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分享]路邊停車格就是台灣交通的亂源

步驟1.買車需要停車明,可以比照日本
-->這部分可以"立即"實施,但也可以不必實施。因為重點是第二條跟第三條

2.一定坪數以上強制要求提供1-2層公共"收費"停車場 (可能1樓、2樓為收費停車場;3、4樓為住戶停車場)
-->但可以肯定建商不配合,就祭出容積率獎勵吧。多蓋一層地下室就多100%-250%容積率,且停車獲利全額歸"該住戶所有"。
-->假設基地坪數為300坪,商用遮蔽率為80%,也就是面積最大為300*0.8=240坪,容積率為360%下,總共為864坪,如果蓋2層公共收費停車場就可以獲得200%額外容積率,共"560%"容積率,而總計為480+864=1344坪 (最大如果2層,那就960+864=1824)
-->這部分也可以"立即"實施


3.等第一項跟第二項實施5-10年後,在實施分區分段限制、取消路肩停車,並"提高"違規停車罰則,以及加強取締違規,最後只要錄影倒在路邊停車,不管幾秒都開罰,哪怕只是讓人下去,而提高部分提供3至5成給檢舉人。
-->說小黃?都可以開到該大樓的地下1樓了XD 就不存在小黃要路邊臨停讓乘客下車問題~ 不用1樓就設置收費站,到地下1樓後再規劃一個可以上下車停車區域阿XD

可以肯定,第二條出來,建商手頭上的案子肯定會寧願花點小錢重新送審..= ="

或許有人覺得做堆給個50%就好啦,說真的,估計也吸引不了建商...
況且地下開挖本來就比蓋房子還需要更多成本。多100%甚至250%算合理。

再來限制地基坪數來讓建商想辦法將零碎土地整合成一個大地基,且提高的容積率能夠讓建商有籌碼跟地主商討

再次強調XD 地下開挖本來就比蓋房子更需要成本!!!

多出來的路肩就可以行駛了XD 又不用擔心有白吃突然開車門,又或者有白吃"突然"靠右停車+_+



XD 最後如果順利,也可以把道路分層化,最上面就單純人行道/種樹XDDD
大眾交通跟救護車在B1,汽車在B2,機車在B3,B4就水電管道XD
馬路做窄問題


光三寶(屁孩也包含三寶),包準你三不五時看到警察跟救護車出來....

都覺得很窄只有一個拳頭寬了XD


難道不會有三寶發生擦撞事故嗎XDDDDDDDDDD


Birmingham Uni wrote:
日本怎麼會沒停車格...(恕刪)


去香港市區看看
你就知道 這人又是胡扯蛋 一個

我在香港市區 都沒看到停車格
還不是一樣 塞車
哈哈我覺得大大太小看台灣人的臉皮了
不知道大大住哪裡,以我台中台北這樣看過
幾乎所有公車進站區都是免費的停車格啊,停好停滿
他們有想過公車怎麼進站嗎?公車沒位置停車道讓乘客下車
塞車不就是變相的被這些臨停的人害的嗎
今天回家才看一台並排停在路邊(雙線道,而且內線是左轉車道)大家根本動彈不得,就因為那裡在特賣會!
台灣人只要方便就好誰管你後面塞不塞?
然後再說我買個便當而已啊…嗯…
是啊你我都不是聖人,所以解決數量才是根本之道
kaod wrote:
這人就胡說八道啊日...(恕刪)

cdx wrote:
台灣與日本交通之比...(恕刪)


聽這位博士在那邊胡扯~誰說日本沒有路邊停車格~~騙你爸沒去過日本~
巡邏警察就算經過違停的路口,也只是經過而已
我們不要求真的執行開單
但響個警笛讓違停的車移走有這麼困難嗎?
lkk77 wrote:
難道你開車從來沒有...(恕刪)


其實重點是在台灣用路人的習慣,還有都市計畫的失敗...

先說用路人習慣..
台灣人搶快、不禮讓、任意變換車道再加上機車亂竄的狀況,加重交通混亂的情況..
因每個人都要搶,使得大部分人都沒有"讓"的觀念,需要變換車道的人必須硬切,塞車時遇到路口紅燈還是硬要搶過去,再加上機車神風特攻隊似的亂鑽...
在先進國家,這樣的情況不多,通常前車打方向燈,後車都會放慢速度空出空間禮讓,遇到塞車時,有車輛從岔路要轉進時,主線的車會停下來禮讓....車流多的時候,車子也都是一個跟一個,不會切來切去(有,但比例少很多)..

再來說都市計劃失敗...
在台灣,幾乎城市內都是住商混合區,尤其在台北市跟新北市最繁忙的地方最為嚴重..
在同一個區塊,有住家、有商辦、有小批發廠、有店面、有百貨...這些活動型態不一樣的都混在同一區,交通需求不同造成大打結..
另外,過量的都市設計也是一大問題,如同內湖的賣場規劃就是..

在國外,尤其實先進國家..他們的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跟臨售商店區的劃分非常的明確..
如美國曼哈頓中心就是商業區,大部分都是商辦、店面跟旅館,鮮少住宅區,出了曼哈頓中心,就是住商混合區,再外圈則是住宅區
,最外圍為工業區跟貧民區...交通運用就會切割開來,不會各種型態的道路使用擠在同一個區域...

日本、美國的臨售商店區(包含餐廳),一定都會規劃一個很大的共用停車場,用以涵容車潮..因為這樣的區塊自駕車輛需求高,且會停留比較久..所以會如此規劃..
而商辦區,則會規劃便捷的大眾交通工具,然後加強取締路邊違規停車,讓上班的大多以大眾交通工具跟走路來進行通勤...在這個區塊大部分看到的都是公車、小貨車、警車跟計程車停在路邊可停的區塊(大多路段都可停,但需自行投幣收費,費率也都很高),很少私家車輛...
而住宅區則會有大量的路邊停車空間跟路外停車空間,以滿足住宅需求..

所以說,台灣的交通要有解...其實很難,說雙北的都市計劃要打掉從練,我看100年都不可能...200年後看有沒有機會...
至於用路習慣...我更悲觀了...

而至篇提到的路邊停車格問題..我只能說,.....把問題歸咎在單一項目上,根本就鬼扯蛋...
Eairjustin wrote:
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跟臨售商店區的劃分非常的明確...(恕刪)


不可能

大家一起都想炒地皮
工業用地變更為商業用地
你變我變大家一起變

只要能炒地價的管你旁邊是甚麼區

台灣不可能做到區域劃分明確
除非規定每人名下只能有一間房子

真的很棒棒
Birmingham Uni wrote:
只要道路規劃把路寬縮小, 固定寬度, 只要你違停, 整條馬路就大打結, 你看看有幾台車敢違停?

中壢火車站前面的道路,中間正在做捷運地下化施工,只剩最外線一線道,連路肩都沒有,還真的沒人敢亂停

Eairjustin wrote:
其實重點是在台灣用路人的習慣,還有都市計畫的失敗......(恕刪)

沒錯,停車場我覺得目前供應量還不是大問題,我很少在台北市新北市找不到停車位的,真正的問題是需要臨時停車上下客或貨物的
目前的車道寬度都不足,因為塞車把路邊都畫紅線(跟高速公路開放路肩一樣)都不是真正解決的辦法
所有的道路都沒有路肩,交通豈能不亂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