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三峽事件社會公憤觀後感

台灣駕駛多少看懂號誌、標線的?如果有一天都沒有車停在槽化線上,那就代表台灣駕駛素質提高了
高齡老了不是問題,是三寶老了變本加厲。
c1019515

槽化線夠簡單了,消防隊、巷子口都有,還是一堆車停上面

2025-05-23 22:39
CogChern

墾丁最近上新聞的彩色停車格,新聞沒報的話,是有幾個人認得?

2025-05-24 9:02
原因還是台灣司法腐敗!
解決行人地獄唯一方法:

[過失致死,處唯一死刑!]

我們選出愛選舉的政府啊!又要再重現新冠時的過半傲慢;
百姓笑笑過日子就好,還可多多用肺發電;
nh02532

偉大的環境部長說不可以再講用肺發電

2025-05-23 12:20
YTKessel wrote:
訪間相關議題:高齡駕駛是不是該下修? 老了就不要開車

任何年齡限制就是違憲。
cherub911 wrote:
[過失致死,處唯一死刑!](恕刪)

整樓看下來這句有建設性
宇宙正在幫助你實現願望
ericyomr

但這不可能, 連故意的, 判死都不一定會執行

2025-05-23 9:27
YTKessel wrote:
三峽老翁事發後第三天...(恕刪)

重點還是要更改這樣的政策選票流失會很有感
所以執政黨不敢動
我蠻認同第二點、第三點的! 高齡化社會的發展讓未來高齡者占國家全體比例之高顯而易見,直接用年齡設限我不認為是正確的作法(甚至有點可笑!),認知與行為能力和正確用路觀念才是關鍵吧! 當高齡駕駛者沒有被合適的方式管理,你能想像交通不便捷的區域,那些被定義為所謂的高齡者怎麼辦?提供"便捷的大眾運輸?!" 看看除了雙北,其他縣市區域的公車經營狀況吧! 也不要說這些族群應該都要奉公守法,沒有守法就是他們該死?! 更別說台灣所謂的配套永遠只是淪為選舉的口號...

做慘的是多數政黨執政都是看簡單的做、看哪個政策容易被稱讚做,反正執政到手天下我有...耗時費日來解決根源是最笨的做法(反串要註明),成效慢、功勞被人摘葡萄...

話說,現在直指高齡駕駛的錯是否還太早?目前還是不知道到底這種瘋狂的駕駛狀態到底是甚麼原因?沒酒駕沒嗑藥沒其他特殊疾病會這樣開車?實在難以理解啊! 可憐的受害者,尤其是還沒長大好好享受人生的孩子們...
這跟職場甘苦談有什屌關西?
別的不說, 你知那時是全時相紅燈, 完全是行人的時間嗎?

3個建議看似有建樹, 其實都在批評政府,

YTKessel wrote:
三峽老翁事發後第三天各項議題滿天飛,
以下個人見解,針對本案件為何引發的社會公憤的原因,
也順便探討核心問題應該在哪:

1. 原因一:今天當天使的是前陣子才剛被加冕為帝王的行人,而且還是國家的幼主們!
• 訪間相關議題:我沒有反對行人路權,可是行人違規應該也要比照汽車嚴懲。
• 真正該探討的問題核心:交通觀念、責任義務觀念薄弱,凡事都推給別人的錯

首先行人屬於交通弱勢族群,
因為駕駛人無論是有意甚至無意識,
都能非常輕易的造成行人傷害,
本就應該且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
到這邊很多人一定會問:帝王也有昏君,昏君在我面前駕崩怎麼辦?
這個問題哪怕是在前段班的歐洲日本也都時有所聞,
歐洲一樣有專長製作魔杖的各大王公貴族沒在跟你責任義務,
大家A到王宮貴族一樣當下情況都對自己不利,
申訴過程一樣曠日廢時、勞心勞力,
但絕大多數勝訴不外乎兩大要件:
1. 路權在你
2. 應注意、能注意、有反應
第二項聽起來耳熟能詳但好像哪裡不一樣?
過來人經驗分享:不要聽信說某某表單只是形式,不具有最終判決效力…等說法就不留意曾經寫了什麼,
所有交出去的白紙黑字、圖片、影片都是日後保護自己的證據,
因此從一開始就要努力證明自己有路權、守法,且時時掌握狀況、並已做出應該做的反應,
並且一言一行始終一致不能有出入,
一味推託都是對方的錯無助於幫自己脫身,
這裡同時也證明基本觀念有多麼重要,
不僅僅是避免上路違規被取締,
不幸被栽贓又不懂得幫自己辯護只能祝福你。


2. 原因二:肇事者是剛換完照的高齡駕駛,而且還是有多項違規、肇事紀錄的高齡駕駛
• 訪間相關議題:高齡駕駛是不是該下修? 老了就不要開車
• 真正該探討的問題核心:高齡駕駛不是根因,合格的駕駛能力與交通素養才是重點

本案帶出的社會問題絕對不只是高齡駕駛問題,
種種證據都指出該名駕駛平時駕駛素養、法治觀念就相當差勁,
今天若換作是某去年剛滿18歲考上駕照的大學生,
領照當天還被翻出有違規、險釀車禍等行為,
今天的新聞標題就會變成:交通部研擬考照年齡是否上修?
18歲是不是心智年齡不足不適合開車?...之類的議題出來。
因此核心問題根本不在年齡,
訂定幾歲為高齡也只關乎換照頻率的標準而已,
真正應該探討的當今合格駕駛判定制度出了問題,
檢測項目是否足以判定合格駕駛應該有的行為與能力、以及檢測成績的有效程度…才是重點


3. 原因三:政府長期故步自封,民團群眾聲音又被漠視甚至被打壓
• 訪間相關議題:速限要訂多少? 通學區要不要設立?
• 真正該探討的問題核心:主管機關凡事只知道拿速限管理當萬靈丹用,不傾聽採納外界專業

隨科技進步資訊發達,
越來越多民眾發現原來主管機關一直在用過時的觀念管理和教育一般民眾,
從工程設計標準、法規面、本職學能、乃或是綜合統計數據指標…
保守推定落後先進國家至少40年以上,
要知道所有方法都有其邊際效益,
只想靠速限管理改善總有效益極限,
而如果申訴管道暢通,
政府也願意傾聽民意改善是好事,
但更多的是主管機關選擇關閉申訴管道,
又甚至申訴管道形同虛設,
民眾有苦難言、有冤難申,
直到那些原本就能預期和防範的事情發生,
自然民怨爆發不可收拾,
因此主管機關的怠惰、故步自封,
絕對應負最大的責任。

最後,現階段有什麼我們可以做的?
三點建議:
1. 無論你是行人或駕駛人,眼觀四面、耳聽八方
2. 保險不用多,但該買的要買,拿的到錢比拿多少錢重要
3. 隨時自我學習新知,緊盯政府說好的改善決心
說個笑話 台灣人老是羨慕外國交通多好 多棒 如果要把外國交通的法規與制度套用在台灣人身上
台灣人又不願意了 老是看到好的一面 壞的一面台灣人老是選擇性視而不見.

要改革交通的候選人 .政客 政治人物都選不上 就知道台灣人對於交通的心態了
dallasoriginal

外國法規若套用到台灣 台灣會一堆人關進去

2025-05-23 16:23
kz456456

是阿 沒這樣做 怎麼會變好 日本的交通大戰爭不是也這樣來的

2025-05-23 18:22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