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機車的車主要的很簡單 就是把路鋪平 管你要怎麼挖 怎麼設計 因為也不會尊重民意反正開車居多 感受又不到 施政第一名 我不知道是憑什麼但連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 就算我手上有投票權 我也不想投給誰用嘴巴說是最快 反正 薪水照領 也難怪改裝的部品很發達 因為台灣的道路品質而生
建議蓋高架道路,起點是博愛四路,終點到中山四路,取名為中博高架道路~~,目前高雄市區南北最快的方式只有國道一號,可以像台北,南北向的建國高架,或是東西向的市民大道那樣的高架道路,畢竟穿越市區要遇到的紅綠燈真不是普通的多,等紅燈浪費的時間也很多.
拓寬紅磚道,這是配合著捷運開通的政策喔!裕誠路跟博愛路就是標準的例子。要讓紅磚道可以停車,可以讓人走,又無法落實騎樓淨空,就變成現在這樣啦~這種作法非常不體民情,裕誠路能回復以前的暢通嗎?很難了,錯誤政策已成。那能把騎樓淨空嗎? 更難,高雄的商家幾乎都是靠騎樓吃飯的。這與台北那種大路淨空,小巷隨便擺那種情況非常不同。
大懶熊 wrote:高雄市的安全島寬度,竟然直逼一個車道寬!! 做那麼大的安全島用意是什麼啊??...(恕刪) 我是高雄市長大的,說真的我很喜歡很大的安全島,因為上頭通常都種著較高大的樹,例如四維路(市政府前那一段),民權路 ... 等,在這樣子的路騎車比較涼爽,也不用跟汽車搶道,因此反而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不喜歡這樣的設計?
st336706 wrote:我是高雄市長大的,說真的我很喜歡很大的安全島,因為上頭通常都種著較高大的樹,例如四維路(市政府前那一段),民權路 ... 等,在這樣子的路騎車比較涼爽,也不用跟汽車搶道, 如果人行道、安全島加寬之後是增設自行車專用道,讓自行車這種慢車有自己的路可以走,其實這樣反而保護了汽車,避免汽車或行人與自行車發生擦撞或衝突
st336706 wrote:因此反而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不喜歡這樣的設計...(恕刪) 因為市府做事只做一半。紅磚道拓寬剛做好時,是很貫徹騎樓淨空,機車有機車的停放空間,行人有行走的空間,我從河堤社區走到巨蛋或凹子底站覺得比未拓寬前好走多了,就算騎自行車也是一件很悠閒的事....但是隨著時光流逝..騎樓又擺出來了,機車又像以前一樣停得亂七八糟,自行車道不曉得水工處在幹什麼,挖得亂七八糟。可是路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寬了,然後汽車擠機車,機車乾脆把自行車道當成捷徑,行人又像以前走起路來像迷宮一樣繞來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