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ARTC及VSCC原來是假的 假的 假的

Cloudy Shiau wrote:
你說的一大堆現況最...(恕刪)


我覺得你如果硬要把「執行者」和「立法者」一刀切,那會永遠看不清楚事情的本質的!看大大的談吐,並不像這麼天真的人…

樓主貼文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不論ARTC或是交通部甚至是立法委員還是相關的專家學者,在護航國產車商的最高目的下,他們其實是一夥的!這些都是車商利益的同路人!從來就不存在什麼「把關者」!你要說是交通部或是立委失職也行啦!這部份你我論點的差異也不過就是「名詞解釋」上的不同而已~
真要說的話,人民才是唯一的把關者!未來公投法過關,許多議題可以直接交由人民處理!到時廢掉ARTC不過舉手之勞罷了!

不知大大對我國的司法系統有沒有信心?但你覺得台灣的司法系統相較於美國的司法系統又如何呢?明明是做同樣一件事,但很抱歉!就結果論來看,台灣人做就是不一樣!
各國都有自己的驗車體制,為何台灣不需要?
以這次的翻車案例來看,台灣這種騙神騙鬼的驗車機制還真的不需要!應該全廢了!這台遊覽車出事前正好「通過」了例行的檢驗程序!但右後輪據說是沒胎紋的!你懂我的意思!上下交相賊!這應該要申請國賠才是!
人家怎麼做,好的當然要學!但我們自己在搞什麼鬼?披個法袍充道士?居然還想抓鬼?到頭來才發現原來道士自己就在養鬼!

許多人主張廢掉ARTC,這是一種情緒發洩嗎?大大何不想一下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情緒呢?不就是因為人民極度痛恨這個單位嗎?理由前面說太多了!
不過大大也不必擔心「錯殺無辜」啦!如果ARTC一切做為都是純粹的福國利民,就算把ARTC給廢了,那也是針對其作為保護國產車商的屏障的部份!對國家有意義的資源當然會以新的樣貌重生!大大為ARTC「抱不平」,我反倒覺得多慮了!畢竟大大不滿ARTC的原因應該跟許多痛恨該單位的民眾應該是一致的!我們都希望有一個公平、健全、競爭、效率的市場,這才是消費者之福~
xboy200 wrote:
我覺得你如果硬要把...(恕刪)

其實我是故意[一刀切]
我來說VSCC, ARTC就是一個關於汽車安全審核制度下的執行機關
目前我只希望就理性面去討論法規制度上的[可行性]
而不是翻舊帳式的情緒發洩(那是政客媒體的最愛)
台灣VSCC和ARTC的大眾公信力你我都清楚
不滿的是這二個機關沒做到它的功能或沒達到大眾認為它該做的功能
但是大眾的不信任常都一直建立主觀認定上
比方說[黑箱]比方說[技術性阻擋]
如果有人能提出相關的證據
我會非常高興
因為那意味著會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去改造這兩個機關

但是講到[廢除]
我目前沒看到ARTC[現在]執行上的重大缺失
所以你說的廢除理由沒說服我
就像這次遊覽車翻車事件
請問哪一個有能力的檢驗機關去證實遊覽車的屋頂強度不符合規定
都是看圖說故事的臆測不是嗎?
(如果是強度標準過低那更應該修改不是嘛?)
我到真的很希望有人能證明那台遊覽車19年前[新車驗車]時有被放水
那樣責怪ARTC才真的落了口實

假使VSCC或ARTC廢除後
請問如果你還要保留原有汽車安全審核制度還是不要?
如果還要
那還是需要二個機關去替補這個角色
那我看不出廢除的[必要性]
因為那看起來就像是鬥倒舊勢力在換一批新勢力
新勢力難道就可以很[理想]的為民服務?
我只會把重點放在如何把VSCC, ARTC發揮大眾期待的功能上

廢除ARTC之前就有討論過
連結
有位應該是行內人網友的意見(我像我是打嘴砲的外行人)
你可以參考一下


xboy200 wrote:
我覺得你如果硬要把...(恕刪)

台灣長久以來在執行面有很多黑暗面
所以就算我們的法規或標準和國外同步
執行成效也不會令人滿意(像空污或車輛排放標準)
但是你不會因為對警察執行或貪汙不滿
或是當初警務系統都只為特定人士服務
就想廢除警察局然後再另設個什麼警務所吧?
所以我只會把討論重點放在該如何在[現有體制]下改變或修正
法規標準白紙黑字不會因為人的因素而改變
那才是有長久性的

像先前提過
民眾普遍對汽車安全資訊不透明感到不滿
那就應該把主力放在修改法規或成立制度上
這樣即使發生重大交通意外
主管機關至少在新車安全審驗上站得住腳
就小客車安全上
改變現況方法
1.直接立法強制主被動標準配備
2.提高合格標準或增設測試項目(如後撞)
3.成立台灣新車評介T-NCAP
這些方法行政機關或立法委員都有權可去做
但要不要做是另外一件事
Cloudy Shiau wrote:
其實我是故意[一刀...(恕刪)


其實這正是ARTC樂見的事!
只是毫無根據的相信ARTC的清白,大大的理想恐難有到達的一天!

我不懂ARTC有什麼好不能廢的…
所謂的「廢掉」也不是真的拿顆炮彈滅了ARTC的腹地,如果它的某些功能真的是台灣需要的,重啟又有何困難呢?廢掉ARTC,一切才可能重零開始!以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為前提,確實檢討台灣究竟需要哪些檢驗機制!如果台灣其實根本可以不要這些無實質效益的檢測,又或者維持某些檢測並無法顯著提昇社會的福址,為了檢測而檢測?為管理而管理?那自然也沒有重啟的必要了~

個人很痛恨政府一切為了做而做的行政措施!這要燒掉多少的人民納稅錢?我每年繳稅都繳得心不甘情不願!而當一個機關無法為公益帶來正向的挹助,那它必定是某方私人利益集結的支點!即便該機關本事很高、資源龐大,那也只會成為「即得利益者們」的超級打手,甚至是人民利益的「儈子手」罷了!
如果大大是民間企業的領導者,你會放任公司有任何一個無法帶來利益,但同時卻會不斷增加你企業成本的一切存在嗎?台灣沒有浪費資源的本錢!不論是警察局、交通部、甚至是軍隊,能照護人民的當然要留!但沒用的就該縮編、整併!甚或直接移除不是嗎?你怎能期待一個無用、邪惡的單位一夕變得好棒棒呢?

若能在不廢掉ARTC的前提下創造健全、自由的市場,我樂見其成啊!但這不可能啊!
這就是官商勾結~~人民的命不值錢,老闆的口帶滿滿比較重要
xboy200 wrote:
其實這正是ARTC...(恕刪)

就像我之前說的
我不像你希望去大幅打破現有法規和安全審驗制度
因為我不認為台灣那制度是為做而做
台灣在新車審驗制度架構上和歐美國家差異並不大
[偷偷]被修改的應也還有機會修改回來
VSCC和ARTC成立也是為了執行那安全審驗制度
也才會後來車商願意標配2氣囊(法規可沒強制,是車商為了通過測試主動標配)
國產車也才能有實車碰撞數據(這不算ARTC的好處?)
(有數據才有[機會]公布)
所以我只希望修改或改造現有機關而已
但那需要對現有制度和各機關腳色有充分認識
而不是只聽著像是流言般的資訊(名嘴最愛散布的)
請問你有看過台灣新車檢驗的流程或規定嗎?
不然你怎會認為台灣汽車檢驗是為做而做?
如果你要說執行面的問題
那確實是問題
但需要開解決分開討論

比方說我看到要廢除ARTC的理由
有的是說[ARTC[不讓]進口車驗過,只為保護國產車商]
然後舉出的例子是國外6顆氣囊驗不過國產車2顆就過
這實例乍看之下一定是ARTC讓國產車放水呀!
或是有奇怪進口車有較國產車嚴格的特有法規!
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就我所知
汽車安全審驗標準並沒有區分國產車或進口車
而且我知道很多進口車都不是在安全性上驗不過
那你覺得你是不是有可能被誤導了??
當然我更希望有更多ARTC黑箱行為的實例
請問你有看過嗎?

ARTC應該獲得不少政府補助
你如果不相信ARTC有任何作為
那當然會很不甘願繳稅給政府去補助ARTC
但是對我來說
ARTC好歹還有個測試儀器的硬體和軟體在那
而且也有實際執行運作
公法人也還有機會監督
難道你覺得汽車相關經費直接補助去裕隆這樣的私人企業公司會比較好?
現在拿政府補助的私人公司可不在少數
而且研究成果還可以直接讓他們自己賺錢
這樣就算有機會砍掉重啟嗎?
我感覺現況就是就算你廢除ARTC
也不會有相關專家願意出來
氛圍上專家只是出來被一群激情的群眾公審
不會有啥就事論事的空間

當然如果你覺得台灣完全不需要有自己審驗汽車安全的[能力]
那確實不需要ARTC
要VSCC完全改成書面審核
國產車通通送國外測試就好
但我不贊成

對我來說
先將事情釐清楚
了解有哪些方法還可以[選擇]
不要讓錯誤資訊流竄才是重點
選擇權才是民主法治的重點
不然像我鍵盤手一個能有啥實質作為
也和你一樣在討論上發發情緒而已
Cloudy Shiau wrote:
台灣在新車審驗制度架構上和歐美國家差異並不大...(恕刪)


昨天看了大大提供的連結,許多前輩提出了一針見血的看法!很好的文章!已收藏~

請問大大,我們的國產車商,例如裕隆或是光陽,他們自己有實驗室嗎?他們可否自行進行碰撞、耗能、噪音等測試呢?
你覺得VSCC和ARTC的「公信力」,和歐美日等國家相比如何?

目前我們有自己的車測機關,但結果是什麼?台灣的造車工藝是否真的有因A.V的存在而有顯著提升?國產車商的競爭力是否追上國際了?還是反而被後面的國家追過了?據說我們至今無力打造汽車引擎…但明明有一堆完全不輸給歐美日等級的實驗室和專家學者,「台灣製造」的技術力跟安全性是否追上歐美了?為什麼沒有?難道這些實驗室的實驗成果壓根兒沒屁用嗎?
消費者端呢?我國的車價是全世界最貴的!為什麼其它國家沒有台灣這種怪象?大大能解釋嗎?
那台車頂被削掉的遊覽車,掛牌前必定也是通過ARTC的測試了,那安全了嗎?有測試!但有意義嗎?這就是我說的「為測而測」!只要你有辦法,多的是巧門!這就是我們台灣在玩的把戲!玩了幾十年了!還打算繼續玩下去?

ARTC有先進的軟硬體設備!而且正運作中!但是否真的有為公益帶來實質的效用?如果不足,那就要檢討、修正;如果沒有,那就不必再用公費補助了!但作為護航國產車商的角色,那可沒有商量空間,這是一定要廢的!否則即便ARTC有良好的體質,能力強大、資源充足!但卻無法真正為公益所用!甚至淪為車商打手…

那連結有提到類似這樣的看法,如果我們能承認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車測報告,未來進口車不必再過ARTC這關,我想問題會單純許多!ARTC可以作為與車商利益無涉純粹的研究單位;至於國產車,看是要送到外國驗,還是交給ARTC驗,反正只要通過其一便可在國內販售!如此一來國產車也就不是一定非得過ARTC這關了!一頭羊也不必再被扒好幾層皮!可謂皆大歡喜了是吧?
xboy200 wrote:
昨天看了大大提供的...(恕刪)

針對您的問題
1.裕隆或光陽的國產車商目前應該沒有可以測試實車碰撞的實驗室
但是如果今天政府要補助成立他們不一定會拒絕吧?
國外也不是每家車商研發新車時也不見得一定可以自己做,可委託其他實驗室執行
2.以相關機關公信力而言,在台灣網站討論上國內機構當然不如國外機構
但是我想反問你原因為何?
應該說哪一件有證據的事情讓你覺得這機構不值得相信?
台灣不信任政府不是常態嗎
3.如果你有搜尋過,那你應該查的到汽車引擎台灣已經可以製造也有使用在販售的汽車上
如果你要告訴我引擎水準不足
只能說這個議題可以扯很遠,例如:願意花多少時間、金錢和心力才能追得上別人?
,而為何台灣花了多少錢但成效似乎沒別人好(例如韓國)?
台灣一直都是代工短利的心態,你要如何改變?
至於這些機構花多少在有實用的研究上我不知道,但是ARTC網站都有介紹其研究和專利
而且至少有做國產車安全審核測試
當然你可以說日系國產車安全能看嗎?
但我要問的是日系國產車的不夠安全有沒有數據?
新車測試的標準是公開的
有沒有專家可以解釋一下那的標準數值和安全的關聯?
且網上號稱蠻安全的luxgen或ford國產車不都是國產
台灣人安全觀念常都還在主觀認定上
4.車價問題也需要另外討論,國外絕對有比台灣貴的車價(如新加坡)
像美國車價也相對比歐洲便宜
那牽扯到歷史因素(如車輛是奢侈品)
5.出事的遊覽車到底車頂強度是不是[不足]
我一直說應該要有確實的數據
也才有機會去要求[驗車法規]的更改
但是你看討論有針對這方向去討論
即使不見得是出事主因
也應該需要排除
但是沒人願意去做
最後只有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其實台灣很多問題都是這樣
故意製造模糊,然後不了了之
6.小客車的新車審驗中碰撞測試之前就開放了呀
進口車可用國外測試報告
網站上還可以查詢執行測試機構
(但絕對不是你知道的IIHS, NCAP,那是另一項測試)
目前ARTC幾乎只在做國產車而已






Cloudy Shiau wrote:
針對您的問題1.裕...(恕刪)


感謝大大的回應,我覺得大大懂很多,希望能再多請教一些~

1:國產車未必需要自己蓋一間車測實驗室,我的意思是在送ARTC之前,國產車的製程難道沒有先驗的能力?看是原廠土法煉鋼或是委託民間實驗室,才能大略知道自己的產品大概是什麼級數是吧?而以我國國產的造車工藝水平,即便以世界的標準來看,至少也有級格吧!那ARTC的檢驗必要性是否可以因此打點折扣了?國產車真有被台灣政府檢驗的必要?

2:如果台灣沒有自己的車測體制,難保國產車的製程不會偷工減料?果真如此的話,國產車外銷國外就必然無法通過該國的檢測了!所以說只要能通過世界幾個重要的車測中心的檢驗就能在台販售的話就不會有這層疑慮了!那ARTC存在的必要性應該可以再打一折!
至於專攻內銷的國產車商,看是要送到國外取得車測報告或是交由ARTC都行!只要取得其一就能在台販售~

3:之所以把ARTC的公信力跟國外比較只是想確認一件事,如果我國的車測公信力至少跟國外是同等級的,那承認國外車測報告就沒有什麼不妥了~

4:台灣車商是否需要自己生產引擎?廢了ARTC…我是說如果我們能直接引進歐盟、美國、日本可合法掛牌上市的車款而無需再經過ARTC這關,國產車商自己會決定該怎麼做~
但在此之前說台灣其實有生產引擎的能力,只是市場不大,沒這必要…云云,恐怕沒什麼說服力!就好像有人說:我考得上台大法律系!只是我志不在此不考罷了…
如果車商的引擎技術真有顯著的競爭力,怎會沒搞頭?

5:台灣車價世界最高!但在國外還是能找到同車款但比台灣更貴的例子,這並不意外,畢竟台灣不會是全世界唯一一個鎖國市場!我覺得跟歐美日這些開放市場相比才會有意義!重點是只要廢了ARTC…你懂我的意思,台灣消費者即可自由引進這些汽機車大國的產品,屆時台灣代理商或國產車商高興怎麼定價那都不關消費者的事了!不是嗎?

6:翻車案件至今也沒一個公開的檢驗報告,出事原因現在說都太早,但民眾的質疑卻每天都在增加!該主動出來說明的應該是相關有權單位或是業者,不是一句「你拿出証據來給我看啊!」就能了事的!台灣許多公共問題最終落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不就是政府沒盡到最起碼的資訊揭露義務嗎?怎能怪人民不信任?
現況事實就是ARTC阻擋了民眾自辦進口的權利!你要說法規不是ARTC定的也行,但ARTC、VSCC存在的結果就是國產車的品質、安全性不旦追不上進口車!而台灣車價卻是世界最貴!民眾聚焦的是這個「結果」呀~

原文不就在說球員兼裁判,官官相護,artc, 國產車商,交通部⋯本來就一伙的,何必硬把ARTC說成只是執行者撇開關係,難到他完全沒拿政府錢?
法規是交通部訂的,執行是車廠老闆任職,拿交通部錢的ARTC,這種組成,又不公開撞擊報告,也一堆不知長進的落後安全規範
你覺得老百性要怎麼相信?這個單位又有什麼產出研發,是值得政府出資的?
台灣從新車就不注重安全,到現在2氣囊沒esp的車還是主流,甚至還有沒abs的,政府法規跟不上腳步,市場不夠大要民營撞擊測試單位也是有困難,為何不能由政府成立?甚至送去中國測試也比現在啥都沒做好。
如果願意和大國取得合作互相承認測試數據,不也是一種實際的辦法?
如果台灣的2氣囊無esp還偷內鐵的車,都送歐洲甚至中國撞擊測試,你覺得會拿幾星?
如果一顆星也沒有,那ARTC存在的價值到底是⋯?

台灣現在的問題就是沒有單位能間接或強迫車商下放安全配備,檢驗車體剛性,以及讓民眾提高對安全的認知
然後舊車定檢太過莫名奇妙項目也太少,驗個hid大燈只要是後裝的一定不過,吹毛求疵,然後其它真正影響安全該驗的都隨便來,很多老車根本沒在花錢修保養,在路上如定時炸彈,早該淘汰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