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政府要做,油價不要補貼,讓油價一公升50元以上(歐洲很多國家比這個貴)就會有人買車時會考慮了.
再來調高油車稅金,牌照燃料貨物稅調高.
這樣弄個幾年後電車就多了.
Wow_Senior wrote:
這篇算是我的筆記外加...(恕刪)
無聊吐槽一下,你還忘了能量要轉換成動能。
不然,你汽油是燒來取暖的???
發動機一般效率在30%~70%,一般最多也就45%....70%那都已經是其他發電廠級別了。
而電動車效率大都在95%以上...
假設45%好了,所以你能量密度要砍半.......
除非未來能夠研發出一款不會產生任何熱量,或者微溫的汽油引擎,不然汽油引擎效率就是這樣的死...
但問題即便研發出來了,你老車願意花大把大把幾萬塊去換嗎XD
而題外話,有個東西叫做鋰空氣電池,理論上是接近汽油能量密度....雖然不超過就是了(攤手
個人這樣看電動跟汽油
電動好處是,如果發電方式、存電方式改變,那電動其實是受惠,例如現在未來某肉要換成固態電池,那是不是有所差異了?如果更科幻點,現有車輛把電池拔掉放入鋼鐵人的發電爐?是不是在不改變整體下就能做出改變?
但汽油已經無在改變,更別提現有的車輛,今天就算汽油改變其內容,但難保現有的內燃機能用....
所以兩者來說,一個是可變,一個是已經不可變。那哪種對於長遠來說是有利的?
這些口號一段時間讓民眾疲乏後,就會換一種口號,目的只是『刺激消費』而已,沒有其他高深的目的

石油,邏輯上會用玩,但是,現在活著的每一個人都看不到那一天

電能,邏輯上很環保,但是,目前還沒有產生電能的革命性科技

理性消費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非理性消費者就容易受到『行銷口號』影響,而且非理性消費讓增本主義下的企業經營者獲益較多,所以資本主義必然偏向刺激消費,這也是目前世界主流

各位回想一下『地球石油就要用完了、石油危機』這個行銷口號用了多久?到『油頁岩開採技術』出來了,就不用了

電能這個行銷口號要用多久,等到革命性電能技術沒辦法出現那一天,又會換口號了

少用仇恨文字,少看顏色新聞,學習從外語新聞瞭解國際動向;一直討論信仰題只會減少討論國際新聞的機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