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的液態氫
以大量能源壓縮於(大氣壓力的)氫近百倍的到的
你先浪費大量能源
換來轉換效率普通的能源
還沒算上(生產時.運送時.保存時)

氫所需要的能源消耗
是傻了嗎




美國能源部能源效率與再生能源辦公室的說法
天然氣裂解產生氫氣時,原有的勢能約有40%會在轉化過程中耗損。
從輸電網路接電,將水電解製造氫氣時,則會造成78%的耗損。
相對地
將一加侖石油從地底抽上來,輸送到煉油廠精煉成汽油
再將汽油運到加油站,這段過程會耗損約21%的勢能。
製造天然氣並壓縮、填充到氣瓶中,則僅損失15%左右。
整體能源分析的第二部份為「油箱到車輪」
也就是油箱裡的燃料,最後實際驅動車輛的能量。
以傳統的汽油內燃機而言,油箱內的能量損失了85%
因此從油井到油箱,再加上從油箱到車輪,總能量損失合計為88%。
燃料電池會將氫能的37%轉換為驅動車輛的電力。
如果氫氣是由天然氣經蒸氣重組法製得,總能量損失約為78%。
倘若以燃煤發電為電力來源,用電解法製造氫氣的話
則從油井(實際上是煤礦)到油箱的損失是78%
但氫氣通過燃料電池後,又額外損失了43%,總計損失達92%。
因此氫氣體非常浪費能源
以一度電能
為搭載電動馬達的汽車充電
一度電用來製造氫氣供應燃料電池相比
前者能使汽車行駛的里程是後者的三倍。
lordkon wrote:
以一度電能
為搭載電動馬達的汽車充電
一度電用來製造氫氣供應燃料電池相比
前者能使汽車行駛的里程是後者的三倍。
你說的是現在的情況與科技......沒錯
目前氫能源的從製造到發電的成本太高與效率低, 但是.......為何各國越來越關注氫的發展?原因就是理論上氫的能量密度是最高的, 問題只在於目前還沒找到好的生產氫的方式, 但是這不是絕路, 有方向性的
有興趣看一下這篇文章......
氫能量密度:143MJ/Kg......汽油:44MJ/Kg......三元鋰:1.08MJ/Kg
這也是為何現在電動車行使里程跟不上傳統汽油車的原因, 要背太重的電池在身上, 然後一直廣告催眠消費者, 500km日常使用就足夠, 每天回家充電就可以等等........當一台氫動能車隨便都是1000km續航, 60L的汽油車隨便都800km時.......因為要有800km續航的三元鋰電動車要背至少150kWh電池在身上太重, 因此才強調夠用就好

氫燃料電池:是終極能源方案還是愚蠢投資?
https://www.stockfeel.com.tw/氫燃料電池:是終極能源方案還是愚蠢投資?/
日本就是喜歡,
搞自己認為對的,
PHS系統,台灣也有引進,
大眾電信,
最後黯淡收場。
日本放棄4G,
我們可要感謝他們,
讓我們的產業,
獲利甚豐。
目前主流是純電車,
日本就是放不下,
氫能源車,
好似又要再一次複製,
跟世界主流脫鉤。
聯華林德建置全台第一座加氫站,估 2023 年運行
好似台灣也要開始了,
不過,純屬實驗階段,
別太當真,
不要發生本來,
加油站開好好的,
結果改成加氫站,
最後門可羅雀。
wimax 失敗,
也造成某公司破產,
就是太認真了,
誤信政府會支持....
台灣就跟著美國政府,
一起全力發展就對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