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你會考慮台灣自有品牌"純電動汽車"嗎??

ForLucky wrote:
都給歪國人拿光光,台灣有機會強大嗎?
我很多東西都是先看有MIT在看差多少,差沒很多又沒雷就買了

台灣人零組件製造能力很強
以電動車的心臟馬達來說
台灣人本來就很會做馬達
但台灣最後只有組裝代工才能壯大
就是因為各零組件整合的能力太爛
這和民族性有關, 很難強求
ERIC_XYZ wrote:
政府扶植幾年的裕隆做(恕刪)


從結果論而言確實是這樣,同理也套到其他當年的幾大慘業(光電、太陽能、面板、記憶體)~甚至現在很夯的晶圓
補助、費用、電價優惠、建設沒少給成功的有幾個??
投資有穩賺?就算是晶圓製造前幾年產能閒置的慘況~剛好現在碰到疫情加貿易戰就捧上天而已
重點是太多鍵盤手或根本不會買的人在那邊酸~~~搞得好像其他車廠都沒有問題的感覺
Eating 施 wrote:
最近"電動汽車"越來...(恕刪)

台灣有製造能力,但可能沒消費能力,台灣只製造最貴的電動車
我先考慮台灣人是否接受大量變壓器及電纜出現在自家地下室或是路邊!
路人39 wrote:
台灣人零組件製造能力(恕刪)


沒錯,台灣人製造強,但整合、行銷、軟體、支援規劃很弱
&大概是被長期lower cost這樣的商業模式影響,反正想辦法壓低成本,能做出來就好
不然電動車發展確實非常適合台灣各種產業組合
你說的那間是台灣的殭屍企業,台灣的整車製造業我只信國瑞,

至於新能源車根本不用燒多少錢,只是推出來的產品現階段沒人買單而已,

中國的新能源車幾乎都是圈資金用的,所以造成你以為做新能源車要燒掉很多錢。

wftree wrote:
以纳智捷来看台湾的整车制造业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
至于新能源车,你们有那么大的市场来烧钱吗??
台灣的拼裝實力我實在不放心..... 更別說自己設計+製造了
自有品牌太難了
台灣還是擅長走代工
若真的有自有品牌,拜託不要坑台灣人,合理價格...合理配備
自己人一定會支持而不會嘲諷的!
相反,你看過外國製造業就知道,台灣整體製造能力在國際上排名算後段,

很多人誤以為叫老師傅用人力、土法器械加工研磨做出來叫做製造很強,

根本千錯萬錯,別人都已經在全自動生產一百萬件產品公差不大於10條,

溫度補償變化不大於50條了,拿生產的參數紀錄再投入研發下一代設備,

持續幾代設備之後門檻就上了,老師傅基本上就沒用了,

通用的車床、洗床做出來誤差肯定比專用機差,但是台灣就是停留在通用設備,

一台設備做A又做B又做C,這樣才好賣,反觀專用機經過幾代的升級,

針對某些特殊外型、補償公差進行優化調正,設計出專用的設備,

新產業投入階段通用機台灣還有競爭力,一旦時間過去進入專用機,台灣幾乎都被打趴,

為什麼台灣人只能做通用機呢? 因為台灣工具機產業只會抄,

狂抄猛抄產品做得跟別人完全一樣,大家都一樣最後只能削價競爭,

還有在台灣別想做專用機,你一做出來所有人圍過來抄,開始削價競爭,

研發成本都還沒攤提完,就一堆售價低於你成本的設備在市場到處亂竄了。

戴浴帽的蜘蛛 wrote:
沒錯,台灣人製造強,但整合、行銷、軟體、支援規劃很弱
&大概是被長期lower cost這樣的商業模式影響,反正想辦法壓低成本,能做出來就好
不然電動車發展確實非常適合台灣各種產業組合
結論 : 台灣市場撐不起自己的品牌, 最後還是淪為代工, 所以新聞聽聽就好.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