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國外的這種明確又容易執行的交通禮讓行人城市設計環境放到台灣這種亂成一團的都設環境,要不引發劇烈的社會衝擊是不可能的。
因地制宜仍是最好的方法。正確的重新設計行路環境,合理分攤用路的安全責任,並好好地落實教育用路人才是正道。
樂觀樂觀 wrote:
現在有部分人會自以為...(恕刪)
我覺得只能算對一半
在日本玩的時候,租車一個禮拜
入境隨俗
尤其是地面寫的指示類似我們的停或慢
大家都是嚴格遵守
以前也在日本開過幾次
今年再次體驗後印象非常深刻
停字就真的要停無論左右有無來車
停車再開可以避免全部的意外
只要大家都有這觀念,怎麼可能會有車禍?
再者徐行也就是我們的慢
看到這標誌的時候就是速度要慢,慢到看到人立刻煞車都沒問題的程度
還有出停車場的時候打燈約莫一兩台一定會有人禮讓
大家也都保持時速50左右,不刻意貼車
要左右轉提前進入該車道避免插隊,非常罕有看到有人會為了快一點而超車切來切去的行為
當然路面設計我們也還有很大的加強空間
以及用路人的素質需跟上
昨天在三峽遇到一個蕭婆
停紅燈鑽車縫撞到後視鏡
一般來說好好道歉賠個不是
好好講話不會追究
反觀她則是理由婆
這個也有可能不是她用的痕跡啊
把她請到路邊叫警察來
才終於安分點
看到警察斥責她的樣子就讓我稍解氣
所以在遇到任何事
自己有錯好好道歉就不用浪費這麼多時間與金錢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