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DVD的規格
錄影帶的規格
現在主要都是研發的專利權在競爭
引擎方面也有OHV的OHC差別
以前也說誰勢必取代誰
到現在還不是各玩各的
手錶也是一樣
石英錶出來說機械錶完蛋了
現在都智慧錶的時代了
機械錶一樣玩他自己的
石英錶也一樣玩他自己的
要說誰取代誰
誰是過渡
那都是片面之詞而已
一切都只是廠商在用對自己有利的說法罷了
日本就押重注在氫能源
而且現在勢必是在次世代能源的研發或是銷售方面出了狀況
所以才會講這些
就喊給股東看的而已
在我看現在這個就是一如往常規格之戰而已
目前押注在電池電動車的
是美國和中國
日本氫能源
韓國有氫能源也有電池
德國在研究合成燃料
每個方案都各有優勢與劣勢
要說現在的電動車只是過渡
所有的物品都會有次世代
這樣說起來的話
現在什麼東西也都可以說是過渡
核分裂技術也可以說是核融合技術的過渡
有線網路可以說是無線網路的過渡
無線網路可能又是衛星通信的過渡
有線電話可以說是無線電話的過渡
無線電話可以說是手機的過渡
但是這些所謂的過渡
一個大幅度的迭代更新
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久
企業經營者必須要有願景給股東看給員工看
他喊他的其實跟消費者根本沒有太大的關係
大部分的人的車5-10年就會汰換
先進入市場的
就會形成相對完整的市場體系
最後會形成路徑依賴
除非有革命性的技術
或是重大的事件發生
不然根本不可能改變市場的走向
這樣的例子
在商業戰爭中就有很多這類型的例子
而且也不是東西好市場就接受
大部分的消費者最優先關心的是所謂的CP值
其次另外才是關心品質、質感、耐用度、操控等等
你現在買的車很高的可能你不會使用一輩子
要講什麼氫能源
等他弄好都不知道要多久以後了
屆時現在的電池電動車早就形成難以改變的市場
就算真的讓他成功改變市場好了
那都很多年以後了
以消費者來說
只是下次換車會換一個選擇而已
這又好比手機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一樣而已
日本很多僵化的企業思維
經常性在世界競爭中落敗
以前日本企業資源充足
可以亂槍打鳥
現在很多日本企業都在靠老專利撐著
很多東西都已經一敗塗地了
像是家電
又像是手機
又又像是電腦
身為消費者
當下什麼商品在風口浪尖
買那個就對了
各方各面的資源最充足
身為投資人
一般投資沒人會去買單畫大餅的未來
氫能源我將近二十年就聽過廠商畫的大餅了
但是電動車早在將近兩百年前就有了
哪有什麼過渡不過渡
舉例來說台灣之前有研發氫動力的機車
後來幾乎沒了消息
而Gogoro或是Candy那樣的車早已開始商業運轉多年
從這個角度看也是一樣的
如果這個氫動力的機車有一天真的上市了
那他要面對怎樣的市場挑戰
但是其實都跟消費者無關
因為消費者一定是哪個CP值高買哪個而已
所以要說什麼是過渡
我認為就只是企業畫大餅的內容
然後被一些人云亦云的人引用了而已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