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自動駕駛為什麼發展的那麼慢??

maya95 wrote:
自動駕駛是靠相機及雷(恕刪)


車聯網結合GPS是要讓系統了解所有車輛相對應位置與車速,這種方式遠比透過攝像機與雷達可以更能預測交通動態。攝像機與雷達只能做即時性判斷,也有失效的盲點。車聯網是車子可以互相溝通,前方有狀況時,所有後方車流都是同步減速與停止。攝像機與雷達會因靜止物成空白。別忘了自動駕駛最高的定義就是駕駛完全交由系統控制,系統都因靜止物判斷錯誤了,你覺得撞上機率有多高?駕駛員完全被by pass。

政府前陣子推行的APP定位旅遊警報就是類似這種概念。

不然你發表更專業性的看法,行嗎?請教你。
GPS,開什麼玩笑。
不是軍事的,誤差可能200公尺。
GPS是粗糙的透過地圖路線演算法等修正誤差。
車上有非常多感測器,每一個對應不同的情境,有優點,缺點,然後要把各感應器的值和情境大量測試和調參數

現在車Level2有Level3快出來。全自動非常難,只有特殊場域才有辦法
我公司某部門也在,每天車子在封閉區域跑,工程師收據參數然後不斷的修。什麼表示牌,地面標誌都要深度學習

就跟雄三飛彈怎麼打到漁船一樣,用GPS飛到某區域,這個區域可能2公里誤差,開雷達探索,最後開紅外線熱源精確鎖定等

汽車也是,距離,物品感測,可能有攝影機,雷達,超音波等,不同距離,不同角度,有些東西映像無法識別,有些材質是雷達不會反射,有些受天氣地形影響。當某個感測器失效其他感測器要補上
感測器敏感度怎麼設,過低反映就慢,過高整路叫。攝影機感度調高,可能拍到第三世界的物品然後就來個急煞車
BlueSky5230 wrote:
車聯網結合GPS是要(恕刪)


美國政府告訴你 GPS 的精確度.
https://www.gps.gov/systems/gps/performance/accuracy/

GPS的精度如何?
這取決於GPS衛星以一定的精度在太空中廣播其信號,但是您收到的信號取決於其他因素,包括衛星的幾何形狀,信號阻塞,大氣條件以及接收機的設計功能/質量。

例如,具有GPS功能的智能手機通常在開闊天空下的半徑範圍內可精確到4.9 m(16英尺)(ION.ORG上的查看源)。但是,它們的準確性在建築物,橋樑和樹木附近惡化。

==

不懂就閉嘴. 這還是最佳狀況. 加上衛星訊號延遲, 車子早就撞在一起.

車子經過橋下馬上沒有訊號, 更別說隧道.

==

聽過車聯網就代表你懂自動駕駛? 笑死人了.

車聯網和GPS衛星無關, 和 5G 有關.

還扯到APP定位旅遊警報?

車聯網是車子可以互相溝通,前方有狀況時,所有後方車流都是同步減速與停止


那代表每一輛車都要有車聯網, 要達到這境界, 請再等至少20 年.

==

目前無法判斷靜止物體是因為車廠為了節省成本而未使用 LIDAR 光學雷達

因為 LIDAR 光學雷達 太貴遠遠超過一輛車的成本.

現在能完全自駕的谷歌 WAYMO 就裝了LIDAR 光學雷達. 但也只在亞利桑那鳳凰城大學附近人少區域測試.

原本一套要 $75,000 美金. 谷歌 WAYMO (自駕計程車) 把 光學雷達成本降到 7500 美金, 但還是貴的要死.

https://techcrunch.com/2019/03/06/waymo-to-start-selling-standalone-lidar-sensors/

In January 2017, Krafcik said Waymo engineers were able to bring the cost of LiDAR down 90 percent from the industry norm of $75,000 for a single top-of-the-range LiDAR. In other words, Krafcik was telling the world that Waymo’s top-of-range LiDAR cost about $7,500.

==

但目前政府要求仍然要有駕駛員監督全程. WAYMO 一年成本要花 一億鎂, 每月目前卻只能載客1500人次
LiDAR 光學雷達 喔!

要讓 人+野生動物 的眼晴都瞎掉嗎 ?
目前廠商是講不會啦,提出不會的人,先在LiDAR 下生活一天,眼睛沒事再來說。。。。
要讓LiDAR 全面上路,一定會有這樣的臨床試驗的

之前提了 HDMAP 也不行

5G? 訊息是要 Car by Car ,還是要經過訊息中心 ? 離開市區怎麼辦 ?
重點是GPS不可信,車子的位置要靠啥? Nvida 的相對 10CM嗎 ? 沒車可以相對時候呢 ?

上面都是可 搜到的關鍵字

一些都只會喊喊口話

所以我之前說的,目前的東西都要砍掉重練 ......

台灣是一個可以發展自動駕駛的最好試煉場,因為車況人況路況(北市還有調撥)超多,路又小
在台灣能成功一定可以推到全球 
網上一直在吹捧T牌的[自動駕駛]???

這真的會害死不少[科技盲]及路人!


即使是T牌最新的FSD套件,有進一步 可以在[封閉型道路]內超車及下交流道等功能, 蠻不錯的!

碰上前方有[靜止物], 如發生車禍的事故車, 散落物, 及車道施工圍起的三角錐等, 都是[視而不見]的!

但這離Level 5全自動駕駛, 還有幾百萬公里的距離!




功能在進步中, 這是好事!

但一般大型車企,是不會為了增加銷售量,CEO出面做[過度吹捧]這樣的事!




相對小型新創車企, 今天[銷量]出不來, 明天資金就斷炊了, CEO就要下台了, [本夢比]就吹不出來,股票就漲不動了!

思考的方向 ,截然不同!


消費者心中要有一把尺 , 命是自己的!
DSG SOP 5.0. 唯有DSG可以達成 ,性能感 ,高耐用性, 及低維護費三大特色.
GOLF5TDI wrote:
網上一直在吹捧T牌的[自動駕駛]???

這真的會害死不少科技盲, 或路人!


即使是T牌最新的FSD套件,有進一步 可以在[封閉型道路]內超車及下交流道等功能, 蠻不錯的!

但是碰上前方有[靜止物], 如發生車禍的事故車, 散落物, 及車道施工圍起的三角錐等, 都是[視而不見]的!




他不是100分,但如果說他是59分,大概沒有人敢說自己是大於等於59分。 至少台灣你買的到車種是這樣。
h0958937047 wrote:
請問為什麼市面上所謂的自動駕駛,
發展的那麼慢,


一句話:

因為[人命關天]!




大型車企都很謹慎, 怕賠不完!

[政府法規]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一套系統 的20%就可以應付一般的路況 . 其他的80%, 就是要來應付許多[偶發的][非常態][例外狀況]....的路況!
DSG SOP 5.0. 唯有DSG可以達成 ,性能感 ,高耐用性, 及低維護費三大特色.
根本不是這回事,是因為目前系統根本不能用,因為不能用所以沒人能讓自動駕駛上路取代人類

人來開也會出錯,所以才會有絕對路權的觀念

如火車行駛在軌道上,出與非火車的事故,除了平交道故障外,責任都不在火車

如果今天自動駕駛到了職業等級,除了不會犯 對車道停止的車直接撞上去外

而且可以依路況直接良好的控制車子閃避或剎停,不會犯人類會犯的錯

———————————
當有了 自動駕駛 後續才會考慮再深層的判斷

如 正向/順向 2車道,正向車道有 5個人,逆向車道有 1個人順其方向(沒逆向沒違規)
如果只能選 撞 5個人或 1個人,要選哪個 ?

如果5個人的是要超車,逆向到 自動駕駛 車行車道呢 ?

目前的論述是以路權優先,不以人的生命數決 

但這些都要到 自動駕駛 能力比大多數人開車能力強才會遇到的狀況 
Pan.tc328 wrote:
GPS,開什麼玩笑。(恕刪)


就是高精度的(軍事)定位沒辦法裝載在汽機車上啊,如果都能裝的話,搭配車聯網系統,加上教導系統如何判斷,才是真正的全自動。

要全自駕,大環境的建制很重要(交通號誌、路邊周遭物體、建築物)。純單一車輛的防護機制只能避免你不會碰撞他人。全自駕最終目的是所有車輛都是不會發生碰撞才是。
maya95 wrote:
美國政府告訴你 GPS 的精確度.
https://www.gps.gov/systems/gps/performance/accuracy/

GPS的精度如何?
這取決於GPS衛星以一定的精度在太空中廣播其信號,但是您收到的信號取決於其他因素,包括衛星的幾何形狀,信號阻塞,大氣條件以及接收機的設計功能/質量。

例如,具有GPS功能的智能手機通常在開闊天空下的半徑範圍內可精確到4.9 m(16英尺)(ION.ORG上的查看源)。但是,它們的準確性在建築物,橋樑和樹木附近惡化。

==

不懂就閉嘴. 這還是最佳狀況. 加上衛星訊號延遲, 車子早就撞在一起.

車子經過橋下馬上沒有訊號, 更別說隧道.


類似GPS定位這種科技,行嗎?定位是其中一種。車輛彼此之間的通訊也是一種。
例如,在隧道可以透過車輛通訊方式去知道所有車輛在隧道相對位置。

提出看法就提出,你又知道我懂哪些了。優越感不是這種建立的。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