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

長期佔用超車道其實不違規

.展哥. wrote:
就是有你這種錯誤觀念...(恕刪)


速度考量的應該是死亡率

以前好像聽到有統計車速160以上事故死亡率是百分百的樣子
依照台灣死亡率一攀升,官員就被叫去罵的狀況
官員也不會吃飽撐著自己找麻煩

其實我覺得最順暢的只有像電影那樣,全是輸送帶的方式運送
不用快但不會塞車

至於國道要順暢
最佳方式就是大家全用ACC固定速度+10
不亂超車,沒事不變換車道

這種像輸送帶的運送方式絕順暢

國道會塞的原因除了沒辦法到速度上限的慢車
還有交流道的會車
另外就是拼命變換車道害原車道減速的狀況
(有的人年輕安全車距可以保持法規,有的老的自知反應慢..習慣安全車距法規*2)
CcCManCcC

所有的東西,都是安全大於效率,不會效率大於安全的...

2024-03-13 8:21
.展哥.

在高速公路安全和效率應該並重,不可偏廢

2024-03-13 22:39
CcCManCcC wrote:
速度考量的應該是死亡率
以前好像聽到有統計車速160以上事故死亡率是百分百的樣子
依照台灣死亡率一攀升,官員就被叫去罵的狀況
官員也不會吃飽撐著自己找麻煩XD
...(恕刪)

車速160以上事故死亡率是百分百的樣子 ?
這是德國"解除速限" 路段 , 水泥鋪面比擬飛機跑道, 均速 超過 160km , 來回開過很多遍了 , 沒有事故



您"速度"的說法?顯有誤解 和 所羅門曲線 所述 並不相同 !
所羅門曲線是一個 二維圖形 , 表示(汽車的碰撞率) 相比於 (同一道路上的平均車速VS它們個別的速度)的函數。
該曲線是David Solomon基於1950年代後期進行的研究 , 並於1964年發表。

所羅門發現, 在車速很快的公路上,日間碰撞率與車速比率(同一道路上的平均車速VS它們個別的速度)呈U形曲線,即 速度低於 22 mph或以下的車輛(碰撞率每100 mvm 43,238)很高 ,增加時速約為65 mph(每100 mvm為84)碰撞率會降低,然後在高於此速度時又會有所提高(達到速度至少為73 mph時,每100 mvm為139); 夜間曲線發生相同的模式,這些結果如圖1.1所示。
繪成圖形是這樣

最低點 落在 夜間55mile(88km) , 日間67mile(107km) , 並不是速度越低越安全

將車群平均車速設為0

X軸上的數字 是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這是什麼 ? 是 差值 , 是 (V2-V1) , 基準值 0 是 平均車速 , 和 車群 平均車速 的 相對差值
最低點落在 車群平均車速 +10 的範圍之內
比整體車群的平均車速略高約 5km , 能拉開車距 , 汽車的碰撞率 最低

差值 , 是 (V2-V1) , V2-V1>0 會造成車距拉開, V2-V1<0 負值車距縮小
差值是相對值, 會影響到車距 , 不是車速本身
根本不是 "絕對車速"多少公里 !

所羅門曲線的研究側重於速度偏差(差值),而不是速度本身 。
所以一些論文引用了所羅門的研究, 來支持原始速度和碰撞風險不直接相關的結論

速度 並不是安全與否的保證 , 是有對應的『車距』才能煞停
是速差 (V2-V1) , V2-V1差距小於10km以內, 才能 保持足夠煞停的車距 , 差距拉大,太快或太慢,都會讓汽車的碰撞率增加
發生碰撞,此一安全是看車距, 不是單看車速 !
如果 前方有 100m無車之車距, 這樣 就算車速200km/h 仍然是能煞停的
如果車距只有 30m 卻 80km/h行駛 ? 80比200慢很多,但開這麼慢仍然是不安全的 !
為何車距會縮小到只有 30m?
在國外是因為 速差過大 , 開太慢被後車追上車距縮小, 或是開太快追上前車造成車距縮短
在台灣是刻意往內側車道擠進去所擠出來的?還自稱只要最高速限+10km擠進去就能不離開內車道?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94 條
汽車在同一車道行駛時,除擬超越前車外,後車與前車之間應保持隨時可以煞停之距離,不得任意以迫近或其他方式,迫使前車讓道。


有車距才能自由行駛 , 塞在一起受制於前車 ,要前車移動才有車距。
依據 跟車模型理論(Car-Following Theory)

描述車流是保持 (車...安全車距...車...安全車距...車...安全車距...)
安全車距 區隔/限制/制約了單一車輛前進之車速V所產生的能量。
車速越快能量越大, 該能量以 "波"(能量波/衝擊波)的形式傳遞 , 若車距不足, 波動就會連貫 , 一台車傳遞給另一台車 , 一個車群便組合成更大的波動 。
這就是高速公路常見前方發生壅塞 , "壅塞波J波"由前方傳遞過來影響到數公里後的車流也必須降速

速度V衝出去會不會有動能?產生一股"衝擊波", 需不需要有空間能吸收這股"衝擊波" ?
衝出去要不要停下來 ? 要不要授予某一長度能煞停?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九十四條規定: 隨時可以煞停之距離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90.04.24.運安字第900002569號函
一般駕駛人在行進中,突然發現危險情況後即刻採取煞車措施,車輛必須空走0.7~ 0.8秒(反應時間為0.4~ 0.5秒,右腳由加油踏板移至煞車踏板之時間為約0.2秒,踩煞車踏板所需時間約0.1秒),才產生煞車效果(交通事故偵查學,吳明德著)。
煞車停止距離= 空走距離(反應時間+換腳時間+踩入煞車時間) + 實際煞車距離(實際煞車開始作動時間)


這是奧地利的 E55 West autobahn 140km/h速限


現在在德國A8外側車道上車速140km , 後照鏡可見 有另一台車 在 內側車道上 超車 當中


為何外側車道上車速能140km? 因為前方有 7 條車道線的車距


依法靠右,補滿右邊無車空間, 空出左邊的車道 , 才能有足夠長的車距


您知道台灣速限遠低於德國 , 事故死亡率卻為德國的3倍
根據每10 萬人為單位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德國交通死亡率僅為3.7,日本4.1 ,美國為12.4,台灣高達12.1(108年) ???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的人均數為德國,日本的3倍。

CcCManCcC wrote:
其實我覺得最順暢的只有像電影那樣,全是輸送帶的方式運送
不用快但不會塞車

至於國道要順暢
最佳方式就是大家全用ACC固定速度+10
不亂超車,沒事不變換車道

這種像輸送帶的運送方式絕順暢 (恕刪)


這是天方夜譚 , 是在假設 車與車之間 不存在 "速差" ?
還是假設 道路空間為 "無限大"?想+10就能加10? 前方有多出來的車距嗎 ?

不超車 ?不把快車調整到前方, 慢車放到後方 ? 如何因應前車慢後車快的速差?因速差產生的衝擊波如何化解 ? 都不必? 像現在這樣任由駕駛人自己搶車道 嗎?
不變換車道? 一出匝道,加速車道就接上外側車道, 請勿螃蟹橫行去擠內側車道 , 就不會變換車道, 很好

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 是 全球交通專業人員開會(維也納道路交通會議) 討論之後的決議
它最早訂出 車速應該地勢,道路狀況, 車輛條件及載重 , 天氣情形及交通密度 調整 和 與前車保持充份距離(車距)
地勢: 下坡(加速度a往下衝)再碰到上坡(負的加速度-a有阻力),車輛不會堆積在"凹陷部"嗎? 前方上坡處就形成堵塞 ,必然降速
輸送帶? 又不是一列火車 只有一個動力源機車頭 ,而是每台汽車都有自己的驅動能力
輸送帶?先經過下降的輸送帶, 接上一個爬坡的輸送帶 + , 貨品會不會卡在兩條輸送帶中間 ?

道路狀況 :
彎道要降速 , 輸送帶要記得轉彎喔 , 不然輸送的貨品都飛出去了


車輛條件及載重: 每台車引擎扭力相同嗎?能瞬間加速?減速?一直保持一樣的車速嗎?

天氣情形: 大雨濕滑 ,下雪 ,起霧 , 前鏡頭? 雷達波 能分辨嗎? 減速還是一頭撞上去?

交通密度:
德國 A100 交流道 瓶頸路段 , 不減速嗎? 輸送帶能區分那些貨品離開下匝道?那些留在輸送帶上?

因應以上種種道路狀況 , 都要調整『速限』

所以在德國 是機動變換速限 , 此時機動速限是 100km/h , 也機動開放路肩了


我國早就有"機動速限" 的法規 (高管規則8-1-3但書)
現行,目前法規,我國對於"內側車道速限" 有二條法規, 二種速限在互變!

前提是 "當時"適用那一種"速限" ?
是高管規則5 ? 亦或是 高管規則8-1-3但書 ??
這兩種速限不同!
低車流量(有55m車距不堵塞行車)之狀況下- 改速限 → " 最高速限行駛" (依據速限標誌上方那個速限標誌行駛),依高管規則8-1-3但書
高車流量(無55m車距,為堵塞行車)之狀況下 → 回到原高管規則5之最低速限-最高速限 區間 !



速限在此兩種速限之間, 因應不同 LOS , 不同車流量, 機動轉換

CcCManCcC wrote:
國道會塞的原因除了沒辦法到速度上限的慢車
還有交流道的會車
另外就是拼命變換車道害原車道減速的狀況
(有的人年輕安全車距可以保持法規,有的老的自知反應慢..習慣安全車距法規*2)

完全相反
高速公路會塞車的原因是 因為 車距縮小 ,無關 車速 本身

一台車是慢車 , 後面也是慢車 , 都是 60km , 就沒有速差 , 車距沒有變化, 後面的車同樣能60km行進
所以要落實超車道路權 !慢車要靠右邊車道 , 快車就能從左邊車道超越過去, 超車就是在做"車速分流"!
左邊這一列車流的車速就能比右邊這一列慢車快 !
問題是慢車要靠邊 ! 要由左邊超越過去就不會被塞住

否則 , 不同車輛的不同車速 ,彼此間的 "車速差值" 所製造出的衝擊波, 此衝擊波又因為車距變小未能吸收 , 進而傳遞突破車與車之間的空間, 就會作用在整體車流上

車距縮小 的主因 是車流量 超過 道路容量 , 車都塞在一起,讓車與車之間的空間變小 ,
次要原因是 車流擾動(被衝擊波影響) 及 道路瓶頸

玄路西法 wrote:
完全同意,除了考量車流順暢,還必須考量安全性,同意最佳方式就是用ACC,不亂超車

ACC 就不會有速差嗎?
就算駕駛人想避免速差 , 但是所行駛的車道是會有地勢高低起伏,有彎道, 該車輛條件及駕駛反應時間及載重 , 加上天氣情形(逆光反射)及交通密度(受迫於前車) , 都會產生速差 ,拉開或縮短 車距

要順暢 ? 速差就不能發生於 同一車道 , 讓車距縮小
速差要發生於不同車道 , 讓 左內車道 > 右外車道 , 有一條相對車速的繞道 bypass ,由左方車道繞到右方車道的前面 ,車流就會順暢 , 這車速分流就是 "超車"

要安全? 不是更應該回歸路權 ! 各自行駛於自己的路權範圍內 , 才會安全 ! 更不應該不侵入它人得到法律授權的車道空間 , 不去搶先它人得到法律授權的使用時間 。


這個只會出現在烏托邦國度....(恕刪)

是的
Kelly920925

那些只想自利的害群馬歸歸們[欠揍]就不明瞭超車道主提供眾車、所有用路人“靈活借位之用” 可被多人將超車道分成小段以供自我疏散。歸歸長佔疏散用之重要樞紐,用自以為是的最高速堵車錯將超車道降為一條普通車道

2024-03-12 20:48
herblee wrote:
車速160以上...

台灣最大問題就是無法落實車速分流,別忘了台灣還有一個奇特法規就是大車僅能行駛外線,頂多以中線超車,光這條法規不少三寶小車認為外線有大車威脅,一上高速就直接往中內線靠,往中內線靠就算了但車速也不提高道速限頂,常常看到時速80 90幾,甚至還不到的跑中內線,龜中線小車還影響大車超車權利,龜內線影響所有用路人權利,完完全全破壞車速分流機制,這也是為何國1都會區路段都會很卡的原因
.展哥. wrote:
台灣最大問題就是無法...(恕刪)

大車開車就很不守規矩了
自己造成的
中線內線速限本身低
有些老年人開車慢些,大車直接貼著屁股閃大燈(尤其以前沒有行車紀錄器時代更嚴重)
你說這樣沒事被大車屁股貼著開,誰還會想開中外線
開車沒事撿東西不看路,不然疲勞駕駛,把人家塞車停在那的轎車當夾心餅乾
要嘛就乖乖早點出門送貨
要嘛就和雇主抗爭給的時間不夠
如果想多跑幾趟多賺錢,那自己要有能耐,不是別人要讓自己方便賺錢

我是覺得營業車種應該處罰加重,而且是超重
嚴重違規直接終生取消駕駛資格
搞的和歐洲一樣罰,而且從駕駛罰到雇主,百萬千萬上億這樣用資本額計算罰,罰到怕的那種

至於那種趕著送貨是自己的問題,不能拿別人的生命安全賺自己的錢

用戶環境只要安全,駕駛自然願意過去
CcCManCcC wrote:
大車開車就很不守規矩了
自己造成的
中線內線速限本身低
有些老年人開車慢些,大車直接貼著屁股閃大燈(尤其以前沒有行車紀錄器時代更嚴重)
你說這樣沒事被大車屁股貼著開,誰還會想開中外線
開車沒事撿東西不看路,不然疲勞駕駛,把人家塞車停在那的轎車當夾心餅乾
要嘛就乖乖早點出門送貨
要嘛就和雇主抗爭給的時間不夠
如果想多跑幾趟多賺錢,那自己要有能耐,不是別人要讓自己方便賺錢

我是覺得營業車種應該處罰加重,而且是超重
嚴重違規直接終生取消駕駛資格
搞的和歐洲一樣罰,而且從駕駛罰到雇主,百萬千萬上億這樣用資本額計算罰,罰到怕的那種

至於那種趕著送貨是自己的問題,不能拿別人的生命安全賺自己的錢

用戶環境只要安全,駕駛自然願意過去

老年人反應差開不快,既然技術沒到位反應差,更不應該開車上來高速阻礙交通,年紀大反應差本來就不是龜速的理由,雖然大車逼車也不對,但是高速公路本來就是不該龜速

最好方式就是高速公路一律提高最低限速到90或100,只要低於90被拍到一律重罰,正常技術及車況,根本不應該低於90情況,前方沒路況還開不到那速度本來就是自己的問題,高速公路本來就是以效率為主,在安全無虞情況應該以效率為重,只要低速龜速行為都應該重罰並且吊銷執照,安全第一沒錯但效率也該跟上,而不是像公務員一樣只會依法行政謝謝指教
卡一下 我有空再來爬文
400樓後我就幾乎沒再看過這串文章了
我要來看看01內線仔有多少
kelven8116 wrote:
長期佔用超車道其實不違規(恕刪)

只是讓後面的人很賭爛...正所謂好狗不擋路, 不拉屎就別蹲在茅坑阿........
其實中(外)線多數情況下都比內線快
真的想一路順暢的我真心建議一路開中線
中>外>中 中>內>中 不塞車的情況下這樣最順
但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幾乎全程都在中
除非遇到中線龜車我才會進去內線超越他(中>內>中)
有時候還真的會有人開8X在中線

另外我實在很想嘴一下某些內線仔
那些不保持安全距離搞貪食蛇的也都是內線仔居多
我遇到貪食蛇我都加大我跟前車的距離
因為他們也常常突然就不想當蛇了 突然就切回中線
當然如果不加大也是可以各位開心就好
中線要下交流道有時候還要拜託隔壁讓你
有時候關門仔關了你後他也是打左轉燈入中線
台灣路上這種奇景我看是不會消失了
kkip

內線還是比較快 ...

2024-05-30 17:16
諸葛小花

kkip 這不好說 我開都是中線比較快 且我很會避開塞車路段 我很少在國道上面塞車 且我都走國3國4國6而已

2024-05-30 21:39
諸葛小花 wrote:
其實中(外)線多數情...(恕刪)

問題這棟樓不是在討論這類的情況
簡單說那些抗議的人
覺得內線開表速120公里的駕駛
龜在那是很沒品的行為
怎麼不讓給那些超速仔呢
解讀完畢
esthetica wrote:
簡單說那些抗議的人
覺得內線開表速120公里的駕駛
龜在那是很沒品的行為
怎麼不讓給那些超速仔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
那我就不用再花時間爬文了
我還真的400樓回文完就幾乎不看這棟了
  • 10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