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zyShark wrote:不安全的車,你不買、...(恕刪) 從消費者觀念下手一定是最好最根本的只是銷售現況就是大家在「汽車安全」上的要求應該還不是最優先的看看配七顆氣囊的國產車的銷量就知道說重視安全大家都很會說實際買車就還是有取捨不然配備陽春安全配備沒少的進口車應該賣很好(如果普遍對國產車安全有疑慮)但明顯不是這樣若回到樓主的標題我一直搞不懂用單一車禍事件可以看出什麼?5+2的MPV其實都適用樓主的標題之前看過fifth gear的影片去測試卡車被後撞時的第三排測試車是歐洲品牌5+2 MPV結果應該很清楚只是外國就會很清楚在討論的是第三排的安全性不是在討論國產與否或哪個品牌而台灣OOXX
Cloudy Shiau wrote:從消費者觀念下手一定...(恕刪) 我認為安全配備不是標配所以會有比較價錢的空間有氣囊跟沒氣囊一台可能差價就不少加上電子設備會更可觀會讓很多人怯步如果政府強制介入安全配備為標配的話大家應該就沒話說了~勢必得花錢買買車就必須辛苦點了
ronalld wrote:我認為安全配備不是標...(恕刪) 這就是台灣人對汽車觀念的問題歐洲很多代步小車引擎可能就1.2,1.3但台灣人就會說不夠用爬坡無力之類的話台灣就喜歡什麼都要有(大馬力、大空間、頂級隔熱紙)最後再說安全配備買不起舉個例子來說在英國賣的某牌小車台灣售價約70-80萬(和英國售價差不多)其頭部氣簾選配是245英鎊(約11331台幣)其ESP選配價是365英鎊(約16880台幣)(台灣款式是標配)請問安全配備貴??70萬都出了在乎2-3萬?那可是安全配備耶!花3-4萬改音響的大有人在台灣都說氣囊維修貴那是車商想賺錢選配價也是車商可調整的不要在被台灣進口車商騙說加了安全配備就會車價高到買不起而台灣車商可惡的是把可選配最多氣囊多安全配備的車款放在頂級讓別人有藉口說多安全配備就買不起其實最貴的不是安全配備
supreme1982 wrote:多做善事比較實在該來...(恕刪) 其實這篇文章一開始的動機,真的是因為最近本人陸續看到的三件事故,都是 T 排車在前造成的追撞事故。一輛是Yaris,一輛是 Altis,一輛是 Wish。在路上看到龜車在快車道上緩緩前進 (30 ~ 40 km/hr, 速限 60 km/hr),一旁的老婆會問,他們是在找路?還是車子有什麼問題開不快?是啊,我內心也有類似的疑問。覺不覺得車主的個性與價值觀會影響他們購車的決定、品牌、車型?然後人的個性、加上車子的性能/操控/‧‧‧給他們的安全感、最終又會影響到他們的駕車習慣與速度。結果,我們在路上,就會覺得,疑,某牌車的龜車怎麼那麼多‧‧‧想問問大家,你們的車,開起來是穩還是飄?這一定會影響到你們的巡航速度,對吧?((當然我們不會看到有人開法拉利在路上龜的吧!?))再說,許多所謂「保守型」的車主,遇到突發狀況,他們的本能可能就是緊急煞車。然後就,追撞了。那要怎麼辦呢?甚麼叫做「安全駕駛」?在此提供一些建議。- 跟上速度!前面交通如果是順暢的,拜託請以最高速限行駛。不要以為開得比別人慢就是安全。有可能別人因為受不了你開太慢,要想辦法超過去,結果你又莫名其妙煞車,許多追撞就是這樣來的!- 高速公路上,第三排座椅千萬不要坐人,除非你是他的保險受益人!至於有許多「無奈」的車主,因為預算的問題,只好買了入門車型,性能與安全都不夠。我的建議是,- 在市區開車請儘量跟上車流,不要害人因變換車道超車而撞到你。別人的車可能只是保險桿擦傷,你的車可能會很慘。雖然撞到你的人要賠,但你們也賠上了寶貴時間,對吧!- 如果因為車子性能的問題,實在無法跟上大部分的車,麻煩請走慢車道比較安全。- 小車還請不要走高速公路,長途開車又累又危險。請多利用大眾運輸系統。謝謝!
ronalld wrote:現在FORD如果符合大眾需求的話那TOYOTA怎麼還會銷售長紅?還是FORD還是有比不上TOYOTA的地方?有請神人指示~ 所以我才說台灣人買車的觀念很差啊,一昧的注重省油、皮椅、DVD,卻忽視了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