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實在看不出來 "取消氾濫科技執法" 跟 "解決台灣交通問題的良方" 有何關聯?
花蓮縣懷恩橋113 年平均每日交通量:北10272台,南9616 台
花蓮縣懷恩橋103 年平均每日交通量:北8911台,南10038 台
跟10年前比,花蓮縣懷恩橋每日交通量看不出來有明顯變化,所以"科技執法"影響了交通流量或是國旅問題嗎?
如果是要反映科技執法氾濫,冤有頭債有主,事主應該是各地方政府
AI 摘要
交通罰單的收入,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九條第二項規定,應提撥一定比例專款用於改善道路交通;其餘部分則依《道路交通違規罰鍰收入分配及運用辦法》進行分配。
具體來說,罰鍰收入的分配如下:
地方政府:: 75% (其中至少提撥12%用於交通執法與交通安全改善)。
執法機關:: 24%。
中央政府(國庫):: 1%。
此外,內政部警政署所屬專業警察機關(如國道公路警察局)及公路監理機關舉發案件,罰鍰收入的分配比例略有不同,但最終仍會解繳部分或全部至國庫。
結論: AI 真好用。
Daniel Wen wrote:
贊成科技執法的設置要有所限制,不能太浮濫,變成縣市政府開源的手段
但扯國旅真的不敢苟同,國旅的主要問題是住宿貴到靠北
不少不怎麼樣的民宿住宿價格就夠在東京住還不差,至少三星的飯店
主要景點與聯絡道路,每逢假期必定塞車,超速?別鬧了,能開到速限都該偷笑了
爭取合理合法的交通管理政策與措施是適當以及必要的
但東拉西扯些有的沒的就容易失去正當性了
不,台灣的國旅不只是民宿旅館的問題,還有很多…
例如假期過於集中,造成一堆人都選在同一時間出遊。
再例如因為只有假期有顯著的客流量,於是整個觀光景點的各類業者都努力在這時間削盤子。
同時更加嚴重的是,整個台灣的旅遊同質性非常的高,由北到南都是那幾項…,像是民宿、老街、觀光夜市,賣的東西也都是大同小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