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在別版看到有夠恐怖~直接鏟飛

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樣

1.行人通常時速3~5公里,無任何安全裝備。
2.慢跑者通常時速5~10公里,無安全裝備,偶有護具。
3.自行車通常速度15~35公里,部分有安全帽。
4.機車時速30~60公里,有安全帽。
5.汽車時速50~90公里,有整台汽車鐵殼包住。
6.無敵砂石車公車聯結車不用談了。

我說
1.相對於走路的行人,慢跑者算飆車。
2.相對於行人、慢跑者,自行車算飆車。自行車訓練者通常以時速30公里為基本訓練目標。
3.相對於行人慢跑者自行車,機車算飆車。
4.相對於行人慢跑者自行車機車,汽車算飆車。

飆車不是不可以,不要妨害別人我也不想理你
1.我走路的時候,我不會想和自行車機車汽車並行,因為我速度最慢又沒有安全裝備,我很危險。
2.我騎自行車的時候,我也不想和機車汽車並行,因為我速度最慢,安全裝備又沒有汽車機車好,很危險,他很安全。
3.我開車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想接近砂石車或聯結車。

換個立場:
1.汽車喜歡和機車搶道,因為機車慢自己知道自己不夠安全所以會主動讓路,所以相對說好欺負。
2.自行車也喜歡和行人搶道,因為行人慢,而且行人也知道自己安全配備不夠,所以相對來說好欺負。
3.砂石車公車在路上絕對是無敵狀態,要跟誰搶道都會贏。

社會現狀就是這樣,習慣去欺壓比你弱的一方

1.你要改變現狀,就努力去成為強的那一群就好了
2.但是,當你成為強的那一群之後你一定會去欺負弱的那一群,因為你會自己忘記過去的痛苦
3.不要忘記過去曾被欺負的時候心裡的滋味,大家就有機會快樂的共用河邊自行車道了
wikiwikiwildwildwest

我們是法治國家,只要大家都知法守法,就沒有誰欺壓誰的問題。河濱自行車專用道行人優先,確實跟我認知有出入。或許是我認知錯誤也不一定,還是請版上比較了解交通規則的大大解惑。

2024-03-19 17:01
abso0408

自行車撞行人,不一定贏哦,還是要看環境跟摔出去的角度,沒戴安全帽的輸的機率還大於50%

2024-03-19 23:24
JW75 wrote:
其實雙北河濱自行車道大部份的路權都是行人及單車共用,行人優先,規定就是這樣,沒有自行車優先的。


等一下,是我認知錯誤嗎? 我上網查根據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的結果是這樣:

而河濱的號誌是這樣:


如果我認知有錯誤我願意承認錯誤,但我查到的結果就是這樣。
JW75

wikiwikiwildwildwest 說承認錯誤太過嚴重,我上網查了下行人在自行車道的路權實在有點複雜,一堆網站講得都不一樣沒人搞得懂,政府應該一遍釐清讓大家有規則可循,而不是像現在擺爛不管。

2024-03-20 10:51
wikiwikiwildwildwest

JW75 我們都是單車版常客,你也知道我是從來不騎快的,發言絕大多數都在酸競速騎士。這次難得幫競速騎士說點話沒想到主題被悄悄移到汽機車版,輿論風向跟我預期的不一樣!

2024-03-20 16:45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等一下,是我認知錯誤嗎? 我上網查根據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的結果是這樣


你沒有錯,但是,你的認知和官員認知不同
1.民眾認知的『自行車道專用道』是類似『機車專用道』,除了自行車以外其他車種或行人不可以進入。但是,台北市很少這種自行車專用道。

官員說的『自行車專用道』是指:
A.若設置於一般路面上,則類似於機車專用道,路面繪設菱形之車種專用車道標線與自行車圖案,或掛設自行車專用道標誌牌來提醒用路人;
B.如佈設於人行道或綠帶之專用道,自行車專用道之標誌會設置於每個街廓之路口處(標誌及範例照片如附圖1),並『利用不同顏色的鋪面』區分行人與自行車通行空間,以明確指示自行車通行範圍

2.我沒看過台北市的一般道路上有A種自行車專用道。
3.我看台北市市區某些人行道或綠帶有B種專用道,有不同顏色的鋪面區分。

4.台北市河濱自行車道不是A(不在一般道路上)也不是B(不是在人行道,也不是在綠帶,沒有用不同顏色的鋪面區分)所以我認為台北市河濱自行車道不是自行車專用而是『人車共用』。

所以除了猴子之外,沒人覺得腳踏車顏色整台黑色,人的衣服顏色又跟天空一樣顏色,太不醒目了嗎?

車架幾乎都要用這種暗色或深沉顏色的塗裝是有什麼特殊目的嗎?
z0800024

遇到沒長眼睛的什麼顏色都一樣,但車燈建議還是要裝

2024-03-19 23:21
01現在跟垃圾網站一樣
可以隨意移除留言 真是沒救了
雖然這是一起交通事件
汽機車版也有相關開樓
但受害者是自行車車友
在自行車版開一棟樓討論並無不妥

後續的回文討論脈絡也很明顯可以看出
是以自行車族群角度為出發點

現在被移到汽機車區之後
汽機車族群對自行車友的討論內容很難有什麼共鳴
所以不會參與討論
而比較會有共鳴的自行車區族群也看不到這篇文
不會加入討論

所以我不懂為何站方要移動文章到汽機車區...
1.這個網站01是要賺錢的,和諧,大家才願意花錢享樂,廠商才會下廣告,網站會賺錢,如果『單車專區』的發言怒氣沖沖,休閒性質的單車網友就會討厭,然後就會不想看單車版,結果會造成網站流量減少,網友在單車休閒上花費減少,而移去其他休閒花費。

2.這個『單車女騎士被機車撞傷的新聞』放在單車版會讓單車版會怒氣沖沖,但是放在機車版就還好,這種作法只是『和諧=息事寧人』又不失討論的一種權宜之計

3.這個網站是要賺錢的,他當然可以隨時刪你的留言。這個網站不是完全中立的網站,不要以為這個網站是神網站,他只是一個督促消費者花錢的網站

4.我還蠻喜歡這個網站的,版面漂亮,美女圖又多,這就一個成功的刺激消費的網站。


zakkwang wrote:
現在被移到汽機車區之後
汽機車族群對自行車友的討論內容很難有什麼共鳴
所以不會參與討論
而比較會有共鳴的自行車區族群也看不到這篇文
不會加入討論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沒說行人不能走,但自行車道上當然自行車優先啊。 就像人行道上行人優先,高速公路上汽車優先。


即使是自行車道, 也是人車共用
自行車是速度較快的一方
所以負擔較大的安全責任(主動)

but, 別忘了這是自行"車道", 不是"廣場"
叫做車道, 就代表功能為往來通行
尤其中央有劃設分向線的車道
人車共用, 行人優先, 不代表行人"專用"
行人在車道上走, 雖享有優先權
但仍應遵守車道使用的明定規則與社會秩序

河濱自行車道會被說三寶聚集
是因為台灣人普遍公德心低落
下列情況屢見不鮮

1. 行人並排聊天散步佔據"雙向"
並非要打擾你看風景散步的好興致
但你也不應該妨礙交通造成雙向阻塞
慢者靠右是交通基本禮儀
對這些人來說似乎難以理解

2. 家長帶小孩在自行車道"學習"騎自行車
在小朋友還不具備基本操駕能力
甚至還沒有基本交通規則概念之前
請先在空地廣場練習教導
你不重視別人的交通安全
也該重視自己小孩的人身安全

3. 跑者各種奇葩走線
全程跑在車道分向線上,或是突然原地大迴轉
這種跑者我每次上路都能遇到好幾個
大家都是凡人, 沒有神力通靈未卜先知
交通安全裡有一個很基本的常識
就是讓別人可以預測你的下一步動向

4.飼主放任寵物在車道上四處亂竄
一種是根本不牽繩, 讓寵物自由發揮
另一種是有牽繩但跟在放風箏一樣
繩子直接跨越雙向車道
這樣你不如乾脆別牽繩算了
別人閃過的機率還高一點

5.族繁不及備載...

自行車道上, 禮讓行人優先, 這個觀念我是認同的
但目前的現實情況上
是行人濫用自行車道的情況較為嚴重



至於自行車友不禮讓行人, 危險逼車(或逼人)
這行為主要發生在車隊團騎
路上只要遇到車隊經過
不意外總會有幾個害群之馬在那裡亂插隊亂超車
自行車道不是給你練車的地方
要開噴互相廝殺練功, 請到馬路上之後再來
看你本事有多快就騎多快
zakkwang wrote:
現在被移到汽機車區之後
汽機車族群對自行車友的討論內容很難有什麼共鳴
所以不會參與討論
而比較會有共鳴的自行車區族群也看不到這篇文
不會加入討論
所以我不懂為何站方要移動文章到汽機車區....

讓汽機車族群看一看自行車區族群的態度啊
看影片也知道當事自行車並沒有騎得多靠邊
離白線尚有一小段距離
就算是小客車經過也得要一邊輪胎跨分向線才能超車
但自行車區族群卻帶風向說已經騎得很靠邊, 快跌進水溝??
這就是認知上的差異
後面追撞責任分配早已沒有爭議
我也不懂為啥要帶這種不實風向
事實上台灣目前的自行車族群普遍比汽機車更愛違規
畢竟沒車牌不太好抓
就我個人感想, 目前台灣包括行人及各種交通工具比大小
行人並不是最大, 而是自行車
1.很棒『單車女騎士被摩托車從後面撞上』在『機車版』就會有人說是『女騎士活該』!哈哈哈!

2.這就是媒體網站想要的『和諧』,讓『機車騎士』用言論攻擊『單車騎士』。

3.媒體網站把這篇『單車女騎士被機車從後方撞上』的文章放在『機車區』的目的達到了=不要讓單車騎士太囂張!

4.媒體網站,本來就是要賺錢的

5.機車從後方撞上自行車騎士,機車沒錯啊!!讚!!網站就是希望出現這種言論!!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