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這種銷售數量,對台灣汽車產業的有什麼重要性?
市場上看不見副廠零件,根本沒有零件廠願意投入,屁大的銷售量,重新開模,費用根本攤提不回來。
納智捷大部份都是共享裕隆的台灣供應商資源,供應商做做裕隆的生意還有些錢賺!而做納智捷的生意呢?
納智捷用合約綁死供應商,斷了這些供應商攤提成本和增加利潤的後路,納車在外廠維修,只能以納廠賺完後的的價格向拿納廠拿零件,大多數的供應商是敢怒不敢言吧!
台灣的汽車供應鏈產業靠的是世界各國的訂單,靠的是這些廠商的技術和努力!你納智捷能有什麼貢獻?能有什麼重要性?GT125每個月2位數的銷售量,模具費攤提得回來了嗎?
以前裕隆利用政商關系,成為阻礙台灣汽車整車廠設立和進口車的最大罪魁禍首,現在納智捷又想成為阻礙台灣汽車供應鏈產業進步的絆腳石,告訴你,門兒都沒有!
Irish Coffee wrote:
9月的銷售數據出來了...(恕刪)
S5 48台
S3 4台
U5 53台
U6 48台
M7 87台
V7 7台
這到底是什麼鬼銷量...
連台march 122台都比不過...
不斷吹捧然後不斷被打臉
納牌寫手與公關功不可沒.....
rock02 wrote:
不管是在研究電動車,氫燃料汽車,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一定需要一個品牌,才能上路應用,而台灣目前只剩下納智捷一個汽車品牌,納智捷成長絕對不會只有納智捷一家得利,大家可以看看目前有在發展相關應用的公司
企業獲利,大家才有更多工作機會,及高的薪資,或者是有企圖心的人能在汽車市場上創業
rock02 wrote:
你也體諒一下在汽車產業工作的人,相對你的工作產業你也會希望國人支持
納智捷有電動車電池、氫燃料電池、馬達、底盤、引擎技術嗎?
電動車S3 EV今年有幾個月銷量為0?汽油車不行,電動車銷量還是精品數字。
台灣汽車有相當完整供應鏈,幾家靠納智捷的銷售在吃飯過日子?
以納納精美銷量,就算不計本錢的銷售金額能養活多少人?
企業存活要靠自己的實力沒有捷徑,很多汽車零件供應商是靠100%外銷過日子,
他們才是真正有實力,幫台灣賺取外匯養活不少台灣人,而且不吹牛+膨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