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Toyota 氫燃料車生產線 (坐在不定時炸彈上面嗎?)

氫燃料車的安全性原廠有重重驗證過,
你該擔心的是儲氫站、加氫站而不是車子本身。
看了樓主的影片,
才知道氫燃料電池整套系統佔用了太多的車體空間,
前引擎室如燃油車般被塞滿滿,
後座椅下方、後面也是滿滿的儲氫筒跟其他電子結構,
連要做成SUV/MPV都有困難吧?
純電車的電池
正在不停的研究、進化,將來必然會更先進。

充電速度
也會越來越快。

V2L這超棒功能,
必須有顆大電池,
燃油車沒有,
油電車沒有,
氫動力應該也不會有。

手機已經離不開,
我們的生活了。

而擁有一顆,
大電池的純電車,
就如同一台大平板。

在未來,
也必然會跟我們的生活,黏膩依靠,緊緊相依。
HeatoN19

…..你只要有氫就有電呀 怎麼會不可能有?不懂捏 就是靠氫產生化學變化在供應電的呀 氫車一樣會加入一些電池穩定電壓與動能回充

2022-12-17 1:56
星幻

所以科技的進步,是一定只有鋰電池?這玩意都進入瓶頸期很久了,你竟然不知道?近年來的鋰電池之所以還能有微幅成長,基本上都是加大密度的玩火邊緣而已…

2022-12-19 11:54
樓上的氫車是採高壓罐儲存(5kg)
壓縮的液態氫
以大量能源壓縮於(大氣壓力的)氫近百倍的到的

你先浪費大量能源
換來轉換效率普通的能源
還沒算上(生產時.運送時.保存時)
氫所需要的能源消耗
是傻了嗎

美國能源部能源效率與再生能源辦公室的說法
天然氣裂解產生氫氣時,原有的勢能約有40%會在轉化過程中耗損。
從輸電網路接電,將水電解製造氫氣時,則會造成78%的耗損。

相對地
將一加侖石油從地底抽上來,輸送到煉油廠精煉成汽油
再將汽油運到加油站,這段過程會耗損約21%的勢能。
製造天然氣並壓縮、填充到氣瓶中,則僅損失15%左右。

整體能源分析的第二部份為「油箱到車輪」
也就是油箱裡的燃料,最後實際驅動車輛的能量。
以傳統的汽油內燃機而言,油箱內的能量損失了85%
因此從油井到油箱,再加上從油箱到車輪,總能量損失合計為88%。

燃料電池會將氫能的37%轉換為驅動車輛的電力。
如果氫氣是由天然氣經蒸氣重組法製得,總能量損失約為78%。

倘若以燃煤發電為電力來源,用電解法製造氫氣的話
則從油井(實際上是煤礦)到油箱的損失是78%
但氫氣通過燃料電池後,又額外損失了43%,總計損失達92%。
因此氫氣體非常浪費能源

以一度電能
為搭載電動馬達的汽車充電
一度電用來製造氫氣供應燃料電池相比
前者能使汽車行駛的里程是後者的三倍。
ace ventura

馬斯克說要努力造人(目前搞人妻下屬....已知的生了10個), 你怎麼不跟進?[挖鼻孔]

2022-12-17 14:28
jason_uniq

只要是好的有何不可

2022-12-17 22:05
KaoSC wrote:
氫燃料車的安全性原廠...(恕刪)


氫氣的可燃濃度範圍非常廣,為2~75%
相對之下,天然氣則介於5~15%之間。因此,氫氣漏氣時比天然氣漏氣更危險

這也是說氫保存出問題時
就是一個不定時炸彈
Li Denny

加壓罐被擊穿時應該更容易揮發吧?畢竟比任何氣體都輕

2022-12-17 10:46
氫燃料動力車,
是需要內燃機
那就跟油車一樣,
一樣有引擎、變速箱等,
必須定期保養,
往往索費不貲。

特斯拉保養費
如此低廉,
相信其他廠牌純電車,
也是可以如此低廉。

只是,傳統車廠,
吃香喝辣習慣了,
不能、也不願放掉,
有著複雜結構的內燃車,才是最符合其利益啊!
seven ok wrote:
氫燃料動力車,是需要...(恕刪)


他是氫當電池化學轉換的燃料
不是用燃燒方式

缺點是轉換的設備
會有老化(效率降低)的問題(約1~2萬小時)
也就擺脫不了原廠的控制



氫氣由燃料電池的陽極進入,氧氣(或空氣)則由陰極進入燃料電池。
經由催化劑的作用,使得陽極的氫原子分解成兩個氫質子(proton)與兩個電子(electron),
其中質子被氧『吸引』到薄膜的另一邊,電子則經由外電路形成電流後,到達陰極。
lordkon wrote:
以一度電能
為搭載電動馬達的汽車充電
一度電用來製造氫氣供應燃料電池相比
前者能使汽車行駛的里程是後者的三倍。


你說的是現在的情況與科技......沒錯
目前氫能源的從製造到發電的成本太高與效率低, 但是.......為何各國越來越關注氫的發展?原因就是理論上氫的能量密度是最高的, 問題只在於目前還沒找到好的生產氫的方式, 但是這不是絕路, 有方向性的

有興趣看一下這篇文章......
氫能量密度:143MJ/Kg......汽油:44MJ/Kg......三元鋰:1.08MJ/Kg
這也是為何現在電動車行使里程跟不上傳統汽油車的原因, 要背太重的電池在身上, 然後一直廣告催眠消費者, 500km日常使用就足夠, 每天回家充電就可以等等........當一台氫動能車隨便都是1000km續航, 60L的汽油車隨便都800km時.......因為要有800km續航的三元鋰電動車要背至少150kWh電池在身上太重, 因此才強調夠用就好

氫燃料電池:是終極能源方案還是愚蠢投資?
https://www.stockfeel.com.tw/氫燃料電池:是終極能源方案還是愚蠢投資?/
星幻

但他們基本上就是咬定鋰電池技術會繼續突破,氫燃料電池則一定會卡住之類的…,原因嘛,某一位前面有說到,因為氫燃料電池在台灣並沒有發展,連湯都喝不到,所以就如此認為…或著說一廂情願。

2022-12-19 12:03
ace ventura

"鋰"電池"不可能突破", 鋰的電化學性質不會因"研究"而改變, 只能找新的材料當電極

2022-12-19 12:39
冬奧走紅的氫能源車,你開不起

日本就是喜歡,
搞自己認為對的,
PHS系統,台灣也有引進,
大眾電信
最後黯淡收場。

日本放棄4G,
我們可要感謝他們,
讓我們的產業,
獲利甚豐。

目前主流是純電車,
日本就是放不下,
氫能源車,
好似又要再一次複製,
跟世界主流脫鉤。

聯華林德建置全台第一座加氫站,估 2023 年運行


好似台灣也要開始了,
不過,純屬實驗階段,
別太當真,
不要發生本來,
加油站開好好的,
結果改成加氫站,
最後門可羅雀。

wimax 失敗
也造成某公司破產,
就是太認真了,
誤信政府會支持....

台灣就跟著美國政府,
一起全力發展就對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