種車體在不小心撞到人時,會減少被撞人的傷害,
當然的,這是官方說法啦,小弟個人是覺得,也讓車子的替換率提高,所謂的一兼二顧啊....

我是T牌車主,GOA車體的原立意也很不錯,不過有個地方要說一下,就是他所搭配的籠型結構要夠強!
也就是潰縮區以外的籠型車身部份變形量要能承受一定的撞擊力道,以避免乘客受傷,
但是這種理念目前在歐美似乎並沒有推得很理想,所以就變成現在日本車很不耐撞的印象產生,
因為歐美系的都還是硬質車體設計,各自守著自己的理念~~
不過小弟是覺得他的立意是好的,不過在他的非潰縮區要加強結構,這樣的設計的話,應可取兩者之優點,
在潰縮區減輕車重,在非潰縮區加強防護,應可對減輕車重、減少行人機車造成重傷,並同時保護車內人員,
但缺點就是耐撞擊力沒純硬碰硬結構好....

真正的重大車禍,通常不是車子不耐撞,而是肇事者開太快,以某些案例來說,除非是開砂石車,不然也擋不住...
純粹針對 GOA的用意作討論,要筆戰的請手下留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