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6

難道沒有速限?

frogghoul wrote:
我開車開好幾年了,只是不想切回中線,製造自己危險也使後車危險,高速公路常常倡導要保持車距這本來就是為了安全著想,我切回中線,若前面連結車有突發狀況緊急煞車,我因為與他安全距離不夠,煞車追撞車毀連結車不會賠我,而我後面遊覽車煞不住追撞,我還有可能要賠後方,因為我亂切入別人的安全車距!
這個新聞片段不就是亂切進別人的安全車距導致嗎?
https://youtu.be/1WUoUR5ehFs


不好意思 我笑了。。。
你說 你都是為了保持安全距離,所以 只是不想切回中線,製造自己危險也使後車危險...
那 你一上高速公路時,是怎樣由外線一路切到最內線? 怎過程都不擔心 製造自己危險也使後車危險 這些事?
影片裡,你有機會切換到其他車道...你卻反覆說你擔心你變換車道怎樣危險...
那其實,你一上高速公路後 就該走最外線車道,一路開到底,並保持安全距離 也不要變換車道
或許 比較符合 你自己說的 安全駕車
要不,其實坐高鐵 也是比你現在影片裡 被人逼車 安全多了.....
其實最好方法是以接近超速內的速度,快速超過兩輛並行大車,超過後切到中線,與後車保持一定距離,讓內側道車子可以快速通過。
frogghoul wrote:
我開車開好幾年了,...(恕刪)

frogghoul wrote:
我開車開好幾年了,...(恕刪)


"我開車開好幾年了,只是不想切回中線,製造自己危險也使後車危險"

所以切到內線時就不會 "製造自己危險也使後車危險"
切到回中線時才會 "製造自己危險也使後車危險".

受教了~~
daslebewohl wrote:




問一下,你開...(恕刪)

我沒保持安全距離?從那片段得知?還是你睜眼說瞎話?連結車進來我怎麼切回中線道,至於bmw之後難道可以打了方向燈就切嗎?都不用看中線道是否有車以及安全距離嗎?

daslebewohl wrote:
問一下,你開車不想...(恕刪)

我媽拿到駕照也超過十年啦,不會開不敢開還不是一樣
看你開車就知道不敢開,還保持什麼距離,連一點距離感都抓不準更別說安全
本篇根本自曝其短啊~~~
frogghoul wrote:
我沒保持安全距離?...(恕刪)


其實我開車都是先看照後鏡,距離夠(非所謂的安全車距)我才會打方向燈切

除非塞車要慢慢擠到旁邊車道才會先打方向燈告知一下,

若碰到好心人就會讓你進去,但正常速度下一般都會先看後方來車

之後才打方向燈去切,或許每個人習慣都不同吧
可憐

在國道佔用超車道被閃不爽
回家上網PO影片又被砲


下次記得不要這樣了
開車好幾年,但是不表示開車經驗就夠呀,同樣開車5年,有人20萬公里,有人幾千公里不到。
認真看了影片,真心覺得要切出去的機會很多,照樓主案全距離第一的說法,你要是下交流道是怎麼切得出去,一堆大型車在外車道,而當初又怎切得進內車道。

PS.應該能破百頁呀
跟車太近太遠都不行,怎麼判斷安全車距?
【新車評網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車越來越多,不僅堵車是常有的事,遭遇大小事故的幾率也越來越高,安全駕駛甚至被政府部門當作重大課題來強力攻關。向來關注行車環境的新車評網編輯們也在思考事故頻發的原因。



全是超速惹的禍?那可不一定,似乎擁堵路段更容易發生擦碰事故。答案究竟是什麼?英國著名汽車雜誌《AUTOCAR》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導讓我們深受啟發:真兇或許「另有其人」。

跟車太近比超速更危險

一直以來,人們(包括交通管理部門)都簡單地認為交通事故主要是由於車速過快或者超速引起的,所以有了「十次事故九次快」的說法。國外也一樣,政府長年的交通安全宣傳口號就是「Speed Kills」。

然而,超速真的是事故的罪魁禍首嗎?讓我們來看看英國的例子。2006年,在一份英國警方參與的交通事故調查中,項目小組抽樣調查了超過20萬起交通事故,並將單件事故的起因分為六大類——從超速到僅僅是駕駛員「看走眼了」都有。

警方的數據表明,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只有5%(包括12%的災難性事故)是完全或部分由駕駛者超速引起的,而大多數的交通事故是由於不良駕駛習慣所導致的。據英國警方介紹,幾乎所有的碰撞都可歸咎於疏忽大意,特別是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誤判其他車輛的相對車速或路線。而這些碰撞的起因大多數正是跟車太近。

無獨有偶,2009年7月近1.5萬名英國汽車協會(Automobile Association)會員參與了一項名為「最令人深惡痛絕的駕駛行為」的調查,結果「跟車太近」名列第一,比例高達36%。在此次調查中,英國汽車協會還發現,通過細緻的事故原因分析,緊隨前車或跟車太近確實是導致交通事故的一個典型問題,有近16%的高速公路事故是由於「跟車太近」造成的。同時數據也顯示,雙向車道比單向車道更容易發生由於跟車太近而引發的事故。該研究還特別指出,在次級道路(相當於國內的省道以下級別的公路)上發生的此類事故比例可能還被低估了,因為許多這樣的碰撞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所以不會被記錄在案。

由此可見,在汽車已開發國家,跟車太近已成為交通事故「事實上」的頭號病症。以國內發達地區的汽車流量推斷,在道路上跟車太近同樣比超速更危險。



為什麼緊隨前車?

2008年6月,英國阿德雷德大學的汽車安全研究中心針對「跟車太近」問題發表了一篇綜合了全球最權威調查結果的報告文章。報告指出,駕駛者跟車太近並不一定具有故意的攻擊性,其發生原因往往是駕駛者錯誤地認為「這樣一小段距離是安全和適當的」。此外,追尾絕大多數發生在白天交通高峰期,尤其是道路交叉處或接近岔道口的地方;而較少發生在晚間、周末或者是鄉鎮道路和沒有分岔口的道路上。

經驗也告訴我們,當你與前車的距離保持得較遠時(本來這是安全的),兩邊的車輛卻很有可能併線插隊到你的前面,這樣你和前車所保持的車距就會立即變短。更糟的是插隊車輛突然剎車,這對後車造成的威脅就更大了。在大城市繁忙時段,不少駕駛者緊隨前車的原因就是為了避免被插隊。

同時美國心理學家史蒂夫·斯托斯尼還指出,「精神污染」(例如家庭內部矛盾)也會導致跟車太近的發生,浮躁的情緒會更容易使駕駛者變得更具有侵略性,做出跟車太近或危險變線等行為。

車距越來越小,跟道路的車流量越來越大也有直接關係。甚至政府部門也認為,將車距拉近可以增加馬路的車流吞吐量。據說以色列交警就強制要求每兩輛車之間保持1秒左右的間隔(在15km/h時速下大約為一個車長的距離),他們認為這樣才能保證繁忙時間的馬路通暢。然而也有交通工程的研究表明,車輛間距相隔兩秒甚至更多,並不會降低在道路可控情況下每小時車流的最大通過量。

導致追尾的直接原因顯然就是車距太近。那麼行車中如何界定所謂的「安全車距」呢?

安全車距是多少?

研究表明,根據路況的複雜程度,駕駛者對前方路況從感知到做出反應的時間從0.5秒到4秒不等,一般是2.5秒。因此,全球多個國家的交通安全權威人士共同推出了「兩秒守則」這個標準,意思是無論你駕駛在何種路況,包括高速或者堵車,與前車保持至少2秒的時間差是比較合適的。

為了更形象地說明問題,我們假設在高速公路上,前車與後車均以110km/h的車速行駛,當前車制動後,後車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1秒。那麼當兩者相距2秒/60米時,僅作數字推算可知,兩車先後車剎停後將相距30米;其他條件不變,當車距為1秒/30米時,最終後車將緊貼前車停下;若車距縮小到0.5秒/15米,1秒之後,前車還有約30km/h的速度,而後車將以約60km/h車速撞上前車,造成追尾事故。

為什麼不是以長度作為判斷車距的標準?因為包括英國汽車協會在內的權威機構都發現,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也不能憑肉眼準確判斷車與車之間的距離——所以高速公路上才會有車距確認牌(可惜不少司機不知道那些寫著「50m」、「100m」的牌子如何使用)。相反,在駕駛過程中有許多方法可以準確讀取時間。

制動距離將近50米?前面的車輛也需要前移一定的距離才能完全停住,而那2秒的時間也不是讓你筆直地撞過去,而是做出緊急避讓等正確的反應,躲開障礙。如果按駕校教材所說,根據車速與前車保持60米甚至100米的距離,在實際情況下必然被頻繁加塞,擦碰的幾率反而大增。顯然,將車輛看成相對靜止的物體,並且忽略駕駛員反應時間的長度測量法在實際應用中並不科學。

如何保持安全車距?

行文至此,我們已經知道跟車太近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按照「兩秒守則」保持安全車距可以避免跟車太近。那麼如何保證與前車有至少2秒的距離呢?

首先當然是駕駛員自己控制車速保持兩車之間的間隔大於2秒。具體計時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在前車經過一個標識物——例如電線桿之後,至少默念「滴答」兩下,才讓自己的車頭也經過同一個標識物。

此外相關部門也可以建立醒目的標識輔助駕駛員。例如英國在M4和M6公路的路肩上做標記來幫助駕駛者確認2秒的車距,這個實驗已被證明相當有效,只是目前若要在英國境內所有的高速公路上都噴塗相關標識,不僅費力,價格也是相當昂貴的,英國政府暫時擱淺了這個項目。



【沃爾沃帶排隊輔助功能的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
與此同時,汽車製造商也已行動起來,以各類電子裝備輔助車輛避免追尾事故。比如沃爾沃的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感應式定速巡航功能。ACC是由定速巡航系統衍生而出,依靠車頭雷達控制車速的一套先進系統。它使用了一組安置在車頭的雷達系統快速偵測前方物體,測出與前方車輛的相對距離並計算出時速差異將造成的接觸時間。駕駛者可以選擇4種時間差距,從而設定與前車之間的距離。選定時間差之後,車輛將會自動根據車速變化採取加速或制動,來保持車距。

安全,掌握在你的手中

儘管我們已經明確跟車太近才是事故的禍首,而且知道用「兩秒守則」來保持車距,但是大家都很清楚,道路安全的核心其實還在於開車的那個「人」。因此,各位的駕駛安全乃至全車乘員的身家性命,其實都掌握在駕駛員你的手中。只有你的心態和你的駕駛技術,才能確保你不會跟車太近,這可是安全駕駛的第一課。
文章引用
https://read01.com/GQaRGd.html

frogghoul wrote:
我沒保持安全距離?從那片段得知?


看來沒把整張64G記憶卡的行車內容貼上來,大家還會繼續砲喔!



其實樓主您自己行得安全就好,何必來此引戰?

還有開哪兒、開慢...都沒關係,請儘量別「手牽手併排」就好

謝謝!


  • 40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